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家名人坛】张恨水和《啼笑因缘》|李远荣(中国香港)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一百一十三
提示:張恨水被定位為鴛鴦蝴蝶派的代表,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地位很低,在大專學校中文系教材,基本不提或寥寥數字提一下張恨水,這是很不公平的。他的言情小說巜啼笑因緣》享譽海內外,歷久不衰,我今天用較長的篇幅來寫張恨水,為他抱不平,為他翻案,請看下文分解。
张恨水和《啼笑因缘》
作者 李远荣
张恨水(1895-1967年)祖籍安徽省潜山县黄岭村,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他原名张心远,“恨水”是笔名。为什么别的都不很,单单恨水呢?原来他年轻时,很喜欢读南唐李后主的词《乌夜啼》,见里面有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觉得很好,取了个“愁花恨水生”的笔名。后来在汉口小报上投稿,就以“恨水”作笔名。当了记者后,这成为他的正名,原来的名字反而埋没了。
幼年巧对四字联
张恨水天资聪颖,6岁(1901年)就入学启蒙,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一次,老师出对联,上联是“九棵韭菜”,众学生都说下联好答,有的说“三个苹果”、“六个梨子”等等,老师大摇其头。唯张恨水不假思索答“十个石榴”,老师大为赞赏,认为是文学奇才。这个对子看来简単,对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上联“九”与“韭”音同字不同,张恨水以“十”与“石”相对,且平仄工整,颇不简单。老师把此事告知张恨水父母,父亲高兴得把张恨水举过头顶,母亲专为他做碗虾仁炖鸡蛋, 以资奖励。
画虎不成反类犬
张恨水17岁时,已经读了几百种小说。大家都知道他是小说迷,所以家中的弟妹以及邻居的孩子都喜欢听他讲故事。张恨水也想乘机出出风头,给大家讲些神怪和武侠一类的故事,讲时还加油添醋地自由发挥一番,同伴们听得津津有味。看到这情况,张恨水就想:老是讲别人的故事,真不过瘾,何不自己来写一部小说?
于是,他动笔写一篇弟妹们最欢迎的武俠小说。书里的主人公是个14岁的小孩,力大无穷,使两柄180斤的铜锤,就如玩弄弹丸一般。他开始的一幕也是完结的一幕,是使两柄铜锤,在庄前打虎。最后,老虎当然被小英雄征服——老虎完了,故事也完了。
张恨水用三天三夜写完这个故事,讲给同伴听时,一个小时就讲完了。他这才感到写作是一顶艰苦的工作。
这个稿本,是竹纸小本,约有五寸见方,用极不工整的蝇头小楷书写。为了图文并茂,他特意插上两幅图画。可是少年张恨水图画并不好,他画那小英雄挥舞的两柄铜锤,大小等于人体的二分之一,十分夸张。那只老虎,更不像样,弟妹看了都说是狗,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将门之后”
张恨水平日很少跟人谈身世,有时高兴也会透露一点,但所透露的总是其祖父张开甲的光荣史。张开甲就职于广信,历任武职,善技击。张恨水少年时曾亲眼看见祖父用筷子夹捉活苍蝇,且每夹必中,他这门绝技,远近驰名。张恨水觉得好玩,叫祖父教他,袓父叫他先夹死苍蝇试试看,结果他连死苍蝇也夹不稳,学了一会,只好放弃。张家这门绝技于是后继无人了。
但张恨水却常自诩为“武门之后”,他的朋友更进一步恭维他是“将门之后”了。
求娇娃得丑妇
张恨水是写“才子佳人小说”的能手,往往把女主角写得国色天香,但在现实生活中,张恨水的婚姻并不理想。
