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强敌(一)——西夏的崛起
大家好,这里是爱读历史的星空浪客。
本文共三千余字。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原名大夏。因位于宋朝之西,因此史称“西夏”。
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末因剿黄巢有功,首领赐李姓。经过李继迁、李德明两代人的努力,为李元昊的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元昊是党项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他的领导下,党项人摆脱了宋朝的控制,雄踞于我国西北地区。
一,西夏的诞生
□党项族的发展
党项族
公元8世纪中叶,党项族进入氏族公社末期。平时各部不相往来,遇到战事才临时聚集。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其李姓。唐晚期,党项族因受吐蕃压迫,逐步迁到今陕甘宁边境一带,其中居住于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的部落称平夏部。唐末黄巢起义爆发,平夏部酋长拓跋思恭率军助唐镇压起义,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晋爵夏国公,复赐李姓,据有夏、银、绥(sui)、宥(you)、静五州。五代时期,各朝都默认了李氏对这一地区的统治,直到宋初仍保持这种状态。
□李氏政权的巩固
宋太祖时,党项李氏曾入朝进贡。太宗、真宗时,党项酋长李继迁时叛时降,并于990年接受辽的册封,称夏国王。此后,李继迁和辽结成犄角之势,共同对抗宋朝。
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下灵州(今甘肃灵武),改称西平府,次年迁都于此。公元1004年,李继迁死,子德明继位。德明遣使向辽请求册封,同时鉴于内部力量不足,并为了向西发展,便于1006年向宋朝纳贡乞和。在李德明统治时期,境内相对安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李德明先后向西攻占了回鹘的甘州(今甘肃张掖)和凉州(今甘肃武威),并在灵州怀远镇(今宁夏银川)筑城,更名兴州。由于控制了河西走廊,商业贸易得到发展,实力迅速增长。
□元昊称帝
元昊
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德明长子李元昊嗣位。元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等,并将兴州改为兴庆府,建立宫墙,为建国称帝做好了准备。他还下令唐、宋的赐姓,一律改用党项姓。从公元1038年开始,元昊不断向宋朝发动攻势,数次击败宋军。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元昊即西夏景宗。
□元昊改制
西夏的开国君主李元昊精通汉文,熟悉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他注重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多方争取汉族知识分子为他所用。在这些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元昊仿照宋制,在西夏创立了多项制度。他更新官制,主持创制西夏文,设立学校,并以西夏文翻译《孝经》、《尔雅》等汉文书籍作为教材。他还实行征兵制,扩充兵员,将全国分为左右两厢,形成以首都为中心,列兵四向的兵力配置。元昊改制,大大加快了西夏王朝的封建化进程。
二,战争中崛起
□西夏兵制
西夏军队
西夏实行部落兵制,凡15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子都要服兵役。西夏军队分为擒生军、侍卫军和地方驻军等几种。擒生军是夏军精锐,约有10万人。侍卫军由豪族子弟善骑射者组成,约5000人。部落酋长所统率的各部兵为地方军队,称“溜”。全国还设有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分别委任豪族统之,监军司仿宋制立军名,设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各一人,均由党项各部贵族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及左右侍禁等数十人,由党项人和汉人分任。西夏男子平时从事农牧业,有战事则接受征发,担任行军作战的任务。
□西夏附辽
西夏建国之前,李继迁、李德明一直接受辽国的册封。元昊继位之前,与辽关系较为融洽,曾迎娶辽兴平公主。元昊称帝之后,辽境内的党项部落多叛辽归夏,辽夏之间爆发了战争,之后双方议和。夏毅宗即位之后,双方战争又起,西夏归于劣势,被迫向辽称臣。此后数十年间,夏辽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关系。公元1099年,夏崇宗亲政之后,采取了“依辽和宋”的方针,接受辽国的号令,并出兵助辽平叛。公元1102年,西夏派遣使者入辽进贡,向辽求婚。翌年,辽天祚帝许婚,西夏进一步依附于辽。直至辽国灭亡,西夏对辽始终保持着这种依附关系。
