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减肥,很多人不愿意再去健身房?资深人士五点揭秘其潜规则!
讲到减肥,就不得不提下运动,然而说起运动,我们就不得不提健身房。健身房是广大中高端人群的主要运动场所,去健身房办卡或者请私教也是很多人当产生减脂需求时的第一选择。
在关于减肥的属性中,健身房的私教课模式,符合减肥的教育属性,专业素质过硬的教练,能为减肥者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并监督落地执行,并且在一对一的指导监督过程中,可以帮助减肥者有效解决减肥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以及无法坚持的问题。
但是在减脂阶段,七分靠吃三分靠练,饮食是重心,而运动只有建立在饮食结构的调整之上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是不能喧宾夺主的。
所以对于以减脂为目的普通人来说,即便是去健身房办卡,甚至请私教,也必须建立在饮食结构调整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单纯依赖运动来减肥。但现实中健身房本身的功能定位和用户群体对健身房的认知,却是错位的。
瘦天鹅财神叔,就给大家分析下:
一、健身房幕后金主是谁?
健身房的核心功能是什么?运动!
围绕运动这一核心,为用户提供运动器械、运动环境、运动社交以及相关的运动服务。
所以健身房的核心用户应该是哪些人?是想通过运动锻炼身体并释放压力的人,是想使用运动器械的人,是想享受运动环境的人,是想拓展运动社交的人以及以增肌塑形为主要需求的健身爱好者。
而以减脂为需求的用户应该是健身房的边缘用户才对,至少肯定不应该是核心用户。
但现实情况是恰恰相反的,那些符合健身房功能定位的所谓核心用户,是无法维持一家健身房长期运营的,反而是原本处于边缘状态的广大减脂用户,才是养活健身房的真正金主。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那些核心用户的锻炼需求,大多可以通过办一张健身卡来得到满足。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在1000-2000人民币左右的年卡已经很贵了。
但健身房因为其线下属性一般只能辐射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如果不算开业之前预售收入,绝大多数健身房每个月的卖卡收入连总收入的30%都不到,而另外70%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教练推销的私教课,私教课才是一家传统健身房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购买私教课的用户中,以增肌塑形为主要需求的健身爱好者还不到30%,另外高达70%的私教课,反而都卖给了以减脂为主要需求的用户。
以运动为重心的私教课却大量卖给了本应以饮食为重心的减肥用户,错位就出现了。而出现这种错位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对于广大中高端减肥者来,健身房可能是最佳选择。
如果你身体不舒服会去找医生,遇到法律问题会去找律师,想做头发了可以找发型师,这都是理所应当的。可问题是当你有减肥需求时,请闭着眼睛好好思考一下,你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会是谁?
首先排除各路鱼龙混杂的减肥产品代理,然后再看看满大街的养生馆、美容院、瑜伽馆也只能跟减肥打打擦边球。兜兜转转一圈下来,似乎也只有健身房以及健身教练跟减肥的契合度最高。
所以,健身房自然也就成了中高端减肥用户,潜意识中的最佳选择。
二、健身房和办卡用户的矛盾是什么?
而只有了解了这种错位,才能理解健身房在这种错位中的生存逻辑。比如几乎所有办卡用户都曾在健身房遭遇过轮番推销,这也是健身房最受诟病的地方。
这种看似很伤害用户体验感的行为,其实背后是用户需求和健身房生存之间的矛盾。用户在办卡之后,享受到了健身房提供的器械、环境、社交等一系列服务,对相当数量的健身用户来说需求已经被满足。
可对健身房来说,每一个办卡用户都是宝贵的精准流量,如果仅仅只让用户满足基础需求,健身房是没办法持续存活下去的。所以为了求生存,健身房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把这些精准流量变现——想方设法让办卡用户买私教课。
这就是用户需求和健身房生存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直接后果就是反复推销牺牲掉了办卡用户的体验感,但推销越猛烈,私教课卖得越多,健身房也才能活得越长久。
甚至于很多业绩突出的百万店健身房更简单粗暴,推销到用户要么直接不来,要么直接买私教课。
当然健身房肆无忌惮的推销也是有底气的,为了抵消用户对反复推销的厌恶情绪,这反过来又倒逼健身房必须在选址、装修、器材等方面投入重金,通过便利、环境、硬件给用户让利,并不断开设各种丰富多彩的团课来吸引用户。
这对办卡用户来说就是两难,继续来锻炼吧,对推销深恶痛绝。可不去健身房吧,又舍不得那张健身卡的价值。瘦天鹅财神叔认为,就像是美味肉粥里爬过了一堆苍蝇,虽然恶心但舍不得倒掉,眼一闭心一横,还得捏着鼻子喝下去。
可随着健身房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吸引人,成本投入也越来越大,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健身房不但要疯狂卖卡,更要对每一位办卡用户展开更猛烈的推销,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甚至于开业前疯狂预售,然后卷钱跑路的健身房诈骗,也在全国屡见不鲜。
所以当你看似办了一张价格优惠的健身卡时,大可不必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健身房能持续运营下去,接下来迎接你的可能是饿虎扑食般的反复推销。反正要么你买课了,要么你不来了,要么你忍了。
三、健身房为什么要误导你?
