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学博大精深,血管内技术就有8种,一起学习
介入医学是在影像引导下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或利用导管经皮肤开口插管进行疾病治疗,根据穿刺针和导管这些介入器械经过体内的途径不同,分为经过血管内的血管性介入医学和不经过血管的非血管性介入医学。血管性介入医学有8种诊疗疾病的新技术。
血管内取标本,精准诊断疾病
常见的组织活检途径是介入经皮穿刺活检、内镜下钳夹活检、外科手术切开或切除活检等,介入医学经血管途径取得活检,主要用于腺体功能亢进的内分泌疾病、血管内占位病变、心内膜心肌病变和危重症肝病等病理学诊断。
1
血液标本
经血管(主要是静脉)内导管在不同部位抽取血液,诊断体内腺体的内分泌功能亢进,如脑垂体、甲状旁腺和肾上腺功能亢进;诊断具有内分泌功能腺瘤,如胰岛细胞瘤、肾球旁器细胞瘤;诊断肾动脉狭窄是否引起高血压等。
2
实体组织标本
经血管(动脉、静脉)内鞘管引入活检钳,在不同部位夹取组织块进行活检,如在主动脉和外周动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门静脉等进行活检诊断血栓与肿瘤等。
血管造影术,精准诊断疾病
经外周血管穿刺引入导管,经导管向血管内注入对比剂使血管内腔显影以诊断血管疾病,是诊断血管病的“金标准”。根据导管进入血管的部位和深度分为3类:
1
非选择性血管造影
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造影,如主动脉、肺动脉和腔静脉,诊断大血管病变及显示相关血管分支。
2
选择性血管造影
大血管的一级分支血管造影,用于整体性显示某一脏器或某一区域供血,显示病变、病变的病理血管、病变与正常血管的关系等。
3
超选择性血管造影
大血管的二级或二级以上分支血管造影,用于直接显示器官内的病变、病变的血管构造。有心脏造影、动脉造影、静脉造影和淋巴管造影等。
血管内药物灌注,高效治疗疾病
经血管内导管局部灌注药物,实现药物治疗疾病的高效化。将导管引至有病脏器的供养动脉或直接进入病灶的血管内,经导管向病灶局部灌注药物,实现药物的高浓度大剂量局部集中应用,使原来全身用药无效的治疗变得有效,最大限度提高疗效;能明显降低全身副反应,可以使原来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变得能够耐受,从而顺利完成治疗。药物灌注术主要有3种:↓↓↓
灌注溶栓
灌注止血
灌注抗癌
血管内栓塞,高效治疗疾病
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介入治疗技术。在血管内注入栓塞剂以物理作用阻塞血管过程中激发血管自身性凝血过程形成,从而中断血流起到消灭病理血管团的作用,类似于外科的血管结扎和异常血管切除手术。血管内栓塞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外科切除手术进行疾病的治疗。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各种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治疗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等;治疗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肾错构瘤、鼻咽纤维血管瘤等;治疗脏器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前列腺肥大、男性性功能亢进等;治疗恶性肿瘤。
血管扩张成形,高效治疗疾病
这是血管性介入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经皮穿刺血管借助鞘管将球囊导管引入病变血管,高压充盈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撕裂增厚的血管壁内膜,恢复血管腔的正常直径和血流通畅性。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狭窄、动脉狭窄和静脉狭窄性疾病等。
血管内支架置入,高效治疗疾病
这是与血管球囊扩张术并列的血管成形技术,将一个具备持续膨胀力的管状网眼结构的合金支架,输送释放至狭窄的血管,依靠内支架的外膨胀力支撑血管壁,维持血管的持续开放和通畅。常用的支架有球囊扩张式内支架、自膨胀式内支架、覆膜内支架和药膜涂层内支架等,药物涂层内支架使再狭窄率显著下降,扩大了内支架的应用范围。
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盆腔或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致死性肺栓塞,将滤器置入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以滤过直径≥3 毫米的脱落血栓。下腔静脉滤器分为临时性滤器和永久性滤器。
血管内异物与血栓取出,高效治疗疾病
这是利用特殊的介人器械(如异物钳、异物网篮),将误入血管或心腔的外来物(如穿刺针、导管、导丝或异位的内支架、滤器和栓塞钢圈等)以介入技术取出。介入血管内异物取出术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异物取出器械的改进,为介入医学操作过程中导管等器械的异位和移位等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介入手术室应常规配备各种异物取出器械,以便随时应急使用。
>>>> 转载声明: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文章 来源:龙口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