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做的感统训练只是在重复动作,而没有效果?
有的父母把感觉统合训练简单的理解为运动难度或幅度大的肌肉运动,认为感觉统合活动就是体育训练,甚至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完全的代替,从而忽略掉了感官训练应当以协调训练、大肌肉和小肌肉训练、手、眼、脑的协调训练为主。
所以,从一开始,很多感统失调儿童的家长从观念和意识上就存在错误,他们认为感统等于动作,有动作问题才做感统训练。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感统不等于动作。感觉的统合,在强调感觉能不能有效的去统合,“统合”这两个字,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处理、分析、解释等等的都可以。我们的大脑能不能做好一个感觉的处理,所以听到这里你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其实感统是门大脑的学问,不是动作的学问。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它是一个大脑的科学,是一门有关大脑分析感觉处理的一个学问。大脑如果把感觉统合做好,就会促进很多功能的成熟,会协助很多功能的成长。
如果家长对感觉统合的误区不了解,很容易在做感统上面产生不太正确的一个方式。所以孩子就不会进步,因为家长以及一部分感统训练老师在做的不是真正的感统,他们所做的,只是动作训练。如果只是做动作训练,它并不能有效的让感觉统合成长。
当然,这里所说的让感统统合成长,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表面上是动作成长,通过动作锻炼,有了动作方面的进步,但是,本质上却是动作训练不等于感统训练,它并不是机械的训练。
例如,很多家长觉得通过感统训练可以提升孩子注意力,然而事实上,动作训练并不能有效的提升感统想要提升的注意力。
正如网上都说感统的功能有好多,甚至可能会听到一些功能能促进学习能力,促进左脑的发展。那这就是动作训练就好了吗?孩子不断练习某个动作,就可以促进注意力等能力的进步吗?事实上是肯定不会的。那为什么你会看到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做呢?
最重要和首先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感统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感统的需求来得太快,但是尴尬的是真正的技术和感统训练师的需求却跟不上,所以家长以及部分感统训练师对于感统可能只能看表面,模仿别人这样做感统,就产生了误区,自己就产生自己的见解,然后就把它当成动作训练。
那么,传统感统训练究竟是什么?感统训练师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下指令做规定动作吗?感统必须要借助器材吗?器材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感统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从以下八个方面,我们将对感统训练以上问题给予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解答为什么你做的感统训练只是在重复动作,而没有效果?
第一、感统不是动作训练
实际上对比国外以及国内台湾和大陆的感统训练,感统根本就不是动作训练。所以你很容易做的感统,不会进步,这是其中一个理由,你把感统当成动作训练在执行了。
感觉统合的做法,既不是只强调动作的训练,也不是强调感觉的刺激,它最强调的是感觉的刺激之后有没有产生出功能来。
由感觉统合的定义来分析,组织来自于身体以及外在的感觉的过程,并且使得身体做出一个有效的运用,组织感觉做出有效的运用。这个过程就叫感觉的统合,所以一个好的感统课应该是你能不能帮助孩子组织有效的感觉,产生出有效的功能,即俗称的“内功的修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感统不是只有感觉的刺激
同时,产生出有效的功能之后,也并不是终极目标,只是做对了一半,你若只做这里,可能就变成动作训练了。你如果只是输入感觉就变成只是感觉刺激了,所以一个真正的感统训练是有效的运用和感觉刺激两个都要兼顾。
第三、感动训练应该是以幼儿主导
在两者兼顾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感觉统合的训练,应该是由幼儿主导的一个训练,不是乖乖听话的训练。
这里就提到一个最普遍和常见的感统训练现象:
很多机构和医院在做儿童感统训练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是立了很多规矩,甚至有些家长会主动质问感统老师,“你的感统课为什么不训练规矩?”
感统要立规矩,当然没有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感统要立规矩,就有点违背感统本身想要带来的东西和意义。这和自闭症儿童在语言、认知、融合教育等训练是一样的道理,规矩不是为了立条条框框匡住孩子和家长,更不是像军事训练一样,立正转身齐步走都要分毫不差,这对于自闭症及特需儿童来说,是不公平的,更是错误的。
为什么要倡导“感统是幼儿主导?
