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面向未来?对角色理解、素养要求、进阶路径,我们有这些发现丨头条
未来的教师是什么样,这首先取决于未来的学校是怎么样。
从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发布的内容以及新校长杂志的研究成果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关于未来学校模样的描述,而这些描述又和教师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
模样一:未来的学校将实行极致化育人和教学,学科教师分工教学,家校社分层分类育人成为常态。
模样二:未来的学校以空间、技术、内容、关系整合而成的场景,成为主要教学区,推进真正的“学为中心”。
模样三:未来学校的组织结构,正在走向中央厨房加动态项目组的形式。
模样四:未来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物种”,所以学校必须是“群山林立,山山串联,让生态功能完整”,最终形成学校甚至区域的全新教育生态。
传统教师的角色无非两个方面:“学科知识的二传手”和”习惯道德的建模师”那么,未来的教师,又将面临怎样的角色变化呢?
2020年以来,蒲公英教育智库师训团队梳理了未来教师的角色分工,得出了未来教师的N种角色,如社区规划员、美感助长师,问题突击手、习惯教练、跨校平台开发者等。以及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素养能力,如勇气、好奇心、艺术审美力、故事感、想象力。
当然,这么多的角色和素养,不可能同时在一个老师身上得到完整的呈现。既然如此,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去定位和发展自己的角色呢?
在将以上角色和素养进行了进一步的“归类和分工”后,我们发现:未来的学校,如果由以下这些“教师组群”构成,那这将是一所生态完整而健康的未来学校。
“教师组群”内涵
重新归类和分工后的“教师组群”,包括:学科教学达人团、学习设计达人团、学校设计达人团、生涯规划达人团、校园生活达人团、家校联动达人团、美感人生达人团、人机协同达人团、资源开发达人团、场景管理达人团。当然,这些教师组群,可以不完全由本校教师构成,也可以嫁接第三方的社会力量。
站在一个专业教师培训工作者的角度,我们认为,未来的教师培训可以在新的教师角色分工基础上去展开教师的素养研究。所以,教师们一定要重视以下两点:
成为每一个领域的达人,才是教师职业成长最好的发展的路径。随着时代的推移,学校的这些教师的组群总是在发生动态的增减。
这些差异化角色也有共性,都必须具备基本的职能和素养。比如不同维度的专业素养、每一个角度的数据分析能力、不同侧面的达人导师角色等。
当下,学校教育正进入全球性突变,我们要去参与的工作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在可见的未来,教育面临的变局,对每一位老师提出的要求,远超社会的绝大部分职业。
好的教育一定是培养面向未来需要的人,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就先得培养具有未来教学胜任力的教师。那么,未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什么最重要?最有价值?
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是指内在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的过程。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得到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路径:专业阅读、专业表达、专业实践、专业反思、专业交往。
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素养模型
围绕这五大路径,蒲公英教育智库未来教师素养图谱小组,经过两年的研究后提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素养模型,即专业素养、通识素养、职业素养、纵深个性化成长。
专业素养
包含12个维度:读懂孩子、设计课程、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跨学科教学能力、数据素养、数据驱动下的个性化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实验能力、学科评价素养、科学育德能力、科技素养、个性化心理辅导。
通识素养
包含16个维度:合作与沟通、学习力、跨文化理解、整合资源、好奇心、反思力、思维力、共情能力、乐观有趣、创新突破、国际视野、表达力、勇气、想象力、审美力、设计能力等16个维度。
职业素养
包含5个维度:职业规划、职业幸福感、情绪管理、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职业形象。
纵深个性化成长
我们希望每个老师通过深度的研究,具备走向不同领域专家型教师的能力。
如果说专业素养、通识素养、职业素养是“T形人才”的那一横,那么,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就是走向纵深的那一竖。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的手脚被释放,头脑不断延展,未来教育的场景注定会更加开阔,更加真实。特别是今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教学变得更加困难,教师也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新冠疫情下,数以亿计的学生被困在家中。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国内师生开始转战互联网,在线教学也开始走进师生的生活。那么,2020年教师在线学习,学校做了什么?
