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21)东林党出现 党争为什么会加剧 2024-06-12 07:09:26 (121)东林党出现 党争为什么会加剧 体官员最关心的问题,通常就是人事调整。因为人事调整意味着,谁能升官,谁不能升官;谁能继续当官,谁不能继续当官。在通常背景下,主持人事调整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官员。而且经过若干年的博弈,对相关的利益分配,大家早已达成了某种共识。换而言之,他们之间的竞争虽然激烈,却是井然有序的。在任何时代,政府在任命、提拔、降职、罢免官员时,都有一套成熟而繁琐的程序,绝不可能毫无规则的随便进行。皇帝就好像一个公司的老板,无论他亲自选拔各级经理人,还是让总经理选拔各级经理人,都也有着极为严格的录取、选拔制度。就算是二代有理的年代里,一个二代如果是废柴一根,他也只配吃闲饭(给他一个闲职,在那里拿工资就可以了)。因为,老板就是他爹,也怕他把家产折腾光了。所谓二代有理,无非是二代有着优先的机会,而且有着绝对优先的机会。在科举制度全面普及之前,人们当官,通常都是靠推荐。问题是,大家可以随便推荐人吗?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它也有一定的标准。就算可以抛开相关的标准,也没有人敢随便推荐人。因为你推荐一个人当了官,你就得对他的行为负责。如果帝国的法律严苛一点,你推荐的人,明天有了事,你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他是一样的。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摘自《史记.范睢》)当然了,在通常时候,法律不一定会这样严苛,但是被推荐的人有了事,推荐的人肯定是逃不了责任的。许多时候,皇帝为了鼓励官员推荐人才,还得适当放宽相关法律。帝又虑诸臣畏连坐而不举,则语大学士杨溥以全才之难,谓:“一言之荐,岂能保其终身,欲得贤才,尤当厚教养之法。”(摘自《明史.选举》)说到科举,我们通常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一旦科举高中,马上就可以当大官了。实际上,这是人们把历史当童话看。因为一个人不要说八股文学好了,就是把欧美的、中国的、日本的、古代的、现代的治国之道,在考卷上写得头头是道,明天给他一个官当,他也肯定干不了。甚至而言,就是让一个人,把哈佛大学的管理课程全拿下来,明天让他当一个高管,他也未必能胜任。因为,考试卷上的东西,与现实存在太大的差异。古往今来,决定官员升降沉浮的游戏规则,都非常繁琐复杂,而且从现实去看,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简单而言,你想升官,必须得做好自己的基本工作。如果你当了县官,给上级政府上交的赋税,年年短一大块,你再会扯淡,你的上司也会把你打发到一边的。因为下属都这样玩,你的上司,肯定也会被他的上司,打发到一边的。更主要的是,皇帝也会觉得,你就是废柴一根。因为让你管理你一个县,你年年短一大块赋税,让你当了首辅,帝国的财政不出现危机,那叫有鬼了。如果你当了县官,在你的领导下,县里水利、道路、桥梁,就是吃老本,而且越来越破,县里的贫困家庭越来越多。你就是再会扯淡,你的上司也会觉得,你是废柴一根。因为他的下属都这样,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前途的。皇帝也会觉得,你绝不是什么人材。让你管理一个县,就这副德性,让你管理一个国家,那还用多想吗?如果你当了县官,县里的人,动不动就跑到府里、甚至京城告状。就算最后证明,这都是刁民闹事,你也跑不了责任。如果最后证明,这是你胡折腾的结果,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你当了县官,就是把工作干得一塌糊涂,你再会扯淡,上司也觉得你就是废柴一根。皇帝也会觉得,不让你进监狱大学深造,已给足了你面子。你还想升官,这不是做梦吗?因为让你管理一个县,就这种结果,让你管理一个国家,那帝国随时会翻船的。总的来说,帝国在进行人事调整时,就是按类似的原则进行。换而言之,先给你一个职位,看你能不能把基本工作干好。考满、考察,二者相辅而行。考满,论一身所历之俸,其目有三:曰称职,曰平常,曰不称职,为上、中、下三等。考察,通天下内外官计之,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考满之法,三年给由,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依《职掌》事例考核升降。(摘自《明史.选举》)当然了,在实际操作中,永远会有潜规则起作用。比如,张三与李四干的工作,都差不多。问题是,张三是陈大哥的人,李四是沈大哥的人,这就不一样了。现在,主管官员决定提拔谁时,就不能简单的看张三、李四的工作表现了(甚至不能简单看双方爹是谁,或是简单的看谁花的黑钱多了),更多的得看,陈大哥与沈大哥的势力,谁更大。一切是显然的,如果现在陈大哥一手遮天,你敢不让陈大哥的人升职,陈大哥能善罢干休吗?这样一来二去,也就有了传说中的党争。如果党争只停留在这种境界,那谁也不能说党争很激烈。但是东林党的突然介入,顿时把秩序打乱了。本来呢?帝国的人事调整,虽然一直竞争的非常激烈。但是总的来说,很少演变成势如水火的相互诋毁。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决定官场人事调整的是权力、地位、人脉,而不是主要靠打舆论战。所以官场上虽然一直存在拉帮结派,但是总的来说,大家在相互攻击时,都是有分寸的。但是东林党一介入,马上就变成另一回事了。因为东林党在参与这种利益博弈时,主要靠的就是引导舆论、甚至是控制舆论。所以东林党在参与相关博弈时,就把这种法宝应用到极致。总而言之,与他们的合作的人,就会受到随心所欲的吹捧美化;不与他们合作的人,就会受到随心所欲的诋毁丑化。这样一折腾,官场之间的争斗,就变得势如水火了。在这种背景下,本来是官场内部的利益调整,就变成了正义邪恶的大战。于是官场内部矛盾,遂演变成了敌我的矛盾。最后的结果,官场斗争就对人不对事了。总而言之,你是我们的人,什么都对;不是我们的人,什么也不对。再总而言之,你是我们的人,就是正义的化身,就是一心为国为民的;你不是我们的人,就是邪恶的化身,就是一心祸国殃民的。在东林党的宣传中,他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并且一直在与那些祸国殃民的邪党、阉党、阉党余孽在作斗争。当然了,在邪党、阉党、阉党余孽的宣传中,帝国出现了一股邪恶的势力,他们架着为国为民的旗号,不折手段的谋求私利。帝国的局势之所以越来越乱,就是因为有这股力量在瞎捣乱。官场竞争到了这种境界,你说它能不激烈吗?因为谁给谁头上扣的帽子,也是要命的。在这种背景下,官场的竞争,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因为靠舆论战决定官员的前途命运时,大家在攻击对方时,那是一点规则也不讲,招招都是致命的招数。