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锺邮事 | 2016国庆记事之四“由王建平老师的发帖聊起”
国庆假期第4天,本想去书店,却因多看了一眼微信就不出门了。起因是因为王建平老师在“文乎乎”微信群发的一个帖子,引来了王建平、汪时东、崔海京、麦田守望者、岑忠健、陶新平、乌伟、金飞声、刘红、倪初菊、知行合一,还有我的议论。
早上我用我的微信公众号发了两条微信并转发到了不同的集邮微信群中,王建平老师在“文乎乎”微信群中留给我留言:“阅文忠的公众号是一种享受并增知不少。而有些个人的公众号收罗群中与集邮与邮政叫板的内容,放入公众号传播,这些内容不加核实,单听一面之词,我们的公众号主人不负责任的到处散发。早晚公众号要严加管制的。”当然这个留言微信群中的所有人都能看见。
这样一则留言引出几个话题:其一是集邮与玩。集邮就是集邮,集邮就是一种玩。还记得葛建亚老师有篇《集邮玩玩而已》文章,现在越来越赞成这篇文章中所讲的道理。马佑璋老师也讲过类似的道理,原话话记不清了,大意是:集邮就图一个高兴开心,因为集邮能带来快乐,如果集邮不能带给自己开心,那就远离。集邮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活动,在邮票的世界中寻求一份开心,快乐,不要整天唱着高调,呼着口号,那是作秀。我开博客也好、开微信公众号也好,无非是将自己在集邮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将天南海北朋友们寄给我的封封片片记录下来,作为一个资料保存,世界那么大,想看也看不过来,但集邮人有个好处,封片戳中走天下。
其二是集邮提高。当前集邮的人不少,但真正有水平的不多,更多的是攒邮者。一名真正的集邮者要善于自我提高,提高的途径就是看书,看集邮的书,还有非集邮的书,集邮本身就属于一种百科式资料累计,集邮也是有规矩的,只有自身的提高,才能带动集邮整体的提高。有人说集邮是一项活动,可以随心所欲。但别忘了,任何事情都是有“格”的,破了“格”就是瞎胡来了。王国维在《人家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者,必经过三重境界”,要我说用在集邮上非常适用,在王国维的三重境界之上还要再加上一重,就是“站在集邮圈外看集邮”,这个站在集邮圈外的人必须要懂集邮,才能将集邮看得更透彻。所以作为一个集邮人,一定要自我提高,多读书。
其三是集邮传承。集邮界总在喊着集邮后继无人,真的无人吗?未必。看看有多少年轻人再利用网络集邮就知道了。从中国邮政的统计数字看,从网厅开业不足一年,点击率过亿人次,网厅销售日益火爆,2017年的新邮预订直接采用线上预订,你能说集邮后继无人吗?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集邮方式,传统的思维是跟不上的。总说集邮后继无人,请问您自己能为集邮的传承做些什么?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吗?集邮的传承不妨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后辈发展成集邮爱好者,还用得着整天替自己的邮品、邮刊担心吗?邮政的大环境个人改变不了,把自己的集邮册拿出来,放到孩子能看到的地方,让他们感受邮票的魅力,我就不相信他们不喜欢。回头想想我辈是怎样走上集邮之路的?别再把邮票当成什么值大钱的宝贝了,邮票就是邮资凭证,您8分钱买的《庚申年》猴票,如果不卖出去,在您手中就只值8分钱。假如那天不再使用邮票了,邮票也就失去了邮资凭证的作用,那与一般的印刷品有何区别?要想保住自己的邮票,就要从自身的传承做起,年轻人的思想是善变的,今天的不喜欢,不代表永久的不喜欢,集邮者要放开思想,把集邮这种爱好传承下去。
刘红老师还填了一首散曲【塞鸿秋】:
【塞鸿秋 · 邮情付平仄】
秋思剪短多情错,
邮花清泪影一个,
锦书难慰苍天默,
漫街枯叶添萧瑟。
低吟东风破,
付与平平仄,
痴痴迷迷终离落。
我也奉和一首七言《看集邮》
集邮纵横二百年,
世间蹉跎方寸间。
一枚邮花一番景,
休管身后简与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