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瓷镇出了个艺术家王耘风
从瓷镇走出的艺术家王耘风
许永杰
书法家王耘风
王耘风,原名王云峰。1957年出生于渭河北岸黄土高塬的陈炉镇。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广播电视系统从事新闻宣传,在省级教育科研单位从事教育研究,系教授,书法家。曾在北京、广东、台湾、太原、西安、榆林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作品、刻石、题匾遍及全国各地。著有散文集巜远方、流萤》,报告文学集《人生风景线》《王耘风书法艺术》《耘风墨韵》《笔下留情》等著作。
我和耘风同龄,自小学至高中毕业我们一直同学。耘风自幼文质彬彬,内秀憨厚,性格内向。在学校,他的语文学的很好,特别是作文写的好。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中时,学校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石马山、南山及窖泉沟开垦了农场,种植有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作物。劳动结束后,老师布置写一篇劳动心得作文,耘风写的作文题目我记不清了,但其中内容使我至今难忘,它描述经了师生们用辛勤汗水浇灌,农场的谷子成熟了,放眼望去,满山一层层、黄灿灿、沉甸甸的谷穗像狗尾巴一样在秋风中摇荡…….,这篇作文老师作为范文在年级各班评读。还记得他的另一篇作文,是描述母校校园刺槐的作文,题目大概是“又是五月槐花香”,他描写校园房前屋后有几十颗刺槐,五月的春风吹绿了校园,棵棵槐树缀着稀稀的嫩绿,一片白花花的槐花散发着浓浓的芳香,使人醉意朦胧、飘飘欲仙……..这篇作文也获得年级范文。
在学校,耘风的作文不仅是楷模,他还喜欢山水、人物素描,我也很欣赏。
耘风在故乡陈炉镇渡过了18岁的人生启蒙,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到陈炉育寨村刘家岭。他在四年多的农村劳动中,曾放牛务林、烧砖瓦修水库,在寂寞困窘的乡村生活里,他仍痴迷文学,春夏秋冬,除了白天紧张疲累的体力劳动,夜晚常常挑灯苦学,陶醉于朱自清、杨朔、柳青、孙犁等名人名家作品中,汲取其精华,就这样,耘风一步步地向神圣的文学殿堂之门迈进。
高中毕业后,我和耘风虽很少往来,却一直关注着他,他那种对知识的求索精神我非常敬佩,他取得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成就,我都为他暗自自豪。
陈炉戊戌秋祭窑神,笔者与耘风相会
1979年,耘风招工到铜川一企业单位工作,当过车工、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再后来到铜川广播电台工作。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几年里,耘风活跃于铜川新闻界和文艺圈,他风雨晨昏,默默耕,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新闻连篇累牍地发表于全国及省市报刊。
我虽喜爱文学,因笔拙词穷不会写作,但我从小时起就喜欢剪藏和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文章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新闻、书法等归类分册粘贴,要是把所有裁剪的文章保存至今,起码有半人多高。
对于耘风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作品,我更是裁剪为专册珍藏,反复品读。1989年底,耘风的第一部散文集《远方.流萤》出版,他将出版的散文集送我一本,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拜读了好几遍。随后他又出版了报告文学集《人生风景线》,其中有以“冯玉萍今昔”为题的报告文学,追溯了一位曾受到周总理接见、为煤城铜川骄傲的一代楷模冯玉萍辉煌坎坷的人生历程;有以“耀州瓷王”为题的报告文学,记述了曾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受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陈炉著名陶瓷老艺人郭述勤的陶瓷人生。这两篇报道曾在1991年《铜川日报》的“人物传记”专栏连载。
1992年以后,耘风在铜川新闻界和文艺圈子里销声匿迹,他却以书法在古城西安异军突起,名声大振。在墨客文友、寻常百姓的厅堂里,他的作品随时可见。《人民日报》海外版、《山西日报》《三秦晚报》《共产党人》等报刊杂志,纷纷刊登专题报道,对他的书法和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默默耕耘,耘风的《王耘风书法艺术》书法专辑问世。
作家贾平凹为《王耘风书法艺术》题写书名
耘风的散文和报告文学,无论是追忆已逝岁月的艰窘坎坷、抒写故乡瓷镇的风物情韵,还是描摹祖国山河古迹胜景、扑捉人生旅程瞬间的感念,或是叙写社会变革的隅角风云,雕塑弄潮于时代波澜的人物形象,作品都感情饱满,意境优美,语言朴实,使人感到扑鼻的泥土香气,给人以启迪与美的熏陶。