被东林党这么一折腾,明帝国末期的官场,变成了童话故事的大本营。总而言之,当时的官场有两类官员:一类是一心为国为民的东林党;另一类是只会贪赃枉法的邪党、阉党、阉党余孽。只要前者取得了胜利,那帝国就可以实现中兴了。本来呢?这种童话故事,只能讲给小朋友听。但是经过东林党长年累月的反复宣传,经过满清王朝的推波助澜,许多专业的历史学者,也相信了。从某种意义上,明末激烈的党争,是历史进步的一个表现。因为这意味着皇帝高高上,下面有两个政治集团在竞争。简单的去看,这就是现代两党制、多党制的雏形,如果皇帝再无为而治,那中国在制度上似乎已超英赶美了。问题是这种官场竞争,与普遍民众无关,至少关系非常小。所以现实就是,无论这些官僚集团怎样标榜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无论他们怎样痛斥对方祸国殃民,也不能改变他们是官僚集团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在维护官僚集团共同利益上,他们的态度总是惊人的一致。所以无论东林党上台,还是邪党、阉党上台。帝国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差别。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皇帝为什么会默许党争识字君东征网友,把我的三国长篇改编成了视频节目,已开始陆续上传到了西瓜视频。https://www.ixigua.com/home/2198669005429151/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复制这个链接到互联网上观看,也可以在西瓜视频APP上搜索用户 识字君东征 观看。目前已上传六个视频。希望大家会喜欢。 赞 (0) 相关推荐 崇祯的内阁首辅们,东林党当上一任后就被放弃,官场新人两年就入阁 明朝的崇祯皇帝是个急性子,这表现在他对自己的主要帮手,即内阁首辅大臣的任命上. 他也不得不急,自崇祯二年起,清军屡次入关,农民起义军也越做越大,到处天灾人祸,整个大明朝一副亡国之相. 崇祯皇帝因此很急 ... 东林仇敌温体仁,曾弹劾钱谦益,后被崇祯罢官 洪武皇帝为了后世子孙不被权臣所挟制以至于丧失了大明江山,永久性地废除了丞相这一官职,其职位所拥有的政治优势资源亦化为乌有,然而并非每个皇帝都如朱元璋一样,有着永远使不完的精力,朱棣组建内阁的初衷,本是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06)大礼仪之争 (106)大礼仪之争 武宗死后,有一个多月时间,帝国就没有皇帝. 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帝国的运转,一直由内阁首辅为中心的朝臣集团负责. 虽然说,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老皇帝死了,新皇帝还没有到北京城,但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20)东林党的崛起 (120)东林党的崛起 万历年间,一些下野官员,聚在一个叫东林书院的地方讲学.当然了,他们并不是单纯的在讲学,更是时刻关心政治.总而言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随着时间的发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35)魏忠贤屠杀东林大佬 (135)魏忠贤屠杀东林大佬 据汪文言的供词,熊廷弼失陷封疆,本应处死,但是通过他当中间人,给东林大佬送了四万两白银,就由死刑变成了死缓. 因为汪文言被活生生的刑讯死了,所以单就这份供词而言,它的可信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52)东林党让皇帝彻底失望了 (152)东林党让皇帝彻底失望了 虽然说,阉党.东林党表面上水火不相容,但是到了崇祯时代,他们已渐渐达成默契,那就绝不互相攻击对方的贪腐问题:因为类似的攻击,会让大家都陷入被动之中. 但是,双方相争的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四十九)燕王惨败东昌 济南保卫之战后. 中央政府马上做出了重大的人事调整. 在这种背景下,李景隆终于被撤职了. 公元1340年8月,李景隆出任大军统帅:现在是公元1341年7月,李景隆终于被撤职了.简单一盘点,李景隆担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四)夺门之变 (七十四)夺门之变 皇帝病得快死呀,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 因为皇帝没有儿子,而且皇帝也不想让太上皇的儿子继位,更不想让太上皇复位:所以大家一时不知道,应该让谁来继承皇位了. 最后,大家商量来商量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三)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七十三)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皇帝病危期间,政府的高级文职官员,竟然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让皇帝亲自指定皇位继承人. 这个共识,简单去看,那是一点毛病也没有.但是,这个共识显然是大逆不道的.因为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五)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七十五)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明代是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 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军方大佬无论有多牛X,也无法介入权力中枢.换而言之,与皇帝坐在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制订战略决策的人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上一节,我们说到,皇帝的儿子命小福薄,爬上太子之位后,仅仅一年时间,就死了. 太子死了. 围绕储君之位,马上就又起风波了. 因为,太子死了,应该让谁当太子呢? 有两个官员提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