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是医治干咳的最佳部位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夫人,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患有干咳症,这种干咳不分季节,不分昼夜,咳起来就是一顿,但咳后无痰。为治疗干咳没少跑医院,各种仪器也没少检查,最后还是无果而终。医院都没有办法,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毙,只要听到什么好方子就用、好药就吃,连激素都用上了。有时用药也有点小效,但好景不长,多年来就是这样度过的,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经受这种痛苦的煎熬。
老妇人诉说了干咳对她的困扰后,我对她说,干咳并不是难症,只是方法不对症而已,这些年我根据经筋法理论,采用经筋法治愈多例干咳患者,一般一两天就开始见效,痰即可咳出,病症得到缓解。治病一定要医理作为支撑,治疗干咳的的医理,应与过去家用洋井压水有相似之处,为了便于治疗为她讲解有关洋井的故事。
七十年前我们家里都用过压水的洋井,洋井构成是这样的:上端是一个圆柱形的铁筒,铁筒里边有一个活塞,活塞四周敷上胶皮,铁筒下边直通地下井管,铁筒后面有一个压把。怎么才能把地下水抽上来?洋井的工作原理:抽水前先往铁管里倒进一定量的水,然后,用压把将连着的活塞上下活动,井头四周胶皮与圆筒壁不断摩擦产生真空,把地下水吸引出来。
治疗干咳的方法与洋井把水抽水的原理非常相似!脖子就是圆柱形的铁筒,脖子前面的位置是活塞外周的胶皮,气道是通到地下的井管子,治疗的部位在哪里?就在脖子的上面。
这种治疗干咳的医理和治疗方法,是多年来经过反复临床的成熟经验,治疗干咳的道理讲清楚了,但来诊的是位近八旬的老者,而且是几十年的病史,能否适应她的病情,为慎重起见还要通过诊脉,观察脏腑的病变,对患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才能做出最终的结论。
经诊脉,脾脉稍强,而余脉平,从脉诊上看,病在脾。脉象是脏腑患病的真实反应,脉象说明病在脾胃。她的干咳无痰的原因,是由于多年来饮食、情志、劳倦所伤,导致了肺脾功能失调所致,属于内伤咳嗽的范畴。为什么干咳的病因在肺脾?
中医学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肌肉”是脾的主要功能,脾主肌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骨骼肌,二是心肌、三是平滑肌。干咳发生的部位,应界定在脖子上,脖子是肺脾通行的必经之路,是上呼吸道运行的主要途径,所以,干咳应与呼吸道内壁平滑肌的舒缩功能失调有关。
其一,肺失宣降。肺分布在人体的上焦,上焦水津不能通降与布散,便停聚于肺,而化为痰饮。因肺气不足,痰很容易形成存在肺中,致使痰无力及时排出,也就是“肺为贮痰之器”,其临床症型主要有痰湿蕴肺、痰热蕴肺、肝气犯肺等。
其二,脾失健运,脾分布在人体的中焦,为人体上下通行的枢纽,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湿之气不能正常输送,布散和排泄,水汽内停,积聚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不能排出,而痰是其中之一,痰的聚集和形成之中,脾是根本的原因。
脉象已证实干咳的主因在肺、脾,脾主平滑肌又是排痰的重要生理功能,所以,干咳通过治疗肺、脾脏达到排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脖子是治疗干咳不可忽视的一个条件。颈部分布在食管、呼吸管的上口,人体的咽喉部位,脖子上面分布很多条肌,如,颈长肌、头长肌、颈阔肌、颈斜角肌,..............。是这些肌有节奏的舒缩,不仅维持人体的正常呼吸功能,而且与肺、脾协同作战,不断将肺内堆积的痰不间断吸出,最后通过口排出体外。
咳痰本来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干咳而无痰是一种病理状态。咳是排痰之动力,咳无痰说明排痰动力不足,借助脖子通路排痰应是唯一的选择。肺部的痰盂只有通过脖子诸肌气道中平滑肌的舒缩,才能将肺部储存的痰排出体外,最终完成排痰任务。
根据这个医理,运用经络法、经筋法,查找脖子上胃经(与脾互为表里)、大肠经(与肺互为表里)的不平横点,在这些不平衡点上,通过反复揉按等外力的**,加快通往肺、脾的气血循环,扩充经络、代谢加快,上下通畅,促使脖子上的诸肌逐渐柔软,舒缩性逐渐增强,从而加强脖子的通路对肺部的吸引力。
按照这种思路和方法治疗的当天就开始排痰了,这是30多年来的第一次咳时排痰,又一次证明,选用脖子上胃经、大肠经的不平衡点治咳的思路和方法无疑是正确的。在这之后按照这个方法继续治疗,病症一天好似一天,咳嗽排痰的次数增多了,再不出现顿咳了,再也不为咳而无痰发愁了。
治疗干咳运用的是一种新方法,是在脖子上面的经筋进行的,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上极其广泛,而且对于吞咽困难、咽部肿痛、咽部失音,甲状腺结节等食道和消化道的疾病,都有极好的疗效。
有诗为证
干咳病症不可怕
只是你不了解它
重点放在脖子上
立见功效心放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