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胃癌”,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胃癌作为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东亚成为胃癌绝对病例数和死亡数增加的主要地区,而中国是导致东亚胃癌病例数增加的主要国家。
正值11月29日胃癌关爱日来临之际,“医学界”有幸邀请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霍继荣教授为我们解答胃癌防治的相关问题。
霍继荣教授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数为67.9万,死亡病例数为49.8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那么,如何有效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呢?霍继荣教授表示,目前胃癌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与高盐高脂饮食习惯、抽烟喝酒、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和地域因素等有关。预防胃癌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少盐少油、清淡饮食、戒烟戒酒;而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胃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做胃癌筛查。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指出,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 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项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以及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此外,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建立了新的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该系统包含5个变量,总分0~23分,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胃癌低危人群(0~11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
表1: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这个分值表,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对照测量一下,看看自己是属于高风险还是低风险的人群。”霍继荣教授说道。
90% vs 20%,早治早治能够提高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
很多人对胃癌印象是“发现即晚期”。霍继荣教授指出,这是因为大多数消化道肿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是空腔脏器里长满了癌组织,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而这个时候患者一检查往往就是晚期,愈后也较差。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当前特别强调肿瘤治疗前移,也就是说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是因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到20%,且相比早期胃癌,晚期胃癌愈后较差。“那么,就需要靠筛查。先把一部分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通过胃肠镜检查,早期发现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早期治疗。”然而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霍继荣教授强调,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尽早做胃镜检查;对于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同样提倡50岁左右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病史的人应积极治疗、积极复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积极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除了指导胃癌筛查工作,还应提高自身内镜操作技术,保证内镜检查质量,以满足人群胃癌筛查的需求。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胃镜检查、胶囊胃镜和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血清胃泌素⁃17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是胃镜检查依赖设备和内镜医师资源,内镜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度较差。首先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更为可行的筛查策略。霍继荣教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普通人群如何进行胃癌筛查:想做胃癌筛查,又害怕做胃镜。首先,可以做一个尿素呼气试验,看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次,可以抽个血做血清胃功能检测;如果年龄大于40岁,又有家族史,结合胃癌筛查评分表,胃癌高风险人群需要进行胃镜检查,而相对低风险人群可结合实际情况随访观察。
图1:早期胃癌筛查的推荐流程
最后,霍继荣教授围绕广大群众关注的几个常见问题展开了解答。
霍继荣教授表示,相比胃镜,胶囊内镜安全舒适,患者的接受度高;但胶囊内镜价格昂贵,且即使在胶囊内镜下发现怀疑病灶,也没有办法像在胃镜下那样可以直接取活检,仍需再做胃镜取活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胶囊内镜做初步筛查,但若需要确诊仍需做胃镜。
■ 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有什么区别?
从效果上来看,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区别不大。有些人害怕做胃镜,是因为胃镜从我们咽部进入食管时引起的刺激反射,这其实是一种恐惧。在做胃镜前,医生会进行局部麻醉,50%的人都是可以耐受普通胃镜的。
如果无法接受普通胃镜,可以选择无痛胃镜。无痛胃镜是通过静脉麻醉,使检查者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几分钟,然后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插管,完成胃镜检查。静脉麻醉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或严重的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麻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评估下,选择适合的检查方式。
■ 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需要治疗吗?
霍继荣教授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答了该问题:人的胃每天都要进食很多东西,就好像一个石磨子,每天使用总会有点磨损。这个磨损就是医生在胃镜下看到胃黏膜表面有点红,诊断为浅表性胃窦炎,可能是一个功能性疾病。
但如果有明确的胃部症状,就需要对症治疗。
■ 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等良性胃病是否有可能恶变为胃癌?
不能说良性胃病就不会癌变,只是良性胃病的癌变率不高,如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不到5%。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等良性胃病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活检结果,制定不同随访方案,而患者需要定期复查。
[1]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2(35)2.
霍继荣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全国消化内镜委员
湖南省消化内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