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诗经·卫风·木瓜》课堂实录(二)

执教名师:陈  琴

《诗经·卫风·木瓜》

课堂实录(二)

陈琴: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一首诗,是像我们现在这样读的话,我们会觉得就已经可以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回答我——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那这样子读的话,还没有把诗的味道读出来。

读诗有两种境界,第一种要把它的韵味读出来。韵味是什么呢?我存一个疑问,大家带着这个疑问,等一下我会讲到,讲到哪里会有韵味。第二,要读出金石相撞的声音,这不是我说的话,是我们中国很著名的大学者曾国藩先生说的,他说读书要读到金石相撞丁丁当当,像琴声一样这么美妙的声音,才叫真正的会读诗,所以你看孔子,他把三百多首诗歌都教给他的学生,他是怎么带学生读的呢?

司马迁对他的教学方法这样概括:“诗三百,孔子皆弦而歌之。”谁理解这句话,《诗经》里面有……

学生:三百首。

陈琴:三百首诗,孔子全都怎么样?

学生:像歌一样……

陈琴:你说大胆地说。

学生:像歌一样读了出来。

陈琴:像歌一样读了出来,对,还有一个“弦”呢,“弦”是指什么?

学生:琴弦。

陈琴:对了,琴弦,就是我们古代的琴。这个琴不是现在的二胡或者是说钢琴啊,是中国最民族的乐器,——古琴。对,不是古筝,古筝是后来西域变化过来的。古琴,孔子都用古琴弹奏出来,还唱出来。那怎么唱呢?现在大家拿起笔,把“投我以木瓜”里面的声调给标出来。不是注音,是把一二三四声标出来,第一声就在那个字的前面划一条横线——还记得汉语拼音的声调吗?你们三年级了,可能一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都忘了,还记得吗?投是第几声?

学生:二声。

陈琴:我。

学生:三声。

陈琴:很好,以。

学生:三声。

陈琴:木。

学生:四声。

陈琴:瓜。

学生:一声。

陈琴:你反应特别灵敏!标好了没有?古代,我们的汉语没有四声标示的,四声是现代汉语拼音说的。我们古代的人怎么给汉字分声调呢?叫平仄声——平声仄声: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把“平仄”这两个字写在旁边。仄的里面是一个厂字加一个人字,人逼在里面不能出来就是仄。好,把这两个字读一遍,平——仄。陈老师现在讲了一个概念,现在普通话的一、二声在古代归在什么声?

学生:平声。

陈琴:现在普通话的三、四声归在古汉语的什么声?

学生:仄声。

陈琴:古代汉语还有一个声调叫入声,是属于仄声调里的。入声在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字群都有,只不过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没有,所以陈老师今天不讲入声,就讲平仄声,那么现在怎么读它呢?

学生:投我以木瓜。

陈琴:你想这样子读,是吗?你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因为拼音……

陈琴:你就感觉到应该往上走的,对不对?很聪明!来,看到这些符号没有?你看我给它们标的线,有没有发现,红色的线怎么样?

学生:长。

陈琴:黑色的线。

学生:短。

陈琴:长线标在什么声调上?

学生:平声。

陈琴:短的线呢?

学生:仄声。

陈琴:好眼力啊!那怎么读呢,每一个字你都读得很饱满!我给你一个规则,平声读长,仄声读短;短,我们通常用这个“︱”符号来表示,用一个短竖来表示,平声我们把他读长“——”。但每一个字都要读得很饱满,什么叫饱满,不能“投我以木瓜”这样就滚过去。如果你们称呼我,陈老师,对不对,我们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弟子规》教我们“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把每个字都读完整。我们来试一下,平声读长,可以举起手——(对一学生)你现在脚可以放开了,把脚打开了,不要紧紧缩着,放开来。

好,举起右手来,我们试一下,凡是平声我们打“——”,凡是仄声我们打“︱”,当然你也可以按照声调来读,平声的一声平平走,二声往上走,仄声的三声转个弯,四声打下来,来试一下。

陈琴:投——还不够长,这样就不够长,再长一点,投,你既然要长,就要气沉丹田,要把气压多一点在这里,投我以木瓜,有没有,声音打开来,来——预备起,投我以木瓜。瓜,读出来。

学生:瓜。

陈琴:把它拉长。

学生:瓜。

陈琴:再拉长一点。

学生:瓜。

陈琴:瓜。

学生:瓜。

陈琴:好,我们一起来,预备起,投我以木瓜,会了吗?你练一下。第二声尤其这个手要上去,把手举上去,预备起。

学生:投我以木瓜。

陈琴:好,气不断掉,行不行?连起气来。

学生:投我以木瓜。

陈琴:看,老师们都表扬你了,太棒了。那我们现在这一节主要记住平仄声,下面“报之以琼琚”,会区分平仄吗?报,平还是仄,之,平,以,仄,琼琚。

学生:平。

陈琴:两个都是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声在一起,那怎么办呢,每一个都要读长吗?不行,注意逻辑重音要读长,什么叫逻辑重音,比如说我说开门,两个都是平声,如果我说开门,哪一个是重音,门,写字,哪个是重音?

