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有效的面谈沟通?|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余小杰
在上周,在社区资深义工老C的引荐下,与广东省某基金会进行了一次面谈,这次面谈是基础性的,主要了解社工的职能及基金会的职能、服务方向等,由于这次是一次简单的访问,于是具体能在什么方面展开合作,还是个未知数。于是,就有了接下来预约拜访的过程,探讨进一步的合作的可能性。
作为面谈的发起者,我们必须做好预约及准备工作,了解对方的会谈时间、做好面谈提纲等,是成功面谈的开始。如果一声招呼都不打,直接就上门拜访面谈,可能会“收获”以下的几种情况:对方很忙或不在,结果白跑一趟;对方在,但是没有做好本次面谈的准备,导致面谈仓促结束,不能有效地达成沟通……
这让我联想到日常的探访服务,不管是多熟悉的服务对象,都要提前做好预约及准备工作,以表示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也方便自身工作的开展,达致本次探访的目标,利己及人。所以,提前预约,可以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准备面谈的内容和细节,也可以让自己审视自己的准备情况,然后开展有准备的对话,你会发现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我喜欢做一个守时者,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我守时,不是刚刚好准时,而是会提前到达约定的地点,利用剩余的时间,在约定地点周围走走逛逛,记住一些特别的建筑物,看看这里的布局等等,简单观察一番。
这样做我认为是有其好处的,例如这次到该基金会办公地点附近转了一圈,该地区处于某大型购物广场商圈,是典型的商住混合商圈,周边基本都已经拆迁完毕,正在建设小区,商业楼等,白天人气不算很旺,但是购物广场里边吃喝玩乐基本齐全,离地铁站也近,是以后玩乐可以选择的一个去处。且地处商圈旁边,基金会的办公场地也是高大上,派头十足,这也可以反映出该基金会在某方面的实力与规模,从而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
而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对于初次上门的服务对象,也可以利用提前到达的时间,看看真实的社区面貌。可以看看社区的环境,服务对象居住附近的交通出行情况,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等等,是否有乱停乱放等现象,都是可以从侧面去了解服务对象的居住的圈子和生活的圈子。
准时来到该基金会办公地点,与基金会工作人员说明来意,进到会长办公室,开始了本次的面谈。
见面问好,自我介绍,阐明来意。首先是礼貌问好,自我介绍,让对方了解我们是谁,然后阐明本次的面谈内容,让对方明白这次的主题。
顺势而上,挑重点,找到契合的内容。这位会长很健谈,表达了很多关于他自身对于基金会的看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谈中发现会长对于儿童和长者这两部分人群是特别关注的,因此挑出这部分重点,适当把话题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得到了大量的信息。
倾听为主,适当总结。当我们对于基金会的运作,发展方向等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以及对于对方负责人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多聆听,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不要过多。而当会谈的主题有所偏离或者你得不到与本次面谈主题相关的信息时,可以适当做总结和澄清,避免进入对方的轨道,走入就某一话题不断绕圈的沉闷局面。
不随便答应对方任何超出能力范围外的要求。在对话的过程中,特别是进行到双方要怎么做的时候,该基金会会长提出了很多很多的要求,有些甚至不能当即判断与决策,例如需要社工机构提供服务对象到他们那边参观以及免费就医(他们有中医馆),参与各种娱乐文化项目,但是对于部分的弱老群体(即行动不便,身体差需要照顾的老人),是不太切合实际的服务。针对这一点,当场委婉的告知需要回去和机构相关领导反馈讨论再答复,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与本次会谈主题相关的内容聊完后,懂的适可而止。双方都交换了彼此的意见和想法,自己要反思自己本次面谈的目的是否已经达成,也顺便观察一下对方是否有结束会谈的意向:心不在焉,看手表看手机,远离话题等。如若目的已达到,可表达告辞。最后有始有终,感谢对方的宝贵时间,礼貌道别告辞!
沟通,真诚有效地沟通,有技巧地沟通,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更有利的达成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