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 | 板仓的杨家

聞鍾記郵(3682)板仓的杨家

今天收到了几位朋友寄给我的封封片片,其中有两枚很有意思。帅虎老师从南京的板仓寄给我一枚明信片,如果只看“板仓”,还以为是从长沙板仓寄来的,可惜江苏、湖南相隔的有点远。另一枚明信片是长沙刘春和老师寄给我的,那邮戳上有“开慧”。板仓,开慧,是冥冥中的巧合?
板仓不是只有南京、长沙有,安徽、湖北、贵州等省也有板仓,有的名气还很大,比如南京的板仓,位于紫金山北麓,之所以称为板仓,是因为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有37座粮仓,因为粮仓是用木板订制,这里就被称作板仓,由于人口聚居,这里也就形成了村落,就以板仓为名了。在南京的板仓邮戳旁边,用了“扬子影剧院”的风景日戳销邮资,如今的扬子影剧院已经成为游客的打卡地之一。
而在长沙的板仓,在中国近代发展上因为一个家庭,却时常被人们提及。这家杨姓的家庭中有一位留过洋的父亲,因不愿与军阀政权相交,而甘愿到湖南第四师范去教书,为了结交更多的学生朋友,特意讲“板仓杨”的牌子挂到了醒目的地方做路标,这位板仓先生就是后来的北大教授杨昌济先生。他有一双好儿女,女儿就是被称作霞姑的杨开慧先生,也就是毛润之的夫人。
如今长沙板仓已经改名为“开慧”镇,以纪念杨开慧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这里还建有杨开慧故居和陵园,也曾经是毛润之早起从事革命,指导农民运动的地方。刘老师就是从这里为我寄了一枚明信片。
其实长沙的板仓改名也好,不改也好,“板仓”“杨家”已经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留下的一份丰厚的遗产。尤其是1982年3月10日,在维修杨家老宅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叠手稿和信札,这些文字,真实反映了霞姑高尚的情操和艺术才情,娟秀的文字中能看出杨开慧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力。透过这些文字,真实反映了上世纪20年代的社会大背景,以及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无意中收到的两枚明信片,却因为邮戳上的一个地名和一个人名,阴差阳错的将一南一北的两个地方联系在了一起。

闻锺集邮

有图有真相

关于闻锺集邮

与闻锺集邮有关的

作 者 简 介

杨文忠:

笔名闻锺,供职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邢台市分公司,从事邮政工作36年。集邮写作20余年,在《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上海集邮》《河北邮政》《河北集邮》《文献集邮》《觅邮》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集邮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