学生:字。

陈琴:对,读书?

学生:书。

陈琴:我们的汉字里面双音词,第二个字是逻辑重音,一个词两个都是平声的话,第二个字要读得长一点。比如说矿泉水,要读成矿泉——水,就这样读,如果是“矿泉水”就变调了,一定要读完整。“报之以琼琚”,你读一下。

学生:报之以琼琚。

陈琴:很好,就是这个调式。

学生:报之以琼琚。

陈琴:好,两句连起来你看发生什么变化,投我以木瓜,听一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跟你平时读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这像是唱的。

陈琴:像是唱的,弦而歌之,本身就是唱的,只不过这个唱是有规则的,跟一般的唱歌不一样。一般的唱歌呢,不讲究平仄,不讲究平长仄短,也不讲究每一个字要读他的原音,叫依字行腔。我们的吟诵就不是这样,吟诵就是要把每一个字读他的原音,如果你唱歌的话,我们会唱一首歌叫“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如果读的时候不应该这样读,因为古代的人写完诗以后,他要读给别人听啊,如果你把字读倒了,人家都听不懂,不像现在我要看着你的字我才知道,古代写诗写下来,他没有这么多印刷品看不到,那怎么样,读给你听,所以白居易读给他的邻居听,邻居说这个字我都不懂,你用的什么字,他回去要改,要读懂,如果把春眠不觉晓读成春miān būjuē晓,处处闻啼鸟就变成了“出出问题鸟”——出了不少有问题的鸟。是不是?如果读应该怎么读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对了,你都跟得住了,就是这个意思,他就要按照每一个字读他本来的音,比如说你读矿泉水,你就一定要读成矿泉水,读桌子呢?

生:桌子

陈琴:写字怎么读?

生:写字

陈琴:走路怎么读?

生:走路

陈琴:读书呢?

生:读书

陈琴:“读”是入声字,要读得很急促,你们今天没有学到入声字。文具盒怎么读?

生:文——具盒

陈琴:对了。喝水怎么读啊?

生:喝——水

陈琴:聪明!你看平声就出来了,仄声就出来了,把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押韵的字要拖音,就是把气吐完,这就是韵字的味道,形成跌宕感、回缓感。我们常讲诗歌要有韵味,其实就是押韵那个字的味道。知道什么叫押韵吗?

学生:就是两句话里,每句话里面最后一个字韵母是一样的。

陈琴:诗歌里面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的,平仄声也相同的这就叫做押韵的字。平仄不同,韵母相同也不叫押韵,知道吧?我们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哪些字是押韵的?

生:小,

陈琴:还有呢?

学生:鸟。

陈琴:还有呢?

学生:声。

陈琴:声是押韵的吗?

学生:少。

陈琴:少,对了。那么,看看《木瓜》这首诗里: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有韵字吗?“也”对,这里是同韵字。这种同字韵在《诗经》里面很多,同一个字押韵,它不变字,不仅仅是韵母相同,整个字都相同。

好,那为什么要把韵字的音拖长呢?在古诗文的吟诵中,所有的叹词,比如说“啊,呃,”这些叹词,还有“之乎者也”,还有押韵的字全都要拖音。拖音是为了强调,为了增强它的感情色彩,拖音有时是为了你换气,把上一句的气读完,下一句再来读,这种方法。这种读书法一直到一百年前慢慢少见了。我们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看他写自己的老师是这样读书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变低下去了,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者,然后怎么朗读呢:'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后面跟来了一个如此奇怪的符号,看到没有?你们平时写作文有没有这种符号?

生:(笑)没有。

陈琴: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符号。后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的中学老师告诉我:这是个省略号,结果呢,我们都理解错了。因为实际上不是,那是什么呢?他的老师在这里拖音了,他强调 “嗬,呢”这些字,就拖长音读,鲁迅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的那个拖腔的音,他就用这么一个符号来表示,实际上这就是拖音的符号。

现在看,这个“也”字也是一个押韵的字,我们怎么样来把它读好呢,“匪”实际上第几声?

