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高祖开国时,前朝余孽那么少?

为什么汉高祖开国时,前朝余孽那么少?
刘邦征服秦朝国土时,当地百姓是什么反应?
我们先要把“前朝”的定义给确认了,才好分析这个问题的本质。
汉朝之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时间是很短的,只有14年,“前朝”既可以指秦朝、也可以指被灭掉的六国,这是个说不清的事儿。
从秦代到汉代的朝代更替,与之后所有朝代的更替,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秦朝统一六国,这是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儿,但就好比1921时,咱们在南湖一船上开天辟地了,但不代表整个天地就都是咱们的了对吧?
后来还要经过好多回起起伏伏,沟沟坎坎,各种合作与背叛,围剿与反围剿……最后才有了城楼子上一声喊。
秦始皇那会儿也一样。
秦朝虽然统一了六国,但天下百姓从根子里并不认为统一是啥了不得的事,甚至统一不是啥好事儿,每个小国家的百姓,还在想着自己以前的国君和国土呢。
这是周代封建制度之下根深蒂固的观念。
秦代之后,社会格局改变,道德观念也随之改变。
确切地说,是到了汉武帝之后,中国大一统的概念才完全成形。
武帝之前,经过了楚汉战争和七国之乱,地方诸侯终于没有能力再抗击中央。当儒教被汉武帝树立成中国两千年的指导思想之后,中国的分裂趋势终于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千多年的大一统时代。
统一的概念,终于成为中国人思考问题的基础,当一个新的朝代建立后,自然就会有某些人思念旧朝,也就是所谓的前朝余孽。
而在秦汉之交,什么叫“统一”?
秦代的存续时间实在太短了,人民还没反应过味儿来已经灭亡了。
况且,秦朝自秦国商鞅以来施行的一系列军国主义政策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所以真没啥人待见秦朝。
说到汉朝,就要说刘邦。高祖承袭了秦朝完善的基层体系,又以灵活变通的模式避免了前代过于极端残暴的统治。
从高祖到武帝,汉代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七位皇帝,几次叛乱的代价,才完成了一个国家在哲学意义和宗法意义上的形成。
汉代的政策基本上是进三退二,怀柔加小小不言的威逼利诱,终于,一个完善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官僚制度被建立起来,并成为此后两千年的帝制时代的骨架。
最后补充一下——
关于汉代与秦代,用“替代”来讲是不太准确与严谨的。
确切地说,汉替代的是楚国,再确切点,是西楚国。
汉代为什么能替代西楚国?除开军事与政治,有一个《史记》中记载的细节,值得玩味:
司马迁在很多篇章中提到刘邦时,用的一个词是
“长者”
这是多么有亲和力的一个角色定位啊!
如果要你在“长者”与一位残暴的霸王之间做出选择,这选择应该是一秒钟的事。
霸王项羽的唯军事论,也是他失败的根源,在他的心中,是没有人命与人心的概念的,只有是或不是,臣服或背叛。这样简单的思维模式,才是霸王别姬的底层逻辑。
《史记》中还有一个记载,其实更好玩——
当刘邦征服了秦国故地之后,当地老百姓都特别开心,在他们看来,刘邦不是什么征服者,而是拯救者,所以他们要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表现出对刘邦军队的拥护与爱戴。但刘邦连这都不接受,他说: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秦国旧民更开心了,继续捧刘邦: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呵呵,这个场景,是不是有些眼熟?是不是和上个世纪四零年代最后四五年时的中国特别像?
讲过这些背景,再回到开篇的问题,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汉代建立之初,为什么没有秦楚余孽?
一来,国家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百姓对于统治者的定义并不包含正统或效忠的元素;
二来,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楚霸王,真的是太残暴了,他们的残暴还不是夏桀商纣那种SM级的残暴,那种残暴是颗粒状的,不是意识形态上的。秦始皇和楚霸王的残暴,是哲学意义上的残暴,是针对群体上的宏观意义的暴虐。
在这样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一位忠厚“长者”,大群体之下,谁会想不开,继续给前朝当余孽呢?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