最重要的一点是锻炼幼儿能够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再说感统失调和自闭症患儿没有主见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意识,只是表现出来的方式方法和普通人及社会所立的规矩格格不入,所以成人就觉得是错误的)。
感统是由幼儿主导的一个训练方式。孩子应该很容易提意见,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觉得他应该可以怎么做,而不是只是乖乖听话。
然后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孩子跟老师之间建立和充满了信任关系,不是由老师来主导和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也不是让孩子只是服从老师的指导,真正的有效感统不是这样。
所谓幼儿主导也不是说感统训练师没有规则和训练的主题,而是要在看似无规则中,心中要有规则意识和课程内容,只是在训练方式上显得没有规则标准,而是要营造轻松有序没有束缚的环境。
第四、感统训练应该是过程的导向
感觉统合的训练是一个强调过程的学习。并不是强调结果为最重要目标,不是说结果不重要,但是不是以结果为最重要的目标,都想要产生出好的结果。
这中间过程很重要,学习的过程很重要,不是以教会孩子一个动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而是强调孩子自主学习这个动作.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想让孩子跳鞍马,希望他的协调变好,而产生了跳鞍马这个动作,但感觉统合的课程不是一直让孩子学习跳鞍马。
感统训练老师在做感觉统合过程的时候,会先放一个鞍马,然后让孩子尝试看能不能做,如果做不对,要一起来讨论哪里做不对。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感统是一个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老师或家长告诉孩子来这样摆、身体应该怎么动,这样孩子只是学过一个动作,并不能促进他的感觉统合。
第五、感统是有弹性的,不是固定的
强调孩子学习这件事情,因为他在学习他的脑袋的感统才会转起来,而不是只是动作的记忆。你如果只教会他一个动作,那只是一种动作的记忆,而且是你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根本不是他大脑处理出来的结果,那你就没办法有效的去促进他的感统。
你可以把感统想象成一个引擎放在大脑里面,这个引擎运转的顺畅就是你感觉统合的顺畅。所以当孩子感觉统合不够顺畅的时候,孩子可能做事情都会笨和慢。如果孩子运转的不够顺畅,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有些人要先停下来想一想。
试问,作为成人,你做动作需要想吗?不用!那为什么有些孩子需要想,因为他不像成人一样感觉统合这么好,所以他会停顿,才用额外的其他东西来取代孩子的感觉统合。可能用思考的方式,可能用认知的层次。
所以说感觉统合是一个大脑运转感统处理的结果,感觉统合的训练,应该是要强调学习的过程。
第六、感统强调主动的学习
联系到刚才跳鞍马,老师不是告诉孩子脚要怎么摆,手要怎么摆,什么时候应该跳,老师应该让孩子去尝试,然后用很多种方法。
在这过程当中,要让孩子自己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在感统运转。
感觉统合治疗应该是非常好玩、有弹性的游戏的过程,不是一套固定不变的课程方案。
孩子在感统课的时候,或是感统训练的时候,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应该要能够学习,而不是你一成不变的教他,你固定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第七、感统强调内在动机
正确的感统,其实是来自于艾尔丝的感统。艾尔丝是职能治疗师,所以OT 里面都是做艾尔丝的感统,都是他传下来的感统,都会去看他写出来的书,去学习它写出来用出来的技术。
感统是艾尔丝创始,是很有趣有弹性,不是一套固定不变的课程方案,因为现在做了很多训练,可能是固定不变的课程方案,例如说什么要几项,什么时候要几下。你的孩子如果有几下那无所谓,但是如果这个几下的概念是大家都一样的话,那这样子的感统训练都是不够好的。
感统很强调个别化,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那么他的感觉统合也都不一样。例如说,这个孩子做了 10 下有效果,另外孩子做了 10 下不见得有效果。所以不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过这些东西,都要经历过这几下几下轮流干嘛干嘛的,不是这么一回事。感统不是一套固定不变的课程方案,感统是一个活泼的、很有弹性的。那这个弹性,由谁来创造?就是我们的感统老师,这样才是有价值的一个感统。老师会针对孩子的状况去设计好他需要的感统活动,而且是很有弹性的,而且是很丰富的,很好玩的。所以它不是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
例如说有些地方做感统,他会说礼拜一固定做这些礼拜二固定做这些,礼拜三固定做这些,然后你周而复始做了 3 四个月,每个礼拜固定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这个不是那么好,或者是说每个孩子滑滑车都是 50 下,或者都是 10 下。是校长告诉我的,说老师告诉他说这个孩子要 20 下才有效,那每个孩子都是做 20 下,其实没有这个量的概念。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没有固定不变的,也没有量的概念,而且感统课应该要丰富、有趣又好玩。
如果你是一个门外汉,在看老师上感统课的时候,应该看起来像是在玩游戏。我是说门外汉看起来,因为你们如果不是很懂感统,看老师在上感统课,你会发现好像在玩游戏一样。因为感统要营造一个丰富好玩又有趣的一个游戏。因为艾尔丝在创造感统理论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要则,内在驱力也就是动机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去提升孩子的动机,把它变成一个很丰富、很有趣的游戏方式的时候,大脑不见得会有效的运转起来它的感统。
其实不只是感动,所有活动都需要动机。
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个重点,不是只有开心而已,开心是感统的重点之一。但是不能只有开心,你其他什么都不做。
第八、感统训练应该要给孩子难易度
感统训练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这个也是经常为什么做了感统会没有效果的原因之一,如果做不好这一点,反而会让感统造成更大的不好。
感统的训练应该是难易度适当,适中,不能太难。太难的话还是用都达不到,不能太简单,太简单,没有效果。例如说今天孩子的能力在20分,你只能给20-22 分的活动,但有时候你做的感动没那么有效,可能是你的老师或者是你其实不知道孩子是20分。
感统的训练应该是难易度适当,适中,不能太难。太难的话还是用都达不到,不能太简单,太简单,没有效果。例如说今天孩子的能力在20分,你只能给20-22 分的活动,但有时候你做的感动没那么有效,可能是你的老师或者是你其实不知道孩子是20分。
这就需要一个合格的有经验的感统老师也要学会一些评估方法,初级面对孩子,要学会不仅会用感统量表测评孩子,还要在生活化自然环境中去评估孩子。
以上八个方面就是造成你做的感统训练只是在重复动作,而没有效果的原因所在。
你的感统本来就应该让孩子能够倾注全力的参与。当然这些技巧有很多很多,你如果做到倾注全力的参与是一门学问。简单的说,你就必须要营造出很好玩、很丰富、很棒的一个东西,让孩子去参与。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感统课是很丰富的,很好玩的。他不是像工厂的生产线一样,做了这个那个就一定有效果,而是要针对孩子的状况去设计活动。
所以你的感统活动,如果没有做到这八点,你就会发现为什么我们做的感动不会进步。
为什么你做的感统不会进步,因为你可能做的都不是有效的感统。
孩子需要帮助,但是却不需要接受你的情绪,尤其是坏情绪和负面情绪。
父母和感统训练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一定要真正懂孩子,作为父母和老师,首先你们接纳和懂孩子后,从自己做起,孩子才能更快融入社会,被更多社会人接纳和懂孩子。
(注:根据台湾资深感统治疗师简鸿钰培训整理,略有修改)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