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五———升降气机

往期回顾:系列文四主要围绕“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展开,为大家讲解大小便问题,尤其是小便问题不要老盯着肾膀胱,很有可能是脾胃问题。

正文:

系列文五————气机升降

接受过中医院校教育的人肯定有体会,常年累月的考试,总要考到中医基础理论里的一个知识点:气机升降的枢纽是“脾胃”,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前些年博主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与考试,这两年看脾胃论,实践比较多了以后感觉这个知识点还是比较重要的,东垣的脾胃论也很重视气机的升降,今天就这个点,展开部分与大家交流交流。

清代一个医家,写了本书叫《吴医汇讲》,里面说“求东垣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可见后世医家读东垣的书也发现了,东垣是特别重视脾胃的升降气机理论。

东垣的升降理论基本是继承了内经的思想,东垣在

《天地阴阳胜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盖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 上行春夏之令, 以滋养周身, 乃清气为天者也: 升已而下输膀胱, 行秋冬之令, 为传化糟粕, 转味而出, 乃浊阴为地也。

脾胃健运,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才能实现内经说的“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阴阳应象大论》的正常运动,可见脾胃的升降失常,则内关五脏六腑,外合四肢九窍。

东垣的升降观散在全书的很多角落,而且有所偏向,贯穿了整本书。

①补是基础 ———脾胃是升降的枢纽,要想统领全局,个人手腕要硬,东垣显然就是这个思想,升降失调的基础病机还是脾胃虚弱,交通指挥官累了,才导致交通的混乱。所以最基本的治疗是给脾胃补一补,恢复指挥官的力量,纵观东垣《脾胃论》全书制方60+多首方子,一半以上都用到了:黄芪、人参、白术。

我也继承了东垣的这一学术思想,而且学习李可老先生对于肾虚拟的肾四味(仙灵脾、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自拟了一个脾四味:参芪术草(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②重升轻降———脾胃是一升一降,但是东垣对于升降的问题,特别强调生发的总要性,东垣认为只有谷气上升,脾气生发,元气才能充沛,脏腑功能才能正常运转,最经典的,也最为我津津乐道的是东垣讲的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脾胃久衰则视听半失,眼睛、耳朵、鼻子的问题,多从脾胃的升发不及考虑考虑,前面系列文已经讲过益气聪明汤的事情,这里就不在赘述了。大家从东垣的六十多个方子里看到,东垣除了喜欢黄芪、人参、白术补之外,还喜欢用升发的药,升麻、柴胡到处都是。

相反,下降的药用的就比较少,少不代表没有,今天写的东西比较宏观了,但是例子还是要举的,比如《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东垣说: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并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急有音,不得卧,加吴茱萸五分或一钱五分,观厥气多少而用之。这里就是一例降气的例子,东垣用的是吴茱萸降上冲之气,(吴茱萸是一味很好的药,我在多篇文章里写到了它,其性辛热,方向向下)但是这样的例子在脾胃论里面太少了。

不是东垣不会用降气的药,前面系列文中,我也写过,东垣的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内经》、《伤寒》原文,东垣不会不懂仲景的降胃气的套路,旋复代赭汤不会不知道,而且从东垣用吴茱萸降上冲之气,我就知道,东垣还是继承的仲景的思想,仲景认为降胃气一定要一起降肝气,胃气是并肝气上冲的,仲景用一个降胃气的旋复花+一个降肝气的代赭石。东垣用的吴茱萸更精炼,直接入肝胃二经向下走。

说这么多废话的意思是:不是东垣不会降胃气,而且东垣认为还是生发不及的比较多,生发太过的比较少,所以东垣喜好甘温升阳,很少降气。

东垣还有一个系列方:枳术丸、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蠲饮枳实丸。

这个系列主要是用到了白术和枳实消食积内伤,用东垣的原话说叫:治痞、消食、强胃,白术者,本意取其胃气强,不复伤。

白术是让胃强一点,枳实就是往下走了。

可以发现东垣降胃气,喜欢用吴茱萸和枳实,我也喜好用这两个药,就是学习的东垣。

③谈谈个人感受,看病分层次,升降也分层次,东垣很喜欢讲气机层面的升降,我觉得有点时候也要考虑血分层面的升降,适时用点活血的具有升降属性的药,上升的活血的药好像不明朗,但是下降的活血的药,有一个特别好,东垣没有用他,真的十分可惜,那就是引血下行的牛膝。典型方剂《景岳全书》济川煎,也是一个有升有降的方子,我觉得他的巨大进步就在于,景岳不仅用到了升降气分的升麻、枳壳。还用到了降血分的牛膝。

