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纳雍卢启杨:​从贫困户到养猪大户

卢启杨查看养猪场

从贫困户到养猪大户

我叫卢启杨,是纳雍县沙包镇大寨社区七组村民,今年39岁。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困难。

1996年,看着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小学没毕业的我没有安心读书,也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一去就是十多年。

这些年里,我进过工厂,上过工地。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干的是苦活脏活累活,工资还很低。这些年里,我打工的足迹遍布广东、云南、浙江等地。那时候年少无知,没有积蓄的习惯,辛苦挣来的全都花完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打工打工,吃光用光。”

2010年,我结束了打工生涯,两手空空回到家里,愧对家人。那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要找个好的门路,不能浑浑耗耗地过下去。

于是,我一边在家务农,在周边打零工,一边寻找致富门路。这期间,我联系代理一家四川的高粱酒,生意很一般。

2013年,我东拉西扯攒了点钱,总算在山冲里的路边修了几间房子,告别了山上的老屋,搬到了山下的平地上居住,有了自己的“家”。

恰在这时,我遇到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因为我家的条件困难,经过申请、审核、公示等程序,村里将我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的扶持下,我家的生活逐渐好起来。

2014年,我结了婚,告别了单身的日子。随着3个孩子的陆续降生,我的生活压力更加重,但也更有奔头。

卢启杨家养的鸡

2010年我回家发展的时候,就开始养猪。但那时候没什么资金和技术,养得少,也赚不了什么钱。2016年,我贷了5万元的特惠贷,发展养猪。2017年,我家获得了国家7000元的产业扶持补助。

益于国家的帮扶政策,我家在2016年成功脱贫。但“脱贫不脱政策”,国家我对我家的扶持力度并没有减弱。

2019年养猪行情看好,我续贷了4.5万元特惠贷,利用村里修建的集中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养猪最多的时候,各种猪加起来有七八十头,每天忙得团团转。

得益于良好的行情,2020年我家出栏6头育肥猪、7头半大猪、58头猪仔,收入11万元。2020年4月,我的特惠贷全部还清。几年里,国家给我补贴了7300多元贷款利息。

此外,从2017年开始,我担任七组小组长,每年有1200元的收入。2018年5月开始在村里公益性岗位上班,每年工资有7200元的收入。我利用种猪给别人家母猪配种,每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代理高粱酒,每年有2.5万元的收入。妻子在家经营小卖部,每年有1.2万元的收入。种植西瓜、洋芋、养鸡等,每年有3000元收入。培训补助、教育资助、分红等共计约1500元。

刨去必要的生产经营性支出,我家2020年的人均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

在新的起点,我加倍努力,把日子过好,这就是对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最好回报。

蒙鹏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