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打死也不做社工。”……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橘子SIR
作为社工专业的学生,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是一件小概率事件,然而这种小概率事件却也真实发生在我身上了,一位曾发誓毕业打死不做本专业的应届生,emmmmm,在还没正式毕业前就签了一家社工机构,今天我们就聊聊她的社工初历程。
我写了几百字/删了几百字
再写了几十个字/删了几十个字
我写了几个字加了几个字/由删了几个字
看到这张白纸/我写给你的诗
共这满腹的心事/竟空无一字
——《给我一个十八岁》
1、专业状态:被调剂
橘子SIR毕业于苏北某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毫无意外,选择社工专业也是被调剂的,记得刚上课的时候,各科老师都喜欢在班上搞个小调查:“第一志愿是社工专业的学生请举手”。结果可想而知,班上只零星地举着几只小爪,而老师的脸上既没有失落也没有惊讶,仿佛,结果早已知晓。
2、专业初契机:专业老师的魅力
你该相信,社会工作是一门有魅力的专业课程,它会让发着光的一群有温度的人走到一起。大一并没有上什么相关的专业课程,一开始接触的《社会学原理》,到现在还在庆幸,教这门课的老师专业魅力太强,一下子激起我的专业热情,如果不是,我可能依旧带着冷门专业的偏见看待这门学科。
3、社工初体验
它让你沉浸其中并不断自省
由于专业兴趣就像卸了闸洪水源源不断喷涌而出,大二的我开始去机构实习,每天起早贪黑,从一名小小的社工志愿者开始做起,协助走访,撰写个案记录,参与小组活动,接触的人群从困境儿童到重残家庭再到后面的失独家庭,这是非常辛苦的实习过程,实习机构在经济开发区,离我们学校特别远,当时,舍友最喜欢问我的一句话是:“这么辛苦,值得吗?”当时心想:值不值得,我不知道,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并且为此感到快乐,那么你就不会去考虑值得这件事。
4、有情有义的人都要回来
大三的时候跟学姐一起成立了一支社工专业的志愿者团队,以大学生自助互助为理念,参与校园、社区、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工机构提供相匹配的志愿者人才,我们自筹开展过各类大学生素拓活动、读书分享会,公益志愿活动,一群人玩着社工人的公益,那是一辈子都值得回忆的事情。
后来团队越来越大,我们曾采访过团队的成员,为什么会选择加入,这些小可爱回答:“脚踏实地的做自己想做公益好像更酷一点”。后来,说这些话的小可爱自己成立了公益非遗工作室,承接了社工机构的活动,而我,成为了她们名副其实的老(bing)学(ye)姐(sheng)。
5、年轻的我们,
总以为可以改变一切不美好
后来,接手专业老师的“助老公益项目”,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挥,因为与社区书记关系打得不错,活动开展如鱼得水,那些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服务活动也十分满意。后来,通过每月一次的走访活动,我发现,很多服务对象的需求我没办法满足,或者有些需求不在项目指标范围内,我开始找专业老师督导,协调,然而,无果。直至项目结项,完美通过评估,我的社工情怀似乎也在这里有了停顿。
如果问一个社工专业的学生为什么毕业后不选择本专业工作,很多人会开开玩笑说:待遇太低。
但是其实还有另一部分原因,那便是社工学生专业自信心太弱了。彭华民教授来我们学校讲座曾经说过:“社工的最终使命是拯救全人类。”然而,这么一门伟大的学科,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批有自信心的社工人?
社工专业的学生对待第一次实习(实践),就像初恋的少女第一次约会的状态,小心,期待加紧张。
结果实习单位硬是让我们坐了一礼拜,枉我一身社工报复,奈何无处施展,却得拼命安慰自己,社区工作,你做不来可能还给工作人员添乱。后来,终于到一家正儿八经的社工机构实习,实习回来的同学见面就是吐槽大会。我们可能上了一门假课???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社工专业学生,感觉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事情,伴着心累、无奈以及挫败感,我们曾千千万万次想过放弃这个专业,甚至投简历完全避开本专业工作,拒绝校友社工机构的邀请。
我开始去企业实习,游离在各色人之间,经历着所谓的“办公室文化”。最后,才发现,原来有些东西是骨子就深藏着,躲都躲不掉。毕业前,专业老师曾经这样回答过我们的择业困惑:“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不妨做做专业工作,沉淀一两年看看。”
后来,我投了家乡的一家社工机构,现在做着社工工作,好像也不赖,嗯!脸打得有点疼。喂,那位同学,你是不是对社工有什么误解,你过来,我来告诉你~
顶层设置完善好,适当放权,给社工创造的空间,他们能还社区一片花海,社工是“社会的医生”,是问题的“终结者”,那么,请信任社工,相信他们能把问题解决好,抛开指导家的想当然,安静去看,静待结果。
一位社工专业毕业生啪啪打脸的就业之路~社工不易,且行且珍惜。
欢迎来“社工客”的知识店铺逛一逛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