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血病,中医有办法有优势

白血病属于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认为病理特征为患者骨髓等组织中出现白细胞异常增生,增生白细胞不具有正常功能,同时存在障碍。在患者血液中此类白细胞出现数量异常,并对患者全身脏器和细胞构成侵害,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出血、肝脾增大、贫血等症状。

01

病因

祖国传统中医认为,白血病发病是由于患者存在先天颤赋不足,在劳累疲倦和情志失调的诱因下,造成体内虚损,阴阳失和,患者脏腑比较虚弱的情况下,温热毒邪内攻骨髓造成病发。发病在骨髓和血液。中医认为脾主生血,肝主藏血,肾主骨生髓,所以白血病与肝、脾、肾三个脏腑气阴两虚密切关联。患者劳累过度,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性生活过多,气血生化无源,造成肾精亏虚,骨髓化源失衡是发病的诱因。患者肝、脾、肾失调同时出现精血虚损的情况下外邪侵髓造成病发。

02

分型

2.1 脾肾阳虚型

该类型白血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患者四肢浮肿,食欲不振,腹部胀满,面色苍白,男性患者伴有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症状,患者舌淡,边有齿痕,舌苔水滑白润,脉相沉弱。

2.2 毒盛伤血型

该类型白血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出血位置可遍及全身,以皮肤斑丘疹和齿衄、鼻衄最为常见,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增多现象,患者眼部受累会出现眼底出血,视力障碍现象。一旦出现颅内出血可引发呕吐、昏迷、严重会导致猝死。此外,泌尿系统和外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也比较常见。患者舌红苔黄,脉相弦数。

2.3 热毒炽盛型

此类型白血病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形式,多因感染造成程度不同的发热,发热病菌中以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等,患者感染部位多为肺部和口腔,肺炎、口腔炎、咽峡炎较常见,如果感染严重可诱发败血症。患者舌红苔黄,脉相洪大。

2.4 气阴两虚型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多为贫血,并呈现出进行性加重,患者体倦乏力,头晕语微,盗汗自汗,患者舌红少苔,脉相细弱。

03

处方

治疗基础方如下,可视患者实际病情加减:天然灵芝5g,冬虫夏草7g,女贞子4g,何首乌5g,五加皮5g,沙苑子3g,当归5g,黄精5g,麦门冬4g,牛黄0.2g,羚羊角2g,红花2g,赤芍3g,板蓝根4g,大青叶3g,野苦草15g。对于出血较严重的患者可酌情增加仙鹤草、三七等,对于骨关节疼痛严重患者克加独活、羌活;对于纳差患者加谷芽、神曲;水煎取汁300m l,每日服用2剂,30天为1个疗程。

04

体会

白血病属于全身性的恶性肿瘤。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尚未确定病因。临床治疗多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法治疗,虽然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比较可靠,但由于供体问题,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中医没有白血病的称谓,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虚劳、血虚、恶核的范畴。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增强患者抗病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学治疗白血病以 “补”和 “清”为基本原则,在药物选择上,灵芝的抗肿瘤作用比较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而冬虫夏草也有增强患者自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对于提高免疫力,抗炎症、抗缺氧都具有积极作用。野苦草具有凉血清热的功效,同时能够有效消除他药毒副作用,并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治疗白血病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中医清热解毒类多种药物也被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抗白血病作用。本以中草药为主。其中灵芝、女贞子、冬虫夏草、何首乌、五加皮、当归、沙苑子等药物具有补气养阴,和肝健脾益肾作用,方中牛黄、赤芍、羚羊角、板蓝根等具有活血解毒的功效,辅以具有抗白血病细胞的野苦草进行配伍,实现 “补”和 “清”兼顾,缓解临床症状,增加患者存活时间的作用。总之,采取 “补”、 “清”结合的方法,辅以抗白血病中草药能够起到有效缓解白血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第22期第136-137页,作者沙雪平/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