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长相思长安,一梦摧心肝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摧心肝。
西安,旧时称长安。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
从遥远的奴隶制鼎盛时期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大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营建都城,并以此为中心,管理中国,时间长达1100年之久。长安,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忙碌的都市,默默的见证了无数的繁华与没落,生离与死别,光荣与梦想。
如果,你想深入细致的了解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如果,你想寻着远去的驼铃声梦回丝路。如果,你对穿越回秦月汉关,大唐盛世,追寻曾经的过往。那么,在西安有一个你不得不去的地方——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在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荐福寺小雁塔院内。博物院于2007年建成对外正式开放。在西安博物院内,不仅可以欣赏到大量的珍贵文化,还可以一睹小雁塔,荐福寺古建筑等众多文化遗产。西安博物院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陈列面积5500平方米,其陈列主要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个部分。基本陈列主要是以西安为都城的发展变迁为主线,主要分为“千年古都”和“帝都万象”。专题陈列主要有佛教造像、玉器、书画三部分。
当我们走进西安博物院的时候,一切尘封已久的岁月,瞬间鲜活起来。那些过往,那么远,那么近,远在千年,近在眼前。
唐仕女俑:大唐的丰腴之美
大唐帝国的繁华与荣耀,华丽与富足,不仅仅留给我们的是诸多关于盛世的文字记载,更深深的铭刻在那些雍容华贵的侍女俑身上。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西安博物院这组唐仕女俑便是经典之作,还曾经被选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知名度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这组作品基本体现了当时唐代上层贵族女性的形象,体态丰盈,面如满月,高发髻,着长袍,姿态万千,妩媚动人,不仅高超技艺,更与唐代绘画仕女图交相辉映,为我们展现出唐代女性的生动形象。
按照唐制规定,女服可分为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四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在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所穿着的服饰。最后一种为日常所穿的服饰。唐侍女服饰名目众多,绚丽无比,通过西安博物院的这些唐侍女俑的展品,我们可以一睹大唐女性的国色天香之美。
异域风情:一个粟特人的石椁
2003年,西安市文物考古所在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距汉长安城遗址5公里的地方,发掘了一座墓葬。该墓与北周安迦墓相距不远。墓室内出土了石门、石椁、金戒指、金币和金饰等非常珍贵的文物。根据石椁门楣上的题刻“史国人也,本居西土,……授凉州萨保。”史君原是史国人,先祖居住在西域,后迁居到长安。
史君本人在西魏时期被推为凉州萨保判事曹主, 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法院院长,主管刑狱。后来任凉州萨保。当时,大量的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国做经商贸易,长期往来居住,逐渐形成了聚集区,中央政府为了方便管理,就在粟特人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了萨保一职,进行管理。
史君墓石椁上有汉文和粟特文双语题记,对研究粟特文字及文化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史君墓的发现,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是继虞弘墓,安迦墓等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又一重大发现。史君墓石椁上图像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了汉文化和祆教等诸多内容,为研究丝绸之路提供异常珍贵、更为丰富的文字和实物资料。
而今,这座恢弘巨制,精美异常的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石椁就在西安博物院“千年帝都”展区内。当走近的他的时候,你会被棺椁四周华美的浮雕所惊愕的窒息。石椁为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底座、中部墙板和椁顶三部分组成。石上椁瓦当、斗拱、立柱一应俱全。石椁墙板四面分别依次浮雕有四臂守护神、祆神、祭祀、升天、宴饮、出行和狩猎等题材的图案,图案上还施有彩绘或贴金。
宝相庄严:长安佛教造像艺术
来西博,还有一处必看的地方,那就是以“宝相庄严”为主题的长安佛教造像艺术展。整个展览以佛教石刻造像为主,辅之以金铜造像等佛教文物。展厅内大量的北朝佛教造像十分珍贵。在众多造像中,以郭道江造像碑和北周贴金彩绘观音最为引人注目。
太昌元年铭郭道江造像碑,砂石,北魏,高94厘米、宽45厘米、厚10.5厘米,西安市西郊潘家村出土。此造像碑正面雕刻两龛,分上下两层排列。上层龛为尖拱顶形,龛内雕有佛、菩萨及胡人等造像;下层龛内则雕刻有交脚弥勒一身,两侧各有两位菩萨,双手合十面向中央的交脚弥勒。整个造像雕刻细腻,法度严谨,是北魏早期造像的典型之作。
在碑的两侧边沿还有铭文题记,但大多已看不清楚,仅右侧铭文“太昌元年(532)岁次壬子八月十五日佛弟子郭道江为亡夫造石像一区”等还可以辨识。
北周贴金彩绘观音,石质,1996年西安未央区汉城乡西查村出土,通高64-94厘米。菩萨面带微笑,身佩繁复华丽的璎珞垂至腿部。菩萨通身贴金绘彩,金光灿烂,显得非常雍荣华贵。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在如此大规模灭佛的情况,造像尚能保存如此完好,推测为北周武帝灭佛之时被僧人或信徒埋藏起来才免遭破坏的。
唐铁蕊夹坐像像,铁质,1994年11月27日在西安市碑林区西何家村陕西省水文总站基建工地出土,通高187厘米。造像面相方圆,长眉细目,高眉骨,双眉间有白毫相,鼻梁直挺,面带微笑。铁佛体形高大,气势恢弘,圆熟凝练,饱满有力,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庄严宁静,令观者内心如沐清风般舒服。
除此之外,西安博物院的展馆之宝,同样精彩纷呈,不容错过。
1、隋开皇四年董钦造鎏金弥陀佛像
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1974年出士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整个造像通体鎏金,通高41厘米,镌刻隋开皇四年(584年)董钦造弥陀的铭文。这组铜造像造型庄重,人物神态慈祥,制作精工,富丽堂皇,是铜造像中罕见的珍品,堪称国宝。
2、秦代玉高足杯
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1976年陕西省西安市东张村秦阿房宫遗址出土。杯为青玉,受沁后呈焦黄色,间或有褐色。杯身呈直口筒状,通身饰有秦代流行的纹饰。此杯器形规整,雕琢精良,大气凝重,是不多见的秦代玉器的精品。
3、唐代三彩腾空马
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西安西郊出土。长52厘米,高38厘米。马作腾飞状,鞍骑一胡人,身着蓝色长袍,左侧挂一小囊,足登尖靴,威武健壮,仿佛急于奔向长安。唐代三彩腾空马生动传神的为我们展现出中西文化交流下的丝绸之路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长安。
4、唐鎏金铜走龙
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大明宫遗址出土。龙高10.8厘米、长18厘米、重260克。该器为典型的兽身龙形制。龙的造型主要有蛇身和兽身两种,唐代以后兽身逐渐变少。这件鎏金铜走龙气势逼人,一展盛唐气象。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