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1.25
#每日学论语#11.25
【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
子路打算让子羔去做费邑的长官,孔子说:“你那是误人子弟。”
子路说:“既有民众,又有国家社稷,治民事神皆可学,何必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呢?”
孔子说:“正如你这样,所以我厌恶强词夺理的人。”
【微言微感】
为学之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自己开悟不如马上上路,马上上路贵在坚持如故。
读圣贤书,站在前人肩膀远眺,自然站得高,看得远。
但是,如果不使用,不消化,书本知识是书本知识,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是知识的容器,充其量是知识的仓库,存放而不能使用,有亦是无,多又很用。
于是,后来王阳明就一再强调知行合一。和子路的论调何其一致,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何必一定要先读书,然后再去学习做事?
孔子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当然知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个习不是指复习,而是指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因为“习”的本意,就是“小鸟反复地试飞”,是练习。
孔子为什么反对子羔去做费宰?
首先,子羔太老实,“柴也愚”的“柴”就是子羔,叫高柴,小孔子30岁,是和子路关系非常要好的小师弟。子路实心实意想帮他,给他介绍份工作。当时,子路也在季氏那里工作,还挺受器重,能和领导说得上话,他要升官了,就推荐师弟子羔接自己原来的差事。子羔五短身材,其貌不扬,面目丑陋,而且做人做事还不够灵活,在鲁国这个复杂的大染缸,孔子担心他应付不过来,吃了亏。
第二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孔子不待见季氏。这里面也有两个原因:一是季氏不守礼法,不尊君王,不恤百姓,专权僭越;二是季氏对孔子表面尊重,而实际并不信任,用其弟子,而不用孔子,让孔子很不舒服。
上一次,季氏要子路和冉求去做官,孔子就不太愿意,但是冉求和子路都没有听老师的意见,都去了。而且都没有做大臣,而是做了具臣,没有能规劝季氏守礼遵法爱民治国。现在,又让更没有定性的子羔去,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孔子的担心有道理吗?
子路后来到卫国,做了实际掌权者孔悝的蒲邑的"蒲大夫",子羔可能也跟着过去了。所以,卫国内乱时候,子路在外闻讯,即进城去见蒯聩,子羔劝他赶紧逃走,里面大局已定,无法挽回。子路没有听师弟的劝阻,慷慨赴难,身遭不幸。
算是子羔跑得快,这一次没有傻乎乎等死,否则,也一定会因为这毫无意义的内乱而丧命。
别站错队,要跟对人。这是一切从政者的箴言。商业投资,亦然。
做教师二十六年,我观察学生出问题,大概有这几种情况:一是交友不慎,误入歧途;二是迷恋游戏,不能自拔;三是陷入情网,迷失自我。
而男孩子最容易中招的,就是交友不慎。不怕孩子贪玩,就怕孩子玩的人不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亦然。每一所学校,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有几个坏孩子,建立一个坏组织,用各种手段拉拢那些意志不坚强的人。最初是QQ群聊,不三不四的话,无所不说,慢慢出现纠纷,慢慢有人调解纠纷,然后纠纷升级,打架斗殴。
孔子太了解人性,也太了解社会了。所以希望弟子”良禽择木而栖“,不要有奶就是娘,保错人,站错队,自己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