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Science》子刊:一种化学防腐策略!提升金属电极稳定性

长寿命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常用的金属电极与钙钛矿层发生反应,导致电极腐蚀和器件退化。近日,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Junfeng Fang等研究者,在金属防腐理念的启发下,提出了一种化学防腐策略,通过在铜电极沉积前引入苯并三唑(BTA)的典型有机缓蚀剂来制备稳定的倒置PSCs。相关论文以题为“Chemical anti-corrosion strategy for stabl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论文链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51/eabd1580

由于非凡的光电特性,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已经达到了25%以上的效率。在设备商业化之前,设备的稳定性将成为下一个亟需解决的大挑战。稳定性问题不仅出现在钙钛矿层中,也出现在金属电极中,尤其是倒置的钙钛矿层。研究表明,通过探索PSCs的自降解过程,揭示了金属电极的腐蚀是本征器件降解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钙钛矿的分解产物(如HI、I2)可与PSCs中常用的金属电极(Al、Ag、Cu)发生反应,根据化学反应平衡规律进一步加速钙钛矿的分解,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效率可以完全恢复,因此在光照下是否可逆可能并不会导致器件永久性的退化。然而,一旦迁移离子(I-)与金属电极反应,这一可逆过程将被打破。因此,PSCs的不可逆降解远远早于钙钛矿层的降解。此外,这也是为什么,一半的PSCs(没有传输层或金属电极)的寿命通常比满的PSCs长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在真实的倒置PSCs中,PCBM([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电子传输层通常位于金属电极和钙钛矿层之间,钙钛矿中的碘离子可以扩散穿过PCBM层,但仍与金属电极发生反应,从而引起上述电极腐蚀。为了制备稳定的PSCs,通常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在钙钛矿与金属电极之间引入额外的扩散障碍,如碳量子点、氧化石墨烯、石墨化碳氮化和交联聚合物等。这些屏障可以有效地延缓电极腐蚀,延长器件的稳定性。然而,PSCs的长期稳定性问题仍然存在,因为碘容易通过这些屏障扩散,特别是在热或光照条件下。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必须克服金属电极与钙钛矿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电极腐蚀。

金属腐蚀,不仅普遍存在于PSCs中,还存在于电子工业、通信和船舶设备中。为了避免这种腐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过使用有机抑制剂进行化学腐蚀。其中苯并三唑(BTA;图1A)是最常用的抑制剂之一,特别是对卤素介质中的金属铜(例如Cl)。

在这种防腐理念的启发下,研究者在倒置PSCs中引入了BTA层,以避免电极腐蚀,从而提高设备稳定性(图1A;BTA在PCBM/C60/TPBi表面自旋包覆)。BTA分子与Cu电极发生化学配位,形成了不溶的[BTA-Cu]聚合物膜,抑制了钙钛矿与Cu电极之间的电化学腐蚀和反应。含BTA/Cu的PSCs,具有良好的空气稳定性,时效2500 h后仍保持92.8±1.9%的初始效率。此外,在85°C老化1000小时以上,仍能保持>90%的初始效率。BTA/Cu的PSCs也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稳定性,连续跟踪1000 h的最大功率点,仍能保持88.6±2.6%的初始效率。

图1 BTA防腐的工作机理。

图2 BTA的电化学腐蚀表征。

图3 在富I气氛中铜的腐蚀。

图4 器件老化对PSCs铜电极腐蚀的影响。

图5 长期稳定性。

图6 离子迁移诱发电极腐蚀。

综上所述,研究者通过引入一种典型的BTA有机抑制剂,展示了一种化学防腐策略,来制备稳定的倒置PSCs。BTA与Cu电极发生化学配合,形成[BTA-Cu]的不溶性聚合物膜,从而增强了Cu电极在空气、热或操作条件下的耐腐蚀能力。所得到的PSCs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在连续光照下进行1000小时MPP跟踪后,保持了88.6±2.6%的初始效率。该工作强调了电极腐蚀在器件稳定性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制备稳定倒置PSCs的有效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钙钛矿层优化,一旦克服了电极腐蚀的问题,倒置PSCs的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文:水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