学生:三声。

陈琴:所以它是什么声?

学生:仄声。

陈琴:“报”什么声。

学生:仄声。

陈琴:“也”什么声?

学生:仄声。

陈琴:“也”是仄声,可这个仄声不能读短,要读长,为什么,因为它是押韵的字,所以韵字拖音。永以为,“为”什么声?对,平声,“好”呢?仄声,两个也字,形成一个韵,最后一个字怎么读,你看在韵字下面多了一条波浪线吧?就是要把韵字读出“余音绕梁”的感觉。听陈老师怎么读这一句,两个仄声,三个仄声在一起还加一个韵字,听:“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气吐完了吧?你的气吐完了没有?好不好玩?好玩就再来。把手举起来,我们一起来,预备起,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如果你读到永以为好也,把气突然闭合,断掉了,你的气还在肚子里面,是不是,你要对人家表达深刻的感情,一定要怎么样,舒展你的气息出来。现在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一次好不好,就最后这一句,预备起,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永以为好也,跟你的读音是一样的,不能读成“庸衣危耗也”,那就变成倒字了。唱歌可以倒字,但读书不行,要字正腔圆,依字行腔。

好,整句连起来试一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好,连起来再来一次,谁来试一下?

(对一生)我带一带你,敢不敢?老师们肯定要跟你们一起学的,来试一下。

学生: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陈琴:太棒了,对,你不用按照陈老师的调,可以按照你的调,知道吗?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笑我,汪秀梅老师,非常优秀的名师,跟我是最好的朋友,她说这个陈琴啊,没有一首歌她是会唱的,而且没有一首歌她能唱得完整,每唱一首歌都跑调,可是,一吟诵又好像特有味。中国吟诵协会的秘书长徐健顺老师在旁边说:“唱歌跑调就是吟诵。”(全场“哈哈”笑声猛然爆发)所以你要大胆跑调,不用担心的。我们一起来一次,像他一样,把手举起来,按照声调读,第二声往上走,第三声拐着读,第四声打下读,第一声平着读,来预备起——

生: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陈琴:真好!下一段试一下。

陈琴:会读了,我们看一看,依字行腔气息匀,刚才这一位同学就是投读得非常好,我,可能是山东人的口音,不一样,木瓜怎么读?

学生:木瓜。

陈琴:那么木桃怎么说。

学生:木桃。

陈琴:那你怎么读呢,举起手来试一下。

学生:投我以木桃。

陈琴:太聪明了,桃是什么音啊,什么声啊。

学生:平声。

陈琴:对了,要拉长。“报之以琼瑶”怎么读?

学生:报之以琼瑶。

陈琴:很好,匪报也。

学生: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陈琴:站起来给大家看看,这是谁,叫什么名字。

学生:张天一。

陈琴:好,我们掌声鼓励他,太棒了,请坐下。第三段来,第三声啊,看看,“木李,琼玖”,来了个第三声,前面都是第二声,怎么突然来了个第三声?你读就会知道了。来,我们试一下,投我以木李,拖音吗?李字要拖音吗?不拖。为什么,因为它是什么声?仄声,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对,聪明,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最后一句再来一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们的气还吊在上面,要把它滑下来,因为要收音了呀!

我现在想问一下,为什么第一句投我以木瓜平声,第二句投我以木桃平声,突然来了第三句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来个仄声呢,仄声是要短的啊,为什么呢,你看你读短的时候,你的心会怎么样,会很紧张,不能舒缓,就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用这么厚重的回报回赠给我,我心里怎么样啊,心里会很忐忑,很不安,所以,有推辞的感觉,是不是?我们一起来,两段连起来好不好,能不能从第一段连起来。

学生:能。

陈琴:可以,太好了,喜欢你们。投我以木瓜,预备起。

生(吟诵)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陈琴:最后一句,跟我来一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好,我们这一首诗是有一个礼仪的,是一首献礼词、有一个剧作家把它编成了一个手语,他这样子来说,(教礼仪动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琚放在手心里,那么小。然后匪报也,以后记得,男孩子是左手在前,左为乾,就是天,右手在左手心里;女孩子是坤,就是地,右手抱左手,然后由内向外做推辞状的姿势——“匪报也”,天长地久状——“永以为好也”,鞠躬,第一次是30度的鞠躬,第二次永以为好也是多少度的,60度,第三次呢,90度,表示特别的珍贵。

来,我们一起试一下:(师生吟诵且做动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陈琴:最后一句,我们转向老师,给他们说一句“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好,坐下,孩子们你们表现太棒了,整首诗的吟诵,你可能还不会很熟练,但是要敢于大胆地去跑调。

