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的境界,就这4个字:装聋作哑
曾听过一句:来说是非事者,就是是非人。
人活一世,多说话常常会惹是生非,争强好胜则会徒添烦恼
而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事不可随意,话不可随口。
为人处事,学会适当的“装聋作哑”,是我们这一生中必要的修行。
装聋作哑,是一种修养
《格言联璧》中有言:“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写到,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众人为了哄贾母开心,玩起了行酒令。
轮到黛玉时,她怕被罚,一时情急对出了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众人都没有察觉有何不妥,唯有宝钗瞬间看向了黛玉。因为她听出了这两句诗,出自当时的禁书《西厢记》和《牡丹亭》。
但宝钗并没有当下就拆穿黛玉,而是之后将黛玉叫到了自己房中,私下无人时才提起了此事。
黛玉这才意识到自己脱口而出的话有失体统,而宝钗见黛玉羞红了脸,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了一番宽慰和开导之言。
黛玉心中感激不尽,也因此对宝钗的芥蒂都消失了。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会说话是聪明,能闭嘴是修养。”
懂得适时的“装聋作哑”,很多时候都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和素质。
有一个富人,花重金从国外淘来了四幅古画,请来国画大师黄君壁辨别真伪。
结果黄君壁发现四幅古画都是伪作,但他却没有当场言明。朋友不解,问他画既然是假的,为什么不说出来?
黄君璧却道,当着那么多人若当面点破,既会让对方下不来台,也会伤了感情,还是再找机会提醒为好。
《菜根谭》中所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
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懂得给别人留余地。
适当的沉默,看破不说破,不给别人难堪,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最高修养。
装聋作哑,是一种智慧
《荀子》中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说的得当,是一种智慧;沉默少言的得当,同样也是一种智慧。
被人们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先生,每年都会在新年前一个月回答网友的提问。
其中有一个人问他,每年过年回家都会有七大姑八大姨的来催婚,让人烦不胜烦,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蔡澜先生只简单地回答了四个字:装聋作哑。
是啊,很多时候,其实“装聋作哑”不仅可以帮我们减少麻烦,还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存智慧。
宋太祖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朝廷的大臣们皆惶恐自危。
尤其是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殿前都虞侯一职,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就连忠心耿耿的开国功臣任此职位,最后都因赵匡胤的生性多疑,而身首异处。
在多人接连殒命后,赵匡胤又提拔了一位大臣杨信。
可谁都没想到,杨信刚上任后不久,便生了一场病“突发哑巴,言不能语”,杨信便借此向皇帝提出了解甲归田。
可赵匡胤不仅没有答应杨信的请求,反而更加信任重用了他。之后杨信一路官运亨通,直到寿终正寝。
但让人大为震惊的是,杨信在临终前,竟然又能开口说话了。原来,过去的数十年里杨信一直在装聋作哑。
因为他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唯有谨言慎行,默默做事,才是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最好办法。
古人云:“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
“装聋作哑”不是懦弱,懂得藏巧于拙,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装聋作哑,是一种修行
清末书画家郑板桥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人生难得糊涂,懂得适时的“装聋作哑”,是我们这一辈子的修行。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小道童和道长在街上走着,小道童突然悄悄地说:“师父,刚才那个人好像在骂您,您没听见吗?”
道长:“你听错了。”
小道童:“没错,他骂的就是您的名字。”
道长:“世上肯定不是只有我一人叫这个名字,他肯定在骂别人。”
小道童:“您听呀,他又在骂您是……”
小道童见道长仍然假装没听到的样子,忍不住问道:“师父,难道您听了不生气吗?”
道长对他说:“是非终日有,不理自然无。”
是啊,做人该糊涂时就糊涂一点儿,懂得装聋作哑,不理是非,自然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缠。
糊涂使人忘忧,不易生闷气,不易被闲言碎语所扰乱。
拥有坦然潇洒的心态,享受多一点生活的美好,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修行。
▽
《道德经》中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很多时候,越争,越容易陷入泥沼,越辩,越容易徒惹是非。
而“装聋作哑”,则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因为:
懂得闭嘴,看破不说破,是一种高贵的品德和修养;
懂得装傻,四两拨千斤,是一种难得的手段和智慧;
懂得糊涂,不理自然无,是人生最好的体悟和修行。
余生,愿我们都能学会“装聋作哑”,看淡得失,活得无忧无扰,过得豁然轻松。
坐看云卷云舒,静赏花开花落。共勉
*作者:流觞阵地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