既然知道了牛膝的引血下行的习性,遇到滑泄无度,拉肚子、早泄的。还是少用或者不用比较好。

总结:

1:气机升降理论懂了,东垣的治疗脾胃病的核心也就懂了。

2:东垣的学术思想有先进可取之处,但是绝对不是一统江湖,完全正确的。典型的例子,东垣的得意门生罗天益就对老师提出了质疑,老师特别喜欢温补,提倡“补中升阳”、“甘温除大热”,罗天益却说:劳倦内伤当分寒热,寒者甘温为主,热着还是甘寒为主,必要时苦寒泻火。

3:博主个人的一点体会也是实用,值得思考的嘛。

近来情况特殊,有半个月没动笔,让大家久等了。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祝大家生活愉快,心情舒畅。

(0)

相关推荐

  • 治反胃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反胃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反胃病的症状,根 ...

  • 经方补:茯苓饮(脾胃虚弱,胃内停水)

    茯苓饮 [原文]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出自] <外台>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橘柚  ...

  • 临床运用枳术汤的升降作用经验拾零

    枳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由枳实.白术两味组成, 治"心下坚, 大如盘, 边如旋盘, 水饮欲作", 适用于心下痞满不适,气滞水停, 气滞重于脾虚的患者.现代中药药 ...

  • 男主被甩后仍然痴情追妻系列文五连推!纵是她无情,他也无怨无悔

    五本精品现言推荐,[男主被甩后仍然痴情无悔苦追妻]系列文盘点,献给喜欢阅读的书友们! 第一本:<烈焰鸳鸯>作者:咬春饼 主角:心如止水真冷淡女主VS处心积虑白切黑男主. 简评:女主林疏月是 ...

  • 解读肾病饮食系列(五)——肾与蔬果

    医师简介 刘志强 医学硕士 师承全国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张炳厚教授.肾病名家赵文景教授,先后侍诊于首都国医名师刘根尚教授(中央领导保健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周乃玉教授(风湿).蒲辅周之女蒲志良教授(妇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六———心胃相关

    系列文六-----心胃相关 有过脾胃科诊治经验的人都有体会,脾胃科的病人都很焦虑,严重的焦虑甚至要用西药抗焦虑,所以很多脾胃科的病人都吃黛力新.那么为什么脾胃科的病人会如此的焦虑?其他科的病人也有很多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四———溲便之变

    往期回顾:前面三期内容主要讲了脾胃病的病因--知其所来,脾胃病康复禁忌--从其所去.今天开始讲讲脾胃出现了问题会引起哪些具体的问题.前面几期系列文已经写了部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痔疾.目疾.益气聪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三)———从其所去

    上期回顾:上一期主要谈了脾胃虚会导致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就是东垣说的:内伤脾胃,百病乃生.因而保护脾胃乃是重中之重,脾胃损伤的常见原因: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还给了部分条文让网友总结.网友总结的很好,主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二)———知其所来

    往期回顾:在系列一中,我们论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开读脾胃论?关键在于从经典中寻找理论依据,用传统中医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且举了两个例子:①脾胃乃伤.肠澼为痔,②风胜湿,故诸风药能胜湿邪. 正文 每个人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一)——接受理论

    <脾胃论>是李东垣晚年经典著作,医家晚年写的著作一般都是思考的比较成熟了.薄薄的一本书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业界有传:外感宗<伤寒>.内伤学<脾胃>.可见<脾胃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七———脾与胃

    导读:很久之前就想写这个专题了,但是每次一动笔就畏难了,东西太多,还没完全吃透,但是这么总是搁置,总也成不了文,所以打算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带着写写,中医的很多东西看似笼统粗燥,其实局部细节还是分的很细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九———唯有套路得人心

    导读:  在学术圈混,不管古今,有些游戏规则是要遵守的,比如某不知名学者要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要想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咋办呢?常见的套路有两个①引经据典,依托大家都接受的东西证明自己.②摆事实,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