现在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读?根据是什么?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不这样读书的呢?我们在故宫博物馆里面找不到一张现在这样朗读的图,全是这种某某行吟图,某某吟诗图——(出示“吟诵的历史”图谱。)看,屈原写《离骚》的时候是一边走一边吟的,他不是拿个本子一边走一边写,他是把它全部吟诵出来的诗句记在脑子里面,回家再来写的,所以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贾宝玉他跟林黛玉他们一起做诗的时候写到: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三十八回。看,是先吟后写呐!那么屈原也是这样,他写《离骚》的时候,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全部把它吟诵出来,然后回去写,所以叫“行吟”呀。看“诸葛亮行吟图,贾岛行吟图,李清照行吟图”……你看这一张,李清照写诗,我们现在以为她铺开纸就在那里写,不是,她是先吟诵好了,然后再写下来,所有的诗歌,所有的诗人都是这样的,一直到最后一位从私塾里走出来的老先生,像柳亚子,也是用吟诵的方式读书的。你有没有听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说话的时候,他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一字一顿地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怎么读的,知道吗,中华——人民——共和国,你看后面两个字很快收回来,就是用了他私塾先生教他的调,他一辈子都改不了了,就像你们一样坐习惯了,总是这样正襟危坐,觉得这样子舒服,已经习惯了,那我的学生,如果我上语文课,这样坐一节课,他们觉得累死了,他们会放得很松,手舞足蹈地读书。

所以徐健顺老师说,在一百年之前,1921年之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我们的诗文从先秦开始,诗词文赋都是吟诵的,是唱出来的,因为我们的每一个汉字都是音符,以前啊,我们中国没有贝多芬,没有巴赫,没有出名的作曲家,我们甚至没有一张乐谱,但是我们有这么多的诗歌,却没有人歌,只会去读他的诗,多可惜啊!只会像读外语一样来读我们的诗歌,读得干巴巴的。诗词文赋呀,应该吟诵。吟诵是汉语文的传统的唯一诵读方式。

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们看我们的老先生们,他们是怎么读书的,这个是我们中国著名的叶嘉莹先生,你看她读诗歌,听一下。(视频:叶嘉莹先生吟诵)。

以前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读书,没有是吧?她不是读成“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样一字一顿,而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腹何夕,共此灯烛光,”是这样想唱歌一样的。我拜访过一位非常著名的老学者,他的名字叫南怀瑾,大家看一下南怀瑾先生是怎么读书的。南怀瑾先生当年是93岁,他95岁去世的。我见到南师的时候,请教他:“南师啊,为什么您老在书里面说,我们现在读书,小学读过的中学忘记了,中学读过的大学忘记了,不像我们小时候读书读到肠子里去,读到肚子里去,一辈子都忘不了,五六岁读过的书,到90多岁一提还能背出来。”真的耶,我一说杜甫的《兵车行》,南老就马上“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像唱歌一样背出来了。而且是每说一篇文章他都能背出来。于是,我追问他:“可我们为什么读过就忘记了呢?你们小时候到底是怎么读的呢?”他就说我们是这样读书的:(视频:南怀瑾先生吟诵)。

你知道他在读什么诗吗?没有听过是吧?他在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读得跟我外婆小时候教我的一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像唱歌一样,好玩吧?我们现在是这样读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了没有,没有,笑嘻嘻的,对不对?你看南怀瑾先生读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波三折的,情绪都在字音里,读得多令人感动。这样子读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记住很多很多的文章,比如说陈老师的学生,大家看看一年级的时候他们背下的诗词有多少(出示书目表),六年的时间要背这么多的书,全都要背到滚瓜烂熟,《老子》刚刚背完,你只要说《老子》第七章,他就马上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直到《老子》第八十一章,是这样的,有机会可以跟你们交流一下。最重要的是看看他们读书会很快乐,他们一点都不累,大家看看他们是怎么读书的。(视频:《出塞曲》)

没有人教他们排练,他们自己选的朗诵的诗歌,所有的动作不统一的,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的,所以放开,不要坐得那么规整,用力气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端正而不呆板才好!古代的人读书是摇头晃脑,我们男孩子就是要动起来的啊,这个是我们班上考试倒数第一名的,他最厉害,他表现欲很强,他能背《中庸》《大学》《长恨歌》,很多很多的文章背下来,但是考试倒数第一名,陈老师从来不批评他。

