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离不了五谷杂粮
文/张国雄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经》中的这句话,很多小朋友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多数,对五谷杂粮却不甚了解。这里,我们就为你,好好补充这生活的常识。
平常俗称的“五谷”,是常见的五种谷物,我们又别称“五谷杂粮”。“五谷”,后来又泛指粮食类作物。在此方面,古代可是有不同的说法。主要的两种,都将黍、稷、麦、菽四类,包含在其间。古代的“菽”,即我们今天所指的“大豆”。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中,有稻无麻;后者内,有麻无稻。“麻”,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麻。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区别,原因在古代经济的中心地带是黄河流域,稻产南方,故“五谷”当中,最初便无水稻在内。上述所言的六种作物,它们的主要营养成分,皆为蛋白质、淀粉。
“五谷”的发现与栽培,无疑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据权威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数十万年以前,高粱即已被人类利用,由野生杂草,成为了今天的五谷杂粮。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黍等,外面都有一层表壳,故称之为“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音演变而来。
下面,就看看它们,是怎样无私地奉献人类。
大米:又称“粳米”,味甘性平,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以大米熬粥,则除烦解渴。在此,特别需提醒大家注意,对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最好能以干饭为主食。因为稀粥,不利于控制人体血糖。
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能和胃健脾,特别适用于病后体虚者进食。用小米熬粥,会出现一层黏稠的“米油”,乃米粥精华。按照中医的观点,其主要成分为“糊精”,营养丰富,可代参汤,是补肾健脾的滋补良方。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能养心益肾、除热止渴。麦麸中,更是含有丰富纤维,能治便秘、防癌抗癌,对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均有疗效。全国各地皆大量种植,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苡米:又称“薏米”,既是粮食,也可入药。其味甘淡,性则微寒。据《本草纲目》书中所言,“服食苡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以根捣汁和酒而服,治黄疽有效。”这种作物,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王充《论衡》中,就有“禹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田姒”的记载。此外,苡米易消化吸收,能减轻身体的胃肠负担。另据现代科学证实,在大米中添加苡米煮粥,并放入冰糖,可辅助患有癌症的病人,增强食欲和免疫能力。苡米中,还含一种“薏苡素”成分。而这,可是难得的养颜佳品呢!
高粱:别称“蜀黍”“芦粟”等,乃“五谷之精”。其味甘性温,能健脾养胃,治消化不良。高粱在我国已大面积栽培,以东北三省及山东等为最,诺贝尔奖得主莫言所写的《红高粱》小说,创作背景,即在山东的高密县境。这种作物,还是酿酒的重要原料,作为国酒的茅台,即以甜高粱发酵而成。不过,高粱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成分,并不适合便秘之人。
大豆:性平味甘,脾胃虚弱者,可经常食用。这种五谷,还可制成豆腐、豆浆等产品,亦同样具有食补的功效,对咽喉肿痛、伤风感冒等,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其营养价值,完全可同牛奶相比。
黍:北方之人谓之“黄米”,可做糕、酿酒。“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它的大名还上了《诗经》。由此可见,作为古代的粮食产品,它的栽培,至少是在春秋之际。因不利消化,现在的黍,已很难进入我们的厨房。
稷:即谷子,乃“五谷之长”。其穗似芦,而米可食,是一种具有黑、白、红、黄、橙五色的小米。但稷究竟为何种作物,人们对此却多有争议。一方认为,稷即为“粟”,是北方的谷子;而《本草纲目》中,又认为稷乃我们前文中所说的“黍”,即北方的黍子。还有人认为,所谓的“稷”,当时高粱的另一种称谓。而这种争论,自南北朝开始,便已经存在。如果按照《本草纲目》“不粘为黍,粘为稷”的书中解释,味甘性寒,可以入药的稷米,则并不属于可酿酒的黄米。因为,黄米是有粘性的,稷米则不粘。今天的“稷”,一般都作为牛的饲料。人所不食。
麻:一种可制麻绳、麻衣、麻纸之类的草本植物,可提炼纤维,亦可盖房或当作柴烧。我们众所周知的宣纸,便是以麻制成的纸张。麻的栽培历史很长,在古代,因其籽可供充饥之用,故而进入了“五谷”行列。今天的“麻”,已经退出主食序列,但麻籽榨油,却口感颇佳。
菽:豆类的总称,由明末传入而成为主食。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豆类制品,也是中国老百姓们所喜欢的食物。
五谷杂粮与我们密切相伴。“人是铁,饭是钢”,我们的生存离不开五谷。五谷的生产,凝聚着农民辛苦的劳动,珍惜粮食,那就要从珍惜盘中的米粒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