但反复推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止破坏用户体验感那么简单,而是对用户的误导。教练在向用户推销的过程中,为了让有减肥需求的办卡用户购买私教课,就只能不断拔高运动或肌肉对于减肥核心作用并不得不淡化饮食。
专业教练都知道在减脂阶段的饮食调整远远大于运动,但在向用户推销时,却最多也只能把两者视为同等重要。否则依赖运动私教课为生的健身教练,却耿直得跟用户各种强调饮食的价值和作用,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
另外我们普通人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认为健身房就是赚懒人的钱云云,好像用户买单之后不去健身房,健身房就是赚了,这是外行人不了解实情的自以为是。
首先健身房和健身教练的利益原本就不完全一致。如果用户不到店健身能节省成本还算是对健身房有利,但对健身教练肯定是不利的。用户办卡后不来健身,健身教练就没法推销私教课,也就没有卖课收入。
同时用户买课之后如果不来上课,健身教练也拿不到上课收入。
这种切身利益决定了对绝大多数健身教练来说,一定要想方设法提升用户到店率。另外从长远出发出健身房也要提升用户到店率,毕竟办卡用户购买的私教课才是健身房的主要收入来源啊。
所以无论是健身房,还是健身教练,肯定都是希望用户增加到店频率。
用户的到店频率跟自身利益如此密切相关,屁股决定脑袋,健身教练还怎么可能会有动力跟用户强调饮食的重要性?如果用户自己在家依靠饮食习惯调整就能瘦下来了,那还去健身房找健身教练做什么?
强调饮食对减脂的核心作用,本质是对健身房和健身教练核心利益的伤害。即便很多认真负责的健身教练会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饮食指导,但也大多是建立在让用户认识到运动和肌肉对减肥的核心作用基础之上的。
不过我们一定要明确,很多人选择买私教课,就是需要专业教练的指导或是教练的一对一监督和答疑,毕竟一个人减肥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而教练指导的社交属性也是很多减肥者的刚需。
另外尽管很多人购买私教课后体重下降不多,但通过专业系统的运动训练,大大改善了体质,提高了睡眠,随着肌肉量的提升免疫力也大幅提高,而且体形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所以健身教练的专业指导以及系统化运动训练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可否认的。
但健身教练避重就轻的引导,会让很多新手用户建立错误认知——在减肥中过分依赖运动。这让很多人在运动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一开始体重下降很快,但随着去脂体重的增加,用户很快就会遭遇平台期而陷入体重停滞。
此时如果不能得到正确引导,不知道平台期为何物的减肥用户,可能会不知所措得盲目增加运动量,如果平台期还是迟迟无法突破,很多人可能会陷入疲劳期而放弃减肥,可一旦离开健身房不再运动,减掉的体重很快就会反弹回来。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健身房用户的舆论领袖作用,健身房的用户群大多是中高端人群,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舆论话语权。一旦这群人树立了依赖运动减肥的认知,就非常容易对周围人造成示范效应。
瘦天鹅财神叔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一位你非常仰慕的行业精英,依靠运动减肥取得了明显效果,还喜欢在微博上各种晒,当你产生减肥需求时是不是也会产生运动减肥的想法?同时如果他抨击健身房,你是不是也很容易对健身房产生敌意?
