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不争无忧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虚怀若谷;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做到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做自己能做的事;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解析]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

上善若水。大道似水,大道无形。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需要什么形状它就是什么形状。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道生养了万物,所以道就在万物之中,万物在道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道对于万物是: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听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他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依赖他们,功成业就却不自居,不与万物争利。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为什么处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就接近于“道”呢?这是由道的特性决定的。道的特性有:恬淡、虚无、清净、自然、无为(不乱作为)、处下、柔弱、不争、朴素(质朴,俭朴,不奢侈)、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纯真,真正体现了实物的本质,像婴儿一样。)。而这都是人们不愿意去的地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喜欢的是莺歌燕舞、酒色财气、功成名就。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就接近于道了。

人怎样效法水的特性来接近于道呢?

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有道者,居住善于选择地方,危邦不入,选择环境对自己进道有利的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虚怀若谷;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做到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做自己能做的事;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些是一个人平常必须因应的事物,如果都做到了,一个人就有了平常心。平常心是一颗清静的心,平常心是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守住平常心,道就会像水一样,从头流到脚,流经你的五脏六腑,滋润万物,让万物复苏,生长,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吕洞宾:“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修道需要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自性才能常住,性住气就自己回到体内。气回丹自结,气回体内自动结丹。

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你能把世间的事情都处理好,平常心待之,滚滚红尘都是你的道场,都有利于你体道,悟道,修道。修道的目的是为了得道,得道的目的是为了身心健康,快乐,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