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奇梦奇缘奇农场

      文/葱丛

爱心农场,缘起一梦

留元栖

家庭农场

今年3月初,宁海鹰峤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孟杰先生,在跃龙街道云台百亩洋自然村承包了100亩山地,创办了留元栖家庭农场 ,种下了带豆、蒲、茄、西瓜与青瓜等近二十种蔬菜瓜果。通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部分蔬菜已进入采摘期。

留元栖农场

绿色环保

爱心传播

崔总叮嘱农场员工将首批绿色放心蔬菜送给敬老院以及农场周边村庄病弱老人,请他们免费品尝,余下供公司食堂600余名职工食用。经县民政局领导董金财先生以及跃龙街道相关人员引荐,农场与前童镇、茶院乡中心敬老院、金中养老服务中心以及慈善素斋馆等取得了联系,这项爱心计划将长期实行。

为金中养老中心捐送新鲜蔬菜

到目前为止,已有六批近3000余斤蔬菜载送到敬老院和宁海的慈善食堂。

宁海电视台新闻中心从外界获悉留元栖农场之善举,前来现场采访详情。交谈中,农场管理人员陈根标先生告诉我们,农场近期将划出专门地块,作为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实践基地。

记忆

西店崔家,居于宁海北面门户,过界为奉化,村前临铁江。因村靠月山,旧名月浦,后崔姓繁衍,改称崔家。
 
甬临线于村西而过,村中经营之风蔚然,电器业方兴未艾。值有崔君,名孟杰,年方四旬,精心经营,管理有序,鹰峤电气,蒸蒸日盛。功成事遂之余,崔君常怀仁爱之心,遇贫相济,乐善好施,禅心渐驻。

二零一七年金秋之际,适逢九月初九重阳之日。崔君理完事务,安然就寝。人当壮年,梦意不多。这一晚,入睡不久,却飘然来到一山奇水清之处,云台两字赫然于门楼之上。但见山谷之中有一庵宇若隐若现,三尊菩萨缺肢残腿,明言相告,请求崔君救之于悲苦之中。
 
云台一梦,醒来犹记。次日崔君雅兴勃发,遂将梦境相告精通堪舆之术的热心友人陈根标先生。初视云台两字,臆猜或是天台与宁海交界之处,即携带水果,匆匆探寻,至麻岙岭,见有一庙宇,三间屋面,石头为墙,然冷清十分,亦不见菩萨尊身,与梦中之境显然不符。查访未果,崔君转而百度搜索云台两字,方知宁海辛岭境内恰有云台村名,故两人复驱车探幽。

今日之云台村,乃百亩洋自然村与岭脚吴自然村合并之后,所得之新名。云台,乃村后之大山也。

崔君至村口,见云台两字昭然于牌楼之上,溪水淙淙,远山如黛,与梦中之境似有吻合,故驱车沿山谷再行深入。至扇形大山脚下,弃车往云雾升腾之处缓行。沿途绿荫遮道,溪水清澈,不行几里,果见有一支瀑布倾泻,名为白龙潭,侧有一庵,高居于平台,有功德牌依稀表明这是一座龙王亭。十余年前由百亩洋小宝公等集众人之力所建。
 
崔君细细端详菩萨尊身,因无门户之挡,风吹日晒之下,原以樟木塑就之腿部已然残缺。故欣然与同行之陈根标先生道,此乃吾梦中相托之菩萨无误也。
 
崔君素来低调,不露圭角,又因西店与云台相隔甚远,遂全权相托陈先生主事,重塑菩萨,修复龙王亭。待龙王亭修葺一新之时,粉墙灰瓦,在苍翠云台之中尤为醒目。

云台山谷居宁海西乡,自古就有白龙为世人降雨解旱之传说,方圆地带曾建有灵济庙(见嘉定赤城志)、居龙庵(见宁海县志)。

百亩洋村内有小宝公禀性忠厚,心怀慈悲,常年累月于云台山(俗称大坑里)护山修路,至九十高龄仍劳作不辞。感念白龙降雨之灵,公于龙潭之侧披荊斩棘修建龙王亭,得众人相助遂成。胜地有亭,则山川增色,但因年事已高,经费不足,龙王亭未得完全竣工。

公于2015年以九十六高寿驾鹤西去,两年后,终得菩萨因缘托梦崔君孟杰,修复龙王亭,了其生前所愿。

绿色蔬菜

传播爱心

因了与这方山水结此奇缘,陈根标先生访得谷口恰有农户因承包栽植桃树,销路不畅,意欲砍桃栽苗,故建议崔君转包这近百亩桃园,建一农庄,可于其间栽种四季蔬菜水果。

农场既成,一则可给公司食堂提供无害之有机蔬菜;二则可以绿色环保的爱心蔬菜捐送敬老院以及周边孤寡老人;三则可为养尊处优的孩子们提供一亲近自然之所。

有感于这白龙潭山谷之中,古有白龙降雨之灵,今有龙王亭菩萨托梦之奇。禅心善行,堪称佳话,谨以斯文记之。

文末有福利!

《乡韵》栏目

  编辑:葱丛

农场素材提供:陈根标、叶定良

  图片:山水尤 华建平

为答谢文化宁海热心读者,文后留言获点赞最多的前五名(截止7月13日),可带孩子前去爱心农场免费体验采摘新鲜蔬菜。具体请联系葱丛(微信号zcf106zcf)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