□西夏附金
公元1124年初,夏崇宗见辽国将亡,于是奉表降金。金割原属辽西北阴山以南、吐禄泊以西之地给西夏。西夏向金上表称臣,承认金的宗主国地位。公元1126年,夏崇宗依照金国的许诺,先后出兵占领天德、云内等地。随后,又利用宋金交兵的机会,攻下宋边地的震威城、西安州等地。不久,金国占领天德、云内,西夏向金交涉。公元1127年,金国将陕北地区割让给西夏,以抵偿西夏天德、云内的损失。公元1136年,金又割让今青海的一些土地给西夏。可以说,西夏附金之后,疆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西夏与宋
宋夏议和
从李继迁时代开始,党项和宋便不断爆发战争。李德明继位之后,奉行与宋和好的政策。宋朝承认了其对西北诸州的统治,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物资,并在边境开设互市的榷(que)场。当时在陕西保安军设有榷场。西夏以驼、马、牛、羊及土产品,交换宋朝的丝织品以及香料、瓷器、漆器等,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双方都从榷场中获利不少,宋夏关系趋于缓和。
元昊称帝之后,曾请求宋朝承认夏国,册封帝号。宋朝却下令削去他的爵位,并募人去擒元昊,宋夏关系再次破裂。从公元1040年开始,元昊不断发动对宋的战争,使宋军损失惨重。后来宋廷采纳范仲淹的主张,对西夏采取清野固守的政策,并笼络边境各族的人民,共同对付西夏。西夏在长年累月的战争中伤亡不小,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军费,又失去了宋朝每年给予的岁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巨大影响,普遍厌恶战争。西夏统治者在巨大的压力下,终于向宋朝提出了议和。公元1044年,宋夏订立“庆历和议”。西夏表面取消帝号,双方重开边境榷场,恢复了民间商贩的往来。
三,西夏的繁荣与灭亡
□西夏繁荣的经济
西夏疆土
西夏积极地引进、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农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渔猎和畜牧业,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手工业以皮毛制造业最为突出,金银饰、瓷器、竹雕等行业也达到一定的水平。此外,官方经营的边境贸易,在西夏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西夏与宋、金等国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关系。最主要的方式是在边境设立榷场,进行了大宗货物的交易。西夏从宋、金进口的商品主要为绢、帛、香料、茶叶、姜、桂、瓷器、漆器等,其中宋朝的绢、茶叶、瓷器、香料深受西夏人的欢迎。
西夏的输出品以牲畜、毛皮制品和毛纺织品居多。宋朝大量购买西夏的牲畜,以及毡毯、麝香、柴胡等物资。西夏所产的大黄极富盛名,商人运输至各地贩卖。
西夏地处中国与中亚往来的要道,为了交通便利,西夏修筑驿道,贯通全境。西夏人往往从回鹘或中亚商人手中低价购得商品,高价售出,从中获取厚利。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西夏设立了专门铸钱的机构——通济监,铸造大量钱币,以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
□西夏的灭亡
蒙古灭西夏
西夏后期,与金朝的关系趋于恶化,双方战争不断,造成了两败俱伤的结果。金蒙战争爆发之后,西夏人转而依附蒙古人,共同攻金。公元1211年,西夏趁蒙古军围攻金中都(今北京)之机,连攻泾州、平凉府(今甘肃东南部)。此后的十余年间,夏与金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史称“构难十年不解,一胜一负,精锐皆尽,而两国俱敝”。直到公元1225年,两国才达成和议,从此以兄弟国相称。
西夏末年,朝政混乱,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公元1205年,蒙古人首次起兵攻夏,双方互有胜负。西夏王德旺即位后,蒙古军趁西夏国势削弱之际发起大举入侵。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占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等地,然后挥师东进,于十一月进围中兴府。次年初,成吉思汗分兵南下,先后攻占积石州,德川州等地。六月,西夏末帝李睍(xian)投降。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军中,蒙古军恐西夏有变,将李睍诛杀,西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