看一下,有老师在笑,他们在笑什么呢?一定是会心一笑。这样子读书,你会发现不累,而且会很快乐。看,这样的诗也可以像唱歌一样来读的。(出示PPT《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一年级的时候给我们的小朋友读这首诗。因为他们每天都来告状,一进学校就说“老师,谁又打我了”“老师,谁刚才偷了我的橡皮”,“老师,谁又怎么怎么样……”小朋友有讲不完的麻烦,老师又审不完的官司。我只好教他们这首歌,自己解决麻烦。怎么教?如果我这样一词一顿地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他们刚刚开始会很喜欢,过两天就会忘了,可是我这样读给他们听,(吟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亲爱的呀,将会成为……,最后一句你们读。

学生:亲切的回忆。

陈琴:对了,你看就会自己作曲啦!所以每一个中国人天生就是作曲家,陈老师没有上过一天音乐课,不会认五线谱,不会认简谱,因为读诗读多了,每一个文字拿到面前,就像歌一样流淌出来了。你们以后也会这样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课吧。

学生:啊?!这么快!

陈琴:还快呀?!大家应该累了,下课吧。

学生:不累!

陈琴:那还上什么呢?再把这首《木瓜》吟诵一遍吧。

学生:投我以木瓜……(配动作吟诵)

陈琴:来,面向全体老师,“匪报也”——

学生: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陈琴:下课。

-全文完-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1)》,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0)

相关推荐

  • 【乐府课堂词课】24番花信风之兰花

    关注青衿诗话 诗词园传统文化美刊 词 课 青/衿/文/学/院 二十四番花信风十四课|兰花 主讲:琼琚 审核:荇菜.直珍 收稿:子惠 主编:柏舟 总督:弘靈 兰花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 ...

  • 课堂实录|《活了100万次的猫》课堂实录(一)

    执教名师:王开东 教学主张 以往的语文教学,过于关注文本讲了什么,即文本内容是什么.很少探究文本为什么这样讲而不那样讲,即文本独特的表达.没有意识到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必须要从文本内 ...

  • 课堂实录|《活了100万次的猫》课堂实录(二)

    执教名师:王开 1.猫为什么不再起死回生? 生:我觉得猫不需要起死回生了.白猫不在了,活着的意义没有了. 生:我觉得猫不愿意起死回生.只要愿意,虎斑猫没有做不到的事.但是,这一次他是心甘情愿的离开. ...

  • 绘本阅读教学《活了100万次的猫》

    一.绘本解读 <活了100万次的猫>选自亲近母语五年级推荐图画书.集作家与画家一身的佐野洋子借一只猫活了一百万次,死了一百万次也不哭到变成野猫.遇见白猫,白猫死了,她哭了一百万次,再也没活 ...

  • 大班绘本故事推荐《活了100万次的猫》

    内容简介  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其实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是一只漂亮的虎皮花猫.有100万个人宠爱过它,有100万个人在它死的时候哭过,可是它连一次也没有哭过. 强推理由  爱是 ...

  • 活了100万次的猫

    "爸爸,你会想小白吗?" "当然会,爸爸想小白的时候,就看看它的照片,或看看关于猫的书." 小也跑到客厅,"我给你拿一样东西". " ...

  • 《活了100万次的猫》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215部作品 <活了100万次的猫> 作者:佐野洋子 译者:唐亚明 适合:启蒙级(绘本) 一只活了100万次的猫真让人不可思议,但在阅读中我们都相信了这句话. 死了10 ...

  • #早读#330《活了100万次的猫 》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600天 #早读#330  2016年12月28日 周三 <活了100万次的猫>佐野洋子 著  一.背景介绍 <活了100万次的 ...

  • #早读#189《活了100万次的猫 》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469天 编辑按:七夕,牛郎与织女银河相会.传说今夜葡萄藤下,小孩儿可听到他们的细密私语.在这个童话般美丽的日子,悦读者晓一为大家带来" ...

  • 深圳论坛丨中老年用户2000万+,日活超100万的线上文娱平台商业案例复盘

    本次深圳论坛,AgeClub特别邀请了拥有9年互联网增长经验,曾年增粉千万的开心玉米总经理吴晓玲现场为大家做精彩分享,看她针对玉米音乐相册如何打造成爆款做相应复盘分析,了解玉米相册是如何结合互联网创新 ...

  • 真希望自己是那只能活100万次的猫~~

    鲁迅先生本来是在日本仙台学医的,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也非常器重他,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先生从电影里看到一个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抓,且即将被斩首.先生觉得就算自己在中国医好几个病人也没啥用啊!嗯,还应该有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