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 257窟:鹿王本生,林深时见鹿,梦醒时见你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大家知道吗?《九色鹿》这部精美的动画片生于1981年,籍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但它的祖籍却来自于遥远的大漠。1981年,由钱家骏、戴铁郎担任导演的动画《九色鹿》出品,动画根据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图》故事改编,据说,创作团队当年沿着古丝绸之路,历经2个月长途跋涉前往莫高窟,为了寻找灵感,一住就是23天,担任背景设计的冯健男老师更是临摹了21幅壁画,画了5本速写,为不到30分钟的成片,创作者们画了2万张动画,仅背景就多达200多张。
其实《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以横幅长卷形式连续画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八个情节。
“本生”(巴利文Jataka)是讲述释迦牟尼成佛前的故事。根据古代印度的轮回转生和业报观念,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降生为各种圣人贤者、仁禽义兽,积累了无数次转生的善行,最终才修成正果,成为佛陀。这些多半创作于公元前数世纪的本生故事,主要来源于印度长期流传的寓言、神话、民间传说等。佛教创立初期,为弘扬佛法,争取信众,对这些民众耳熟能详的题材加以吸收、改造和利用。根据本生故事编撰而成的佛经称《本生经》,绘制成图像谓《本生图》。

请横屏看

故事是这样的:

传说从前在印度的恒河岸边,有一只美丽而善良的九色鹿王......

一天,九色鹿王正在河边悠闲散步,突然听到河里传来凄惨的呼救声。勇敢的九色鹿,不顾自身的安危,纵身跳入河中,顽强地与恶浪搏斗,终于把落水人救上岸来。落水人庆幸自己的再生,感激涕零,向九色鹿频频叩头道谢。

九色鹿王说:“不必谢了,回去吧,我只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

落水人发誓说:“恩人啊,请你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落水人应诺而去。

这时在王城中的王后夜梦一鹿,身有九色,双角如银。次日便与国王说梦,并请求国王下令捕捉,她一心想用多彩的鹿皮做褥子,用鹿角做打拂柄。于是国王便下令张贴告示,重金悬赏。

落水人看到了告示,便向国王告了密,并领兵进山猎杀。

当九色鹿被国王的部队重重包围....它见到那个溺水的人,悲愤的眼泪流下了眼角.……

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呈述了救落水人及他背叛誓言的经过,九色鹿的呈述,深深地感动了国王及士兵,国王听后令士兵放开一条路,让九色鹿重获自由。并且颁布法令:“以后如果有人射杀鹿群,当诛其五属。”

而落水人在刹时间他的身上长满了烂疮,嘴里散发出了恶臭,从此受到人们的鄙弃和唾骂。

《佛说九色鹿经》中佛最后说道:“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是时乌者阿难是也。时溺人者调达是也。时鹿者我身是也。调达与我世世有怨。阿难有至意得道。”
《鹿王本生图》全幅纵96cm,横385cm,在表现形式上以长方形德构图分段描绘,使故事情节严密而生动。其大致内容为:一溺水人为九色鹿所救。鹿不图报答,但求勿向外人泄露它的行踪。恰逢该国贪心的王后要以九色鹿美丽的皮角当衣饰。然而溺水之人却贪图赏赐向国王告密抓捕九色鹿。而后九色鹿道明原委使得国王感动并惩治了溺水人调达。其实整个事件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救人、起誓、告密和围捕。
画面采用横卷连环画的的表现形式,按两头开始,中间结束的特殊顺序布局绘制来着重突出九色鹿这一善良的佛陀转世的形象。画面中心的独特处理,在熟悉情节的情况下来看这副画作(在佛教盛行的北朝,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知),而九色鹿在整个画面的占据的位置和空间也是最多的,并且围捕这一部分占据画面的视觉中心,可想画工匠们巧妙设计。
我们通常熟悉的古代长卷画作的欣赏方式是从右至左,展卷来读,随着卷轴一点点了解画中景物所传递的美德信息。而在本生图这副壁画中,画面是第一时间完整的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整个故事布局严密而生动,在其表现方法上用“凹凸法”晕染,笔简而有力,手法自由而娴熟。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画既继承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兼有外来艺术的优点,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
257窟西壁中层《鹿王本生图》是这一时期壁画的代表作。壁画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宣扬了善恶报应的宗教思想,具有相当的历史研究价值。而它的艺术价值则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线条、色彩,高超的造型手段和独特的画面构图与叙事手法等方面,风格纯熟,技艺精湛,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光华。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童年的记忆吧

故事出处

鹿王本生故事,出自《六度集经》鹿王本生,绘于敦煌石窟第257窟。该窟建于北魏统一河西后。原为人字披中心塔柱窟,因东壁塌毁,仅存人字披少部及塔柱。整窟平面呈方形,窟顶前部为汉式人字披顶,西披画供养天人持莲花,脊枋存部分平棋图案;后部为平棋顶,仅东南角存斗四平棋图案两方,其中一方中央表现莲池中裸体童子游泳,外侧四角表现四身飞天,边沿以忍冬装饰。后部中央有中心塔柱连接窟顶与地面,塔柱四面开龛,东向面开圆券形主龛,龛内塑倚坐弥勒说法像(眼、鼻、手已损毁),着右袒式袈裟,衣褶采用贴泥条和刻阴刻线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自然流畅。龛内两侧分上下层各绘十身供养菩萨,龛顶画四身飞天及佛背光图案,龛楣装饰莲花化生图案,两端为双龙装饰。主龛外原塑天王二身,现北侧存一身天王像,是莫高窟现存北朝唯一的彩塑天王像。龛上部存浮塑供养菩萨,龛下部塔座座沿北魏画供养人(模糊),塔座最下部有宋朝绘供养人像(模糊)。塔柱其余三面均上下开龛,南北面上层均作阙形龛,内塑菩萨像,西壁与其他各龛均塑禅定像,各龛外两侧均塑菩萨像。此窟前半部南北壁东侧(人字披下)画大型说法图,现大部已毁;靠后各部中央画小型说法图一铺。后半部现存西、南、北三壁壁画,作三段式布局,上段画天宫伎乐通绕全窟,中段画千佛,最下层为药叉(金刚力士)。在千佛、力士之间,有一横长的故事画带通联三壁,南壁画沙弥守戒自杀因缘故事及弊狗因缘故事,西壁绘九色鹿王本生故事,西壁北段与北壁画须摩提女因缘故事。这些在赭红底壁上绘成的故事画,都以人物、动物为主,山水、房宇、车马、器物仅为衬景,这正是汉晋传统画风在佛教壁画上的延续。此窟的连环故事画,是莫高窟开窟以来的全新构图形式,是敦煌壁画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对此后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欢迎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