几年来,耘风的作品连连在全国及省市参展并获奖。1994年,日本京都举办的日中文化书法书画艺术展、玄奘法师圆寂1300周年展和全国中青年书法艺术展,他都榜上有名,并受到海内外书法同仁及前辈的赞誉。
1995年,他的书法长卷“赤壁怀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一位南非贵宾;巨幅榜书“鹤舞”又被西安市有关部门作为礼物送给了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海天敏先生。海天敏先生再次访问西安时,指名要见王耘风,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对青年书法家的敬佩。
多年来,耘风的书法作品曾被陕西、广东、山西、海南、江苏等地政府、企业及各界人士作为礼品广泛流传于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朝鲜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的作品还被许多团体和博物馆收藏、刻石。
长期生活在滋润着秦汉雄风、盛唐气象的古都西安,深得中国传统文化及书法宗师的恩泽,耘风师承大家,书法立意高,用笔劲健,雄浑大气,茂朴灵动,尤以榜书饮誉书坛。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张海、钟明善及著名作家陈钟实、贾平凹、文艺评论家肖云儒等对其书法艺术风格和成就都给予关注和高度评价。
作家陈忠实为耘风增送《白鹿原》并题词(右二耘风)
1992年,原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将自己的获奖作品《白鹿原》赠予耘风并题词,为祝贺耘风书法展,陈忠实题词写到:“我不会写字,却欣赏耘风的书法,是那种大气中透出的正大庄严,而又不失灵动与睿智。”
作家陈忠实为耘风的题词
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在《我读耘风》一文中写道:纵观耘风的书法作品,从他的艺术个性、师承关系和风格韵致,大约有四个沉淀,一是人生经历和感情的沉淀,特别是苦难人生的沉淀,这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时期的乡村生活。二是陈炉耀瓷艺术的沉淀,这当然应当归结为宋代民间陶艺所构成的那种古朴、典雅和粗狂的艺术氛围、艺术思维方式的沉淀。三是文学的沉淀,扎实的古文学功底、他所写的大量散文、随笔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都吸收到了他的书法艺术中,如盐汲水,如钙袭骨,使他的艺术中弥散着一种浓厚的文学气韵和高雅的品味,就像他的普通话里夹杂着乡音一样自然。四是古今书道艺术的沉淀,这种沉淀不表现为重复性的浮现,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艺术生命的转化。
对于耘风的书法,业内人士评价说,耘风的书法溶诸多艺术于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中,有太极拳的连绵与动感,有秦腔苍凉悠远的行板,有现代音乐的强烈节奏,有自然山水的排列组合,使其作品具有典雅的书卷气和隽永灵动的韵味。
丁酉清明,陋室会耘风
丁酉清明,耘风从西安驱车回到铜川,给我打电话欲来家一聚,他给我带来了他的两幅书法作品。我们品茶说道数时。离别后,我涂了《相聚》一首:
煤城陋室会耘风,
言寡情酽心相通。
情牵陈炉四十载,
人隔渭水趣味同。
贤兄墨笔书人生,
颜筋柳骨古今融。
挥毫翰墨真情在,
意静神宁一路行。
耘风回西安后,欣然书录。
耘风书写的《相聚》
耘风跟糸黄土,心系故乡,是故乡的厚土养育了他的青春和灵性,诚笃和勤奋奠定了他的书法和文学基础。近日,得知耘风又撰写了以古镇陈炉陶业繁衍盛衰、瓷匠命运沉浮的长篇小说《陈炉纪事》,小说以古镇先辈们生息、繁衍、劳作为背景,真情演义了中国北方陶瓷生产活化石波澜壮阔的风情画卷。期盼佳作早日问世。
十年同窗志,悠悠岁月情。 愿耘风以手中这支如椽大笔,“在这大狗小狗都叫的声音中,叫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耕耘出自己风采的人生!
2018年11月3日于铜川王益漆水河畔
作者近照
许永杰,1957年12月生,陈炉镇人,大专学历,统计师。1979年至今在铜川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先后任公司人劳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经理助理、党委委员、董事会董事、工会副主席等职。喜爱文学、摄影。作品散见《铜川日报》《陕西建筑报》《海虹之声》《人民日报数字铜川》《陕西网》《陕西文明网》《E铜网》《微印台》《黄堡文化研究》《铜川热点》《铜川第一线》等。著有《悠闲自得》《悠然自乐》《香落尘外》《春华秋实》文集。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