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12【2017-5-25】
#每日学论语#13.12【2017-5-25】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实行王道的人出现,一定要努力一辈子才能使仁德泽被天下。”
【微言微感】
一生一世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必世”什么意思?
一辈子并不长,30而立,六十退休,可不就是能工作30年。也就是说,“必世”就是30年,基本是一个人工作的时间。
什么是“王者”?
“王者”并不是君王。商纣、夏桀、秦胡亥虽然是君王,但不是这里的王者。这里的“王者”,是指圣君,是指秦皇、汉武、唐高、宋祖之类的神武明君。
孔子说,就这样的明君,要用王道,实现天下归仁,也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多长时间呢?30年。
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如果用我治理一方百姓,一年小有模样,三年就差不多了。
孔子又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依胜残去杀矣。”意思是:“善人执政,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以礼治国,如果能坚持一百年,才可以实现胜残去杀。”
孔子3年,善人100年,王者30年,执政的人不同,事业成功的标准也不同。小地方,小事业,诸侯国,船小好调头,所以,孔子说三年差不多就能看到效果。邦国规模大,情况复杂,用善人教化的调养方式,实现的目标又是胜残去杀,和睦万邦,那就要时间长一些。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作者雷夫说:“成功无捷径!”好东西都是慢慢形成的。连养猪养鸡都是一样的,过去农家的猪和鸡,一般都是散养,不喂饲料,相应来说长得慢,但是和“瘦肉精”“白加黑”等饲料喂出来的,绝对不是一个味道。
工作也是这样,靠政治运动,行政命令强制推行,快速复制,批量生产,往往也会事与愿违,走着走着就变了样。
我在舞钢市一小做了五年阅读推广,方法很“笨”。自己先做,然后慢慢影响身边愿意做的,用滚雪球的办法慢慢推广,到了大家基本接受,再纳入制度,纳入考评,由倡导自愿,到“底线加榜样”推行。
那时,我坚持“每天六个一”:读书一万字,随笔千字文,听评一节课,思考一问题,主动谈心一个人,坚持锻炼一小时。我在河南省校讯通建立了一个博客,一天一篇随笔,一天一篇随笔,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后来引起人家关注,封我一个“博腕儿”的名儿,慢慢还成了专家博客,拥有了数千粉丝。我没事和老师聊天,“煽风点火”鼓动他们也读书,也写随笔。慢慢地,有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书友,看书、借书、谈论书。一些老师利用自己影响,发动学生一起读读写写,办公室一起读书论道。就是”滚雪球“,特别笨的办法,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开始不强求,慢慢加规范。
阅读推广到第二年,有了读书汇报,有了奖励评优,有了阅读培训、阅读展示、一年一度的阅读节……
第五年,领导希望更多学校一起做,搞一个实验区,举办一个大型展示会……
很多学校,参加不足5个月,也要学着我们做展示。培训没跟上,积累没跟上,行政命令强制推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于是顾此失彼,弄虚作假,怨声载道,好东西成了害人的形式主义。
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究的就是火候和耐性。《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其根曰静,是谓复命。”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要浮躁,不要勉强,要回归到根本,回归到规律上。种庄稼有种庄稼的规律,市场有市场的规律,教育有教育的规律,不要动不动就冲动,用想当然代替规律。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对不对?
不要争论。
从来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领导没思路,群众没出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是,好学校绝不是换一个好校长就一夜奔小康的。人大附中很厉害,据说刘彭芝校长1997年开始在这里做校长,一做就是21年;朝阳外国语学校绝对是北京教育名片,据说创校校长郝又明从1998年开始一所学校做了20年校长……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持续发展,是成功的关键。
尧舜禹为了华夏民族持续发展,在寻找培养接班人问题上煞费苦心,“禅让制”是需要大无畏牺牲精神的。周文王的爷爷叫古公亶父,他圣明智慧,接班人不选大儿子,不选二儿子,而选择姬昌的爸爸,为什么呢?儿子很不错,孙子更厉害,三代贤明,大事可成。后来,文王的儿子武王,武王之后的成王,周几代有圣明君主,所以可以享天下800年。
再后来看其他朝代,秦能统一天下,因为秦穆公、秦献公、秦昭襄王、秦始皇几个接力棒传得好;汉武帝能成为千古一帝,因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代人的稳定发展;唐朝能成为人类文化史耀眼的巨星,那也是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圣明君主一脉相承的结果。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乾隆盛世,如果没有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数代人的呕心沥血,一切也无从说起。
所以,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十年磨一剑,不折腾,不懈怠,这才是盛世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