忆红化漫

忆红化漫

在甲胺人即将久别重逢的日子里,近半个世纪前在秦岭深处十多年那终生难忘的岁月又一次让我魂牵梦萦,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那路,那房,那创业的艰辛,那纯真的友谊,那亲如家人的邻居,那激情似火的歌声……都时时浮现在眼前,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往事的追忆中,沉思良久。

从今天开始,我把这些回忆片断一点点的写出来,抛砖引玉,希望能开个头,让我们一起怀念那已逝的青春……

是为序。

一,艰难的“吃”

我是1970.5.23由玉门解放军农场分配到红化的。在农场过了一年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日子。一到凤县,马上感到吃饭是个大问题。

首先是烧的问题。

好多老工人师傅一到周日,全家动员,上山打柴,附近的枯树砍光了,就上远山。

当时有顺口溜:“下定决心去砍柴,不怕牺牲攀悬岩,排除万难扛下山,争取胜利拉回来。”

后来自己做模子,周日请来好友砸蜂窝煤。情况才有了好转。

记得有一天晚上,一群工友骑自行车去凤县火车站接我们由京返厂,一位工友接过我递给他的纸箱问:这是什么东西?我说:你猜猜,猜对了我送你一块。

他万万没有想到,为了生火方便,我从北京买一箱引火蜂窝煤!

那时缺油少肉,因为干体力话,饭量特大,修完双安大桥后,我们664连去文家庄垦荒种地,我记得一顿饭吃过四个馒头,两碗面条。

有个周日,我们几个突发奇想,买了几只鸡,包了一次鸡肉餃子,没想到,居然美味无比,又鲜又香!

现在想起来,是我这一辈子吃到的最好的美食。

关于吃,还有一个笑话。

那是我在文家庄当老师时,因为我住在安沟门,每天中午带一顿饭。

有一天,老师们看了我带的包子,称赞:王老师,你真厉害,能用玉米面包包子!

我听了哈哈大笑。

那时,我才学蒸馍,不会使碱,蒸的馒头不是发酸就是发黄……

(0)

相关推荐

  • 最深沉、最柔软的那份爱

    最深沉.最柔软的那份爱 正在厨房热着香喷喷的鸡肉,SL从外面走进来,直奔自己而来:"鸡米花怎么又热上了呢?为什么?" "啊?前天LY在准备时,就放点了一点儿呀?姑姑都给挑 ...

  • 红化漫忆之七

    红化漫忆之七 甲胺的味道 经过多少人的日夜奋战,苦心钻研,心血没有白费,1972年2月,二甲胺一次试车投产成功了!人们洋溢在胜利中,人们陶醉在喜悦中.随之而来的,一股鱼腥味迷漫在车间.厂区,刺鼻,头晕 ...

  • 红化漫忆之六

    大甄印象 红化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各行各业的能人数不胜数,甄文锋就是一位突出的代表. 可能是因为个头高大,我们都习惯的称他为大甄.他毕业于吉林化校,英俊挺拔,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帅哥.其人聪明好学,学啥像啥 ...

  • 红化漫忆之五

    红化漫忆之五 创业记事 我是1970年5月23日来到红星化工厂报到的.过了双吉子,碰到了一群正在修路的年轻人.他们汗流浃背,但却朝气勃勃,一个个抡着铁锹鎯头卖力的干活,我向他们打听红化厂址,一个清秀的 ...

  • 红化漫忆四

    之红化漫忆四 亚民印象 看到书礼为亚民拍的照片,不由想起了和亚民交往的点点滴滴. 印象中的亚民英俊潇洒,四方脸厐,浓眉大眼.一口纯正的西安话,笑起来纯朴憨厚中透着机灵. 他喜爱舞蹈,喜欢文艺演出.几十 ...

  • 红化漫忆之三

    红化漫忆之三 守时 红化的员工由三部分人组成: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大专院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 来自全国各大国营企业的工人中,不乏能工巧匠,包括身怀绝技.手艺过人的大工匠.在这些老工人身上,有着珍 ...

  • 红化漫忆之二

    凤县的景 秦岭山中的凤县得天独厚.青松翠柏,山水醉人.崇山峻岭,奇峡飞湍.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那时,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整天面对着迷人的景色却熟视无睹. 现在想起来,让我眼前一亮,不由自主的欢呼称 ...

  • 红化漫忆之八

    文艺宣传队红化漫忆之八 当年红化的文艺宣传队是相当活跃的. 因时代.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领导和群众都对这种自娱自乐的乌兰牧骑式的宣传队非常喜爱. 当时红化的厂宣传队颇具实力:乐队队员中,管乐有萨克斯 ...

  • 谜徒拾忆1503-14

    76.牛先生午前来包头(8笔字) 77.一点从包头去鲁南(12笔字) 78.午前要用鬼头刀(9笔字) 79.马上去找工头(少笔字) 80.三人一直在组合(8笔繁体字)

  • 谜徒拾忆1503-15

    81.回到南京已三点(13笔字) 82.先生进了山谷中(4笔字) 83.两人去村头(9笔字) 84.下午去南市买馒头(8笔字) 85.从十点开始复习(14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