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读书恰逢其时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对于读书的看法,涉及到一个人的价值观。我今天在这里说的读书是狭义的读书:阅读书籍。
读书究竟有没有用?
这个问题,问出来就代表你怀疑过。我也怀疑过。
有许多对读书的质疑,比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尽信书不如无书”,曾有段时间,钻了这几句话的牛角尖,认为读书不光没有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有害——让你成为一个书呆子。这种对读书的质疑最初不是来自我自己,是来源于别人,别人质疑多了,我也就有点相信了。
后来发现上了当,这些话都有前提,你要读足够多的书。这句话出自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当然也有一说出自明代董其昌“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心中脱去尘浊, 自然丘壑内营”,二人的本意都在说明这两种途径可以获取知识、升华自我、受益良多。在原话中,没有强调二者孰重孰轻,但读万卷书放在前面,可见读万卷书的首要的。
许多人听信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便忽视了读书的作用,自己不读书则罢,认为让孩子读书不如去遍游世界实在,我认为这是走入一个很大的误区。没有足够的知识打底,看再多的名胜古迹,走过世界再多的国家,那只能是多了几次过眼的旅游经历,跟多看几次纪录片有何区别?风景没有人文的注入,只是没有思想的风景。放在博物馆里古代的文物,让不懂历史的人来看,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
前不久清明节的时候,我带孩子出去旅游路过虎门炮台,想让他们接受一下历史文化的熏陶,结果我发现,眼前的风景跟历史难以衔接上,除了知道此处是林则徐抗击英军,销毁鸦片的地方,其他的背景很难全面叙述出来。孩子们有很多基本的问题,比如“炮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在这里打外国人?”“鸦片是干什么的?”“林则徐是谁?”……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刨尽所学,只能根据历史教科书上所学讲个大概。只恨读书太少。若能读得足够多的书,从鸦片战争到清亡始末,地理历史人文融会贯通,那时看风景必将是另外一种感受。如果没有条件行万里路,不如静下心来读万卷书。
还有一个误导,读书一定要学以致用。若仅为了有用,读书的范围和程度必然有限。殊不知,读书不仅为了黄金屋颜如玉,让人受益更多的是明理、活得明白,让人生升华到更高境界,这涉及到生命的质量。只为了有用而读有用的书,那便把自己只看作一个生活的工具人了。尤其是文学书籍,大概许多人觉得这是无用之书。而恰恰在人生面临重大问题的时候,起大作用的往往是这无用之书。
书的用处,体现在那最低处。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的开篇曾写道,人们只有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提出类似“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呢?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之类的问题。人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必然会去致力寻求答案,而书则是许多大智慧的人所向的首选。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写道,在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的四年,列宁“每天早上9点钟去图书馆,在那里一直坐到12点钟,直到图书馆闭馆。在12点10分,他又准时回到了家里,到了12点50分,他又离开了家门,以便再次成为去图书馆的第一人,并且在那里一直坐到晚上6点钟。”这是流亡中的穷困潦倒的列宁所做的事。
我们所熟知的董卿,自述在低谷的时候,在家里努力读书,夯实自己的文学、文史基础,这也是她日后能够厚积薄发的重要原因吧。
今天在抖音里看,看到一个视频,著名作家梁晓声说:
“当我们顺利地时候,书,尤其是文学作品,它再是名著,也只不过是闲书。当我们不顺遂的时候,几乎被打回原形的时候,书充当的是良师益友,跟我们的关系是更重要了。”想想的确如此,在顺境的时候,我们大概很少去思考一些严肃的问题,往前走就是了。只有在遇到挫折时,我们受伤的、困惑的心,需要从别人身上获得共鸣,汲取力量,寻求答案。许多不朽的名著,正是在回答人类面临的共性的难题,正是在展示一些普世的矛盾演化的过程,低谷的时候读一本好书必然会给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
当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剩下的时候大概只有灵魂了。书正是灵魂的食粮。这大概也是许多人在低谷时,更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原因。这像不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许多大侠在跌落困境的时候,获得宝书,习得绝世武功呢?置之死地而后生,书是路转峰回、柳暗花明的一道光。
中年读书,不晚,恰逢其时
我小时候是很爱读书的,偏偏那时书籍又贫乏,从小只要看到有字的纸,就恨不得扑上去嚼烂。可惜能读到的书一直都不多。上高中时学校外面有小书店,我能站在书架前看上两三个小时,不觉时间流逝。我上学时作文一直不错,从写第一篇作文一直到高中,很多次作文被当作范文,甚至有同学把我的试卷作文拿回家研读,但我总说不出有什么诀窍,这其实都跟我的阅读量有很大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若说我还能有点写作功底,那是在吃十多年前的残余不多的老本。若说现在写作、工作事业等方面不甚如意,那也是因为读书太少。如若有年少时读书的那股劲头,何愁眼前道路千万条而无一条可走?
年少时读书纯粹是因为兴趣,青年时又不读书,纯粹是功利心害人,认为过去读的书无用,只读对工作有用的书,还所读甚少。人到中年,方知读书之大用,面对当今这个价值观动荡,科技经济发展火速,社会局势变幻莫测的时代,人更需要多读书,稳住一些不变得核心的东西,以应对时势之变,人生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