学校完成了对于在线学习工具及方法的初步探索
今年是学校大规模的组织教师在线学习的元年,在积极寻求外部资源的同时,学校也在停课不停学的活动当中,完成了对于在线学习方法、技术及理念的原始积累。
学校形成了对于在线学习方式的初步认知
在停课不停学的这段时间中,很多老师都深刻体会到在线学习并非是线下课程的简单腾挪,而是需要老师对信息技术本身优势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人脑认知原理的充分理解与应用,才能更好的去优化在线学习的效果。
师生在线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的关注重心
在线学习通常是在有干扰的居家环境中,注意力这种有限的资源很容易受到抢夺。所以,在线学习需要的是有极强自主学习能力和极强学习动机的学习者。这样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而且毫无疑问会对学习者的工作以及终身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习者需要充分认识到记忆力的有限性,集中精力投入到在线学习当中,要充分利用在线学习的技术去巩固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高阶学习做好准备。
学习者还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叠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增加了一个学习平台或者获取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而是利用认知原理和信息技术为改进自己的学习创造了机遇。
什么样的方式是适应未来学习的方式?蒲公英教育智库认为,未来的学习会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体讲授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主动学习与认知外包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
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将成为主流。学习者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由的时间,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未来的学习还会更多的依靠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沉浸式的学习。
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未来也将接取代接受性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精准学习,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者在未来不仅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还可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2020年的教师在线学习,学校至少在四个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工具及方法的初步探索、对在线学习方式形成初步认识、关注师生在线学习能力培养、着手异步在线课程建设。
那么,学校未来如何实现更有效的在线学习?蒲公英大学提出了三条建议:
效果学习必备因素
用效果学习建立起教师的专业自信
教师专业学习很多时候更加偏向于程序性学习,教师本人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估,也更加偏重于他在课堂上真实发生的变化,而不是在听课当中若干个富于激情的动物时刻。
那么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学习内容、指向实践的练习设计、以群体推动深入思考以及学习成果的输出与留存,他们都是保障教师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线上教师学习的培训来说,社群学习和效果输出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设计方向。
通过交叉立体的短期、中期、长期的个人群体的目标设计,当老师通过学习从完成一个小目标,到完成一个大挑战,他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教师的专业自信。
采取多样化激励原理,保持教师在线学习热情
目前,关于在线学习的激励原理有:基调或氛围、鼓励、多样性、相关性、自主性、参与性、交互性、紧张感、产出等。激励为在线学习的成功提供了核心的基础,良好的激励设计能够引发参训教师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当中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和挑战感,可以有效避免在线学习流于形式。
关注异步在线课程与实时在线课程交互形成的新型混合式学习
以录播课程为代表的异步在线课程,促使了教学理念与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偏好的学习时空来掌控自己的学习。而以在线直播为主的在线交互课程,相比异步课程有学习者粘性更大,获取反馈更加及时,参与度更高的特点。
过去在讨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时候,探讨的是如何在面对面的线下学习之外,安排老师们学习异步资源。而实时在线课程与异步在线课程的结合,在教学理念上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致的,因此,它成为了一种完全在线的混合式教学。
参与学习的老师们通过异步录播视频,可以学习相关主题的理论基础知识,将传统直播课程中的“漫灌时间”节省出来,从而可以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再通过直播答疑的形式进行研讨和思考,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目标。同时,也给参与学习的老师们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蒲公英大学专业素养进阶课程
今年,蒲公英大学也完成了在线混合式学习的初步探索,通过理论录播课程与直播答疑课程的相互补充设计,让学习者在直播前有更多的理论储备,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让授课导师获取到了更加全面的课程反馈。
当然,在线学习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就像每一件正在走向成熟的事物一样,它仍然存在着诸如缺乏互动、辍学率高、评价困难等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思考和反思,并认为学校需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学校的在线学习需要分层分类。所以我们针对学校生态中各种角色,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内容。
二是学习方式设计更具挑战。所以我们设计了各种符合学校集体教研情境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本一本的参会手册。
三是网络卡顿影响学习体验。所以我们联合了国内最为优秀的直播平台,并对自身服务器做了大幅度升级。
四是大型培训组织具备难度。所以我们设计了组织者手册,帮助学校的培训组织者去优化每一个环节。
未来,教师将更具挑战性,也更具个性化色彩。他们不再仅仅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更应该是实现自身幸福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