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矛盾的根源:人才智力选拔与生活素质培养一肩挑

育邻梦

网友提问:学校怕担责任禁止老师放学后留差生辅导你对此事怎么看?

回复:学校教育矛盾的根源:人才智力选拔与生活素质培养一肩挑。因为,个人智力能力能够借助既有文化知识快速提升,而个人素质修养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跨越式提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所以,后工业信息化时代,强化学校教育人才智力选拔职能、另建一套与学校教育互补的生活素质培养体系、配齐发掘各领域千里马的伯乐并引导每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才是缓解教育矛盾的治本之策。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从外界摄入成长自我是所有生命物质最底层的生存本能,不同自然生命群体之间又以“食与被食”为基础形成了彼此相互依存的“生态食物链”。因此,自然生命进化的首要目标就是适应环境、保全自我,比如植物除了生根发芽的第一份营养来自母体,其余时间都必须自己努力从土壤中汲取养料、借助阳光“加工”生产出维持生命体征的营养;哺乳动物身体发肤受之于服务、出生后第一口饭食也来自母体,但它们终究必须模仿着父母的样子学会独立生活。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且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因此,人类社会进化时间越长,为人类提供营养补给的资源越多、人类社会生活方式越复杂、留待子女“学以备用”的生存技能越多。带孩子练习直立行走、教孩子学习人际信息交换工具【语言】、辅助孩子掌握穿衣&吃饭的综合技能、交给孩子基本社会生存劳动经验、引导孩子适应人类社群生活......在千万年的进化实践历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了完整且独特的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教育,人类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世代传承的核心抓手,是每个人出生之后习得基本生存技能的根本保障,是纾困现代家庭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坚强后盾。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承贤启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智力提升与授业解惑,换句话说就是教育工作既要赋予孩子们成长智慧也必须引导孩子们适应人类社会生活,也就是教育同时兼具人才智力选拔与生活素质培养两大部分。

同一个人指定不能同时坐在跷跷板的两端

学校教育,人类社会推行“易子而教”、追求高效人才培养计划的杰作,是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是每个公民获取社会生产劳动能力的最佳途径、是为国家和社会建发展建设储备人才的摇篮、是缓解职业家庭生育“后顾之忧”的基本抓手。它拥有生机勃发的校园、干净整洁的教学设施、高素质专职教员、统筹严密的施教纲领、完备的学习成长认证体系......当前,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承国家和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任、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建设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殷切期待。

俗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指人生下来两手空空,离开人世时也带不走任何财物。同样,每个孩子都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不自带任何社会综合生存能力、他们必须从零起步学习如何适应人类社会生活,包括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艺术修养等等。然而,世界上任何两个孩子都是完全不相同,有运动能力强的、有善于演说的、有天生的孩子王、有的思维更敏捷、有的更乐意探索创新......

人类是社群性高等级哺乳动物,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才能确保生活幸福、每个人都必须通过为群体提供帮助才能实现个人生存价值。然而,人类社会组织架构有属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每项人类社会分工领域都会诞生属于自己的“状元”。因此,孩子的学习成长就如同登山,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够快速登顶智慧人生之巅。同样,学校教育在大尺度上也在为国家和民族挑选智力更优的人才储备。所以,各级升学考试都“掐尖”录取,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进入清华/北大。

学校的核心职能是引导孩子们掌握人类文化知识、提升童年智力能力的“前进营地”,多年以前学校课程几乎只有文化课程,诸如语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历史等等,体育很可能是其中唯一培养个人身体素质的学科。那时学校课程少、放学早,孩子们的自然游娱时间长【当然那时无论城镇还是农村财产货币化程度都很低,有许多地方孩子们能够自由玩耍】。

音乐、美术、卫生、品德......也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那些原本属于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培养的素质修养开始进驻学校课堂【因为,家长劳动职业化时间越来越长,留给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时间越来越少,许多生活能力素养更是没办法完成】,学校教育的课表变得越来越长、学科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考试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孩子们的学业压力越来越重、能够自由运动锻炼身体的时间越来越少。

学校一定会主抓投入小、见效快的应试教育

要增强孩子们的综合体能、保护好孩子们的视力、促进孩子多样素质能力综合发展、把艺体素质纳入学分考评、课堂教学内容减负、提供课后素质辅导延时服务......学校教育为了孩子们的均衡发展操碎了心。然而,如此一来孩子们在校园内待的时间会不会太长了呢?延续大班制教学模式的素质培养效果几何呢?缺少家庭参与的综合素质培养成效又当如何呢?

素质不比学分,它是一个极度宽泛的概念、需要个人从日常生活中“刻意练习”才能获得、需要有导师如影随形的“言传身教”、更需要大量的后勤资源支撑,它需要配齐运动场设、文娱场设、辅导教员、生活实践环境等等。因此,大班课极难真正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行为素质,它只能做到让孩子们知晓,比如2021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出生于2007年,2014年开始接受专业跳水训练;钢琴演奏家郎朗生于1982年,3岁时正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师从赵屏国老师......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素质培养需要有伯乐发掘、发掘之后需要有对应资源配套辅助。所以,素质教育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小班督学、不需要那么多完全看评委心情的评分考级。

常言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同样,学校又如何能够人才智力选拔与生活素质培养一肩挑呢?因此,在家庭生育对公办教育依赖越来越严重、孩子们追求多样化素质成长愈盛、社会发展建设对人才需求多元化要求愈盛的现代人类社会,文化教育人才智力选拔与生活素质培养应当实行分流共治,突出学校教育的人才智力选拔职能、把生活素质培养还给社会。当然,完善并普及生活素质培养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小区级菜园+果园+游园+实验基地建设、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习俗+综合文艺纳入素质培养、将童年社交能力养成+心理健康管理+生活技能练习融入生活实践......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