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寻古香炉山
前言:七月正是仲夏时,受谢总的邀请会同若水,永不言弃等几位文旅考察队员前往香炉山探幽寻古。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寺庙多在名山中。”位于辰溪县东15里的香炉山,又名香炉峰,是辰溪的一座文化名山,古时文人墨客必游之地。香炉峰突立形似香炉,又似双龙相汇,再似龙之抬头,是鸡冠山和棋盘山两山山脉自然延伸处。鸡冠山和棋盘山四面石崖绝壁,只有香炉峰有一羊肠小道上山,棋盤连鸡冠,两峰汇香炉,三面悬崖绝壁,四面居高临下,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我们一行十来人从进马溪出发,计划好先上鸡冠山,再过棋盘岭,最后沿着山脊龙背从后山攀爬香炉峰。今天我们的向导是鸡冠山下农场的主人蓝总蓝伟,蓝伟,进马溪蓝家湾人,其祖上明朝时蓝玉案时一担篓筐挑着两兄弟逃难归隐于此处。
攀过一片幽静的松林,绕过一片碧绿的瓜地,横穿一条山腰的羊肠小道后再沿着山岭逆势而上,山岭林木森然,幽深蔽日,但林下空旷,多为機木、梨树、松树交互生长。但凡有機木的地方,必是瑶人的祖居地。顺着山岭,起初路陡而窄,路面多为松散的石子和树叶交混,每走一步都得付出极大的努力。正当我想象着古瑶人的生活时,脚下一紧,走在中间的我幸运地踩中的猎人装野羊的地索,我越动,绳越紧,干脆不动,等待着蓝总前来解围,众人哄笑不止,幸好是虚惊一场。
都说“登高好望远”,顺着山岭终上鸡冠山顶峰,站立顶峰,两面绝壁,唯山岭相连,峻而险。此处,遥看县城,蓝天白云,高楼大夏,清晰可见,向北与丫髻山遥相对望,向东可俯瞰征溪等地,回望可见香炉峰,正如唐效尧的古诗所言“吾邑香炉称胜概,城东远望如新靧”。而此时已上鸡冠岭的我,则又想起了另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来形容香炉峰。
沿鸡冠岭上向香炉峰前行,山顶機木更盛,山林更静,路途更险,头顶烈日更辣。此时此地,云在脚下,山在脚下,县城,村庄全在脚下,只听见脚踩枯叶和石子的沙沙声,或树藤间穿梭的惊呼声,偶尔惊动林中觅食的雀鸟,扑翅飞去。
因谢总过于劳累,我们只是远望了一下棋盘山,听了蓝总对银子洞的介绍,直接从岭上朝香炉峰行进。从鸡冠山前往实际是抄了香炉峰的后路,经过两道笔直山岸攀爬,直接淘汰了几位平日里养优处贵的老总,只剩下当地的两位向导、若水、永不言弃和我五人登顶。
香炉峰最顶上是雷公庙,沿雷公庙下几十米便是香炉庵。庵前石碑载,香炉庵又名双龙庵。但据县志记载:炉山庵(现香炉庵),县东十五里香炉峰。庵前有泉,清洌异常,经旱不竭。至于庵名的演变已不得而知,古庵基石和墙壁全部由打磨整齐的料岩砌成,如战时营寨,防御功能一目了然。据两位向导介绍,每年的六月十八,九月十八,十二月十八都会举行庙会,使静寂的青山顿时成为了欢腾的世界,善男信女们载歌载舞,可以想象,那时的香炉山必将成为歌舞的海洋。
从来高士名流,多寄情于名山之间。雄奇峻峭,鬼斧神工的香炉峰,曾有过善卷游历的足迹,亦有名士唐效尧的“吾邑香炉称胜概,城东远望如新靧”的称颂,更有米元倜《夜宿香炉峰》的“混沌之中无一物,森严以外有诸天”的感叹,空留余殿重《登香炉峰》“万仞炉峰一径斜,林深鸡犬寂无哗”的意境于此而鲜有人迹踏足。
听着两位向导有关于插刀坳,摇旗垴,打仗坪,银子洞,进马溪,征溪口等等地名的介绍,我便想起了“唐万福做王,等不到天亮”的传说,一个唐万福造反的情景又浮现于眼前的崇山峻岭之上。翻开辰州府志有关平苗记从尧舜到大清的十三则平苗记述中,有多则在武陵地区展开,但都是点到为止。为探古寻因,我又翻开了《辰溪县志》,在一首香炉山的游记里露出了蜘丝马迹,唐公,即唐万户(后人传成了唐万福),隋末唐初农民起义首领,屯兵于香炉山,据鸡冠山,棋盘山(现牛山),香炉峰天险对抗朝庭大军,最张被朝庭大军从进马溪进军鸡冠岭攻破兵败。
香炉峰,鸡冠山,棋盘山三峰屹立,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三面悬崖绝壁 ,居高临下,俯瞰环视县城,征溪,修溪,进马溪,与Y髻山,大酉山遥相呼应,易于掌控全局,只有鸡冠岭和香炉峰两条小路可登山顶,又有香炉庵前岩井细流提供水源和银子洞可供安身,掌控此地便可控辰阳五溪锁钥之处,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塞。香炉庵均为巨石所砌,古时必是战争之营寨,而银子洞则是闲时休养之所在,从江中捞来螺贝,吸肉留壳之由来,故此我更相信唐万户据山为王最终兵败之说。
这样的石头山门,除了军事需要,我是想象不出何处需要如此的高墙大院,需要在如此险峻之地建此石头大门。只有古代冷兵器时代,占山为王,扼守此门,必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隋唐以来,古人对风水之说甚笃,但凡建庵立寺,迁徙移居,都是一个个寻龙的故事。从它的庵名由双龙庵到炉峰庵,再到香炉庵的庵名演变来看,香炉峰位于风水学上的双龙相汇之处,以古人对风水的痴迷,我相信此地古时必建大墓;以香炉峰的地形来看,此处突出于山岭,前临沅水,后有鸡冠山和棋盘山相护,香炉峰即龙头抬起处,可傲视四周的气势来看,墓必不离庵之左右;此地建庵,必是此处龙气过盛,历朝历代占山称王者必选此处,故以在此营寨的基石上建庵以镇龙之戾气,正如瑶乡的龙头庵建庵之用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