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说佛》【人文】:读千卷书之第131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李叔同说佛》【人文】:读千卷书之第131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二本佛教和生命方面的著作:《李叔同说佛》。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李叔同的佛,是红尘的佛,他在俗世与红尘的交界,浸润在夕阳的余晖里看咸阳古道,荒草满坡,传入耳中的不是梵音,是拂柳而来的幽咽笛声,那感觉是,“悲欣交集”。

一、常乐我净。每一段童年都有忧伤,李叔同的《送别》,让一个孩子的忧伤与众不同。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自己印刻在中国近代史上,手法一如他篆刻的印章,或圆润,或苍劲,刀刀让人惊叹。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弘一法师指出,佛教非但不认定生活是悲伤的,还会告诉大家如何走出悲观的情绪,直面这悲伤。佛倡导一种境界,叫“常乐我净”。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永久的安乐,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纯洁。生活从来就不是圆满的,它喜忧参杂。佛法想告诉你的,就是按照什么方式修行才是正确的、怎么做才能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圆满的人生

二、尊重自己的第一步是让自己变得不普通。佛教认为,人生命终结后,快者一瞬间、慢者四十九天就会去转世投胎。投胎者会奔向六道,重入轮回。倘若逝去的人没有学佛也没往生净土的话,必定受业力的推动,投胎转世于六道中。众生很难掌控自己的业力行为,在投胎的刹那,会身不由己地随业而投入有缘该去的一道。业力是不自在、身不由己的,它污秽、无奈、痛苦、难以抗拒,是轮回生死的原动力。

佛子追求的是对生命本质的透视与解脱,这个过程之艰难无异于一场严酷的战争。修行者面对的对手极为难缠,因为这个敌人就是“自我”。人降生于世上,在红尘里辗转多年,在与无数生命的交集中沾染上了很多不好的习惯。而我们知道,人一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出家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与自己短兵相接、开始真刀真枪的战斗。

弘一法师教大家,尊重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变得不普通,要时时想着: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法师举例说,比如你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就拿高僧传记来读,看他们怎样做,你也怎样行,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又比如你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么就按照经书中记载的菩萨行去做。这就是自尊。

三、胜之五分,再接再厉。一样的吃饭,一样的睡觉,有人食不下咽、睡不安稳,有人却感觉食物美味,睡眠香甜。学佛就是为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所谓开悟前时时难过,步步维艰,开悟后日日是好日,处处通大道。开悟之后的生活是精神重于物质的生活,是挣脱了物欲的牵系,住于尘劳五欲,但是却不被污染,追求无上理想世界的生活。在这种精神世界里,滴水都是甘露,粒米即是珍珠。珍惜一粥一饭,一是尊重农夫的劳动,一是珍爱了你今生在这红尘世界的幸福。

律宗戒律则严格认真到极点,除了要持五戒,还需遵守“非时食”的戒律,即每天只能吃两次饭,早晨6点钟左右吃一次,中午11点左右吃一次。弘一法师出家二十四年,一直严守戒律,没有片刻懈怠。心思之细腻、持戒之严格,让人瞠目结舌。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期最懂得作战的人,连织田信长都怕他,所以在信玄有生之年,他们几乎不曾交过战。而信玄对于胜败的看法实在很有趣,他认为:“作战的胜利,胜之五分是为上,胜之七分是为中,胜之十分是为下。”这和完美主义者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他的家臣问他为什么,他说:“胜之五分可以激励自己再接再厉,胜之七分将会懈怠,而胜之十分就会生出骄气。”连信玄的死敌上杉彬也赞同他的这样说法。上杉彬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之所以不及信玄,就在这一点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