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然而在这种错位的状态下,受害者并不只是健身房的用户,同样也会让健身教练陷入很分裂的状态。
健身教练应该是教师一样的高端服务提供者,但同时又是卖私教课的销售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身份原本就矛盾,也让教练群体的备受争议。
全国绝大多数传统健身房的教练,可能都领着当地平均工资线上下徘徊的底薪,这决定了他们绝大部分收入都要来自卖课以及上课的提成。
这种薪资结构让健身教练们不得不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成交用户上。毕竟你专业能力或服务意识再强也不能当饭吃,还有可能因为太执着于专业研究却不懂销售而导致业绩太差被淘汰掉。
所以,在一家传统健身房里,凡是能混得风生水起的健身教练并不一定是专业能力最好的,但一定是销售能力最强的。这种机制让本应专业要求很高的健身教练群体,准入门槛变得特别低。
很多健身爱好者只要身材还过得去就可以成为健身教练,但能不能在残酷的淘汰竞争中存活下来,就看每个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想方设法成交更多用户并卖出更多课程才是王道,这也是健身教练群体之所以鱼龙混杂的根本原因。
随着健身教练的从业时间越长,这种双重身份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深。毕竟私教课不是一锤子买卖,用户买单后,是需要教练手把手给每一位用户一对一上课的。
当健身教练卖出的私教课越来越多,他就必须要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课,这又会导致健身教练可以用来成交新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因此这种矛盾又逼着教练们不得不把心思放在老用户的续课上。
当健身教练为用户上课目的并不是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反而是为了续课时,服务过程中的功利心和目的性,也难免会变得非常强。
为了能让更优质的老用户续课,健身教练就需要在上课期间甄别用户的购买力和购买意向,只有既有购买力又有购买意向的优质用户,才值得健身教练们分配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对其他非优质用户的用心程度也自然会降低,毕竟教练每个月都是有业绩压力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所以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私教课用户对健身教练服务意识的吐槽和不满,这背后的真实原因可能很扎心,你并不是人家教练眼中的优质客户。
但即便你是优质客户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教练们为了让你续课也是煞费苦心,抖机灵,耍心眼更是不要太普遍。比如在上课过程中教练难免会有所保留,以便引导用户购买更多的课程。
在用户可承受的范围内,教练为用户制定的目标周期越长,用户需要购买的课程就越多,这样对教练的业绩达成就越有利。但对用户来说,购买的课程越多,周期越长,风险也会越大。健身房的倒闭风险还在其次,毕竟谁遇上谁倒霉,最普遍的风险反而是教练的离职风险。
因为用户购买私教课后,健身房往往会把业绩提成一次性发放给教练,但用户上完所有课程的持续时间却可能会长达半年、一年甚至更久。
而在这期间,教练每个月需要背负的业绩压力却是一直存在的,这种高强度的业绩压力,让很多健身房的教练流失率都非常高。
作为私教课用户,一旦你的教练离职,你的后续课程就要转移给其他教练。由于你还有大量课程没上,肯定不会再继续买课了,可如果你无法为新教练贡献业绩,那新教练为你提供的后续服务也很难保证。于是全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即便各方之间矛盾重重,各方之间在矛盾中也维持了微妙的平衡。健身房在强化运营管理的情况下可以持续生存,健身教练可以成为一个收入体面的职业,而普通用户也可以得到相对专业的指导。
即便如今对健身房的吐槽甚至谩骂已铺天盖地,甚至有无数仁人志士在资本助推下,为了给健身房革命而创新了各种商业模式,但最终的结局基本是雷声大雨点小。
那么多人想革健身房的命,但饱受质疑又矛盾重重的传统健身房依然屹立不倒。瘦天鹅财神叔发现,这或许应了一句话:存在就是合理。因为任何参与者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五、健身房将会何去何从?
如果说健身教练好歹还能依托健身房成为一份收入体面的职业,而跟减肥契合度更高的营养师,却连成为一份全职投入的职业都很困难。
营养师这个职业目前在中国社会的处境特别尴尬,先不说连毫无资质和经验的微商,都能自称资深营养师,即便是真正专业过硬的营养师,如果不能进入医院、学校、餐饮、食品等专门领域,在中国当下的社会发展阶段也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你身边有多少人能把营养师,当成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
营养师群体的处境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毕竟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即便知道饮食对于减肥重要,但还不足以重要到为饮食付出高昂的金钱成本。如果说运动还有一定的专业特性,寻求教练指导还能理解。
但饮食这么简单的事情,活了几十年,一天三顿饭就没断过,多吃会胖,少吃会瘦,这么简单的道理我能不懂?现在居然要花钱请人教我怎么吃饭?真是开玩笑。
这是时代发展所造成的问题,毕竟在我们这个每年还需要为脱贫而努力的国度里,专业的营养咨询服务还属于少数高端人群的奢侈消费,并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长期以来围绕饮食而展开的减肥服务,大多集中在能立竿见影的减肥产品上。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以及广大80后、90后受教育群体逐渐崛起为减肥市场的消费主力。
糖衣效应下的各类减肥产品,必然会被逐渐抛弃,而以九大食材为基础的优质营养服务也必然会日益深入人心,这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
从本质上说,健身教练也好,营养师也好,两种职业的普及是消费升级的象征,只有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全民消费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全社会对运动、营养等健康产业的投入成为共识,市场需求自然会倒逼着行业变革。
届时健身教练的双重角色会自动拆分,矛盾丛生的健身房也会回归到正常轨道。总之时代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必然要依靠时代发展来解决,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瘦天鹅财神叔认为,整个健康行业变革已经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无数人正在默默地努力着。正如凯文凯利所言,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