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楼兰遗址,发现身高三米的木俑人,它究竟是做什么的

在罗布泊小河墓地之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不少奇特的文物,但是一种被安葬在棺材中的木头尸体,却极大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甚至专家们都无法猜测其中的原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34年夏季,一位来自于瑞典的考古学家贝格曼,曾带着自己的科考队来到新疆罗布泊地区,并在艰难地探索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庞大的古墓群,贝格曼称它是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因墓葬附近有一处干涸的小河,故此得名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于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处,东侧距离楼兰古城约有175公里,该墓地分上下数层,其状态为层层叠压状,整体来看,外观与一座椭圆形沙山无异。小河墓地最重要的特色,便是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140多根多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桩,它们的造型完全区别于其他墓地,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据考古专家称,迄今为止考古队在小河墓地共发掘墓葬33座,其中成人墓25座、儿童墓8座,还发掘和采集文物近千余件,不少文物举世罕见。考古人员还从木雕人像、花纹木箭、冥弓、木足、麻黄束、涂红牛头、蛇形木杆、木构上嵌铜片等文物风格上推测,小河部落其实是充满原始宗教氛围的人类文明,不禁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小河墓地中发现的尸体,几乎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原因就是沙漠本身气候干燥,很大程度上阻止了生物体的腐烂。墓地中编号为M11的女性墓主人,被外界尊称为小河公主,她有着卵圆形的面庞以及披肩栗色长发、小巧的鼻梁、丰厚的嘴唇,在棺中平躺如同熟睡一般,不免让人感叹她生前的美貌。有趣的是,小河墓地中被发现的尸体,大多数都还散置着大量麻黄小枝、麦粒、黍粒以及牛羊的耳朵尖,初步猜测它们的作用是生者为死者准备的粮食,但从发展角度而言,它也折射出当时小河绿洲农业与畜牧业的发达程度。

更加诡异的是,在考古专家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居然还找到三具木头人尸体,它们的身高都超过三米,是由木头雕刻成人像制成的假人。但通过简单的测量发现,木头人的身高要略微大于棺材的长度,故此,木头人不可能是被安置于棺材中的道具,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它们应该是耸立在墓地某个特殊位置上,用以守护墓地中的诸多灵魂,活着就是某种特殊的祭祀道具。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从小河墓地种种奇特葬制来看,木头人的作用也许是用于承载灵魂的工具,毕竟小河部落已经发展出了事死如事生的生命观,它们也许就是生人为死人制作的灵魂安居地。

小河墓地中最令人奇怪的现象,当属棺椁内一些残缺不全的尸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棺椁内的尸体不能用残缺不全表示,他们失去的部位,已经被一些木棍加以填充。例如,在小河墓地东北角附近被发现的男尸,只有头颅与手臂,剩下的其余部分如双腿与躯干部分,都是由木头制作而成的。对于这种奇特的现象,不少考古专家都对此进行了猜测。

有专家认为,生者之所以会为他安置一些假肢,可能是由于他本身死后肢体不全所致,初步认定其可能被野兽攻击过,导致自己的身体残缺不全。还有专家认为,导致其肢体残破不堪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部落之间的战争攻伐,毕竟一些部落专门以虐杀为乐,用于瓦解对方的军心。当然,还有专家认为,将死者尸体一部分用来献祭,可能就是小河部落的葬俗规定,毕竟他们信仰的宗教极其神秘。

小河墓地的谜团众多,一时之间竟无法被全部揭开,但我们始终会相信,埋葬于茫茫沙漠内的墓地之所以会重新出现,一定是带着某些使命而来,考古专家们一定会揭开所有的谜团,让小河部落从此不再神秘。

参考资料:《新疆考古发现》 新疆出版社出版 买买提·艾哈买提·阿尔法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