1914年,张恨水19岁,由母亲作主娶妻徐文淑。徐文淑是个文盲,婚前两人未见过面。结婚那天,花轿已抬到门□,要拜堂时竟找不到新郎张恨水,全家慌作一团,派人四处找,原来他躲在一个小山坡上,结果被几条大汉绑回来拜堂。夜深人静,亲友散去,洞房之内,新郎挑开新娘的盖头一看,不禁吓了一跳:面前坐的女人是个丑妇,一双裹过又放开的小脚伸在床前踏板上,其臭难闻,是个地地道道乡下姑娘。新娘子又有梦呓的毛病,新婚之夜就大声地说梦话,这使沉浸在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张恨水,感到莫大的痛苦。
充满理想的张恨水不相信命运会这样作弄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娶这样一个丑媳妇。经过调查,才知道这里有个掉包的故事。
原来,张母去徐家牌楼相亲时,看到的是徐文淑的二妹子,这姑娘端庄、秀丽,家务、针黹样样皆能,村里的年轻人给她个“黑玫瑰”的雅号。张母一看到这徐二妹子,打从心里就喜欢她,马上定下这门亲事。谁知徐家怕容貌丑陋的徐大姑娘嫁不出去,到拜堂时,用徐大姑娘顶上去。米已成炊,张恨水不幸娶了位丑妻抱恨终生。
婚后,夫妻感情一直不好,但抗战前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南京,张恨水都把她带在身边,从来不曾难为她,尽了丈夫应尽的一切责任。
徐文淑1958年在安庆因脑溢血去世,张恨水除寄去700元安葬费外,还派孩子专程回去料理后事。
再娶又不如意
1923年,张恨水在北京《益世报》社工作。有一次看到一个15岁小姑娘在路边痛哭,且脸黄肌瘦,衣衫褴褛,觉得她很可怜,就走上前问她的身世。原来,她叫胡秋霞,四川人,幼年被拐卖到北京。
张恨水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就用钱替她赎身,还和她结婚。
胡秋霞不识字,性格刚烈,喜欢喝酒,喝醉了就大吵大闹, 吵得天翻地覆、家无宁日。即使这样,张恨水觉得她心地善良,也不大计较,但他内心是极痛苦的。
娶个娇妻周淑云
1929年,张恨水的成名著作《啼笑因缘》问世,轰动大江南北。有一名叫周淑云的女中学生对张恨水特别倾慕,两人一见钟情,这时年过36岁的张恨水才找到真正的爱情。
1931年,张恨水和周淑云结婚,婚后张恨水替她改名周南。这位周小姐貌若天仙,能歌善舞,而且能理家务,深得婆婆疼爱,张恨水心目中的佳人,大概就是这个类型的吧?
1932年,张、周参加义演救灾,周南扮演《女起解》中的苏三,张恨水扮演崇公道,轰动一时。抗战期间,他们在破旧的茅屋中,度过了艰苦的岁月,但仍恩爱非常。
1959年10月,周南45岁,患癌症逝世,张恨水悲痛欲绝,并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两首如下:
二十八年学画眉,
一双游履合欢枝;
而今踯躅秋坟里,
八宝山前日暮时。
太液池边翠叶柳,
惹人春意立栏杆。
如人细柳托湖山,
令人步步想周南。
张恨水深爱周南,但对其余两个妻子也不坏。抗战前3个妻子同他组成一家庭,却也和睦相处,大家都啧噴称奇。
发表《啼笑因缘》前后
1929年,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主编严独鹤到北京游览,知道张恨水是北京人所喜爱的作家,又从报上读到他的小说,就请人介绍,约他给《新闻报》写一个长篇。他答应了,拟好故事梗概,取名《啼笑因缘》,稿子陆续寄出。
当第一部分寄去后,似乎并未得到重视,搁置了5个月,才开始刊载。这一炮打得响亮,《啼笑因缘》很快就成为家传户诵的读物。
《新闻报》是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报纸。长篇小说,在它是聊备一格,与印数多少似是无关的。谁知登了《啼笑因缘》,销数猛增,广告客户纷纷要求靠近小说的位置。张恨水成为《新闻报》的财神、读者的偶像。以前《新闻报》连载小说,是由所谓“名家”轮流执笔的;自此以后,这个席位却为他包办了。陆续发表的有《太平花》、《现代青年》、《燕归来》、《夜深沉》、《秦淮世家》、《水浒新传》等长篇,一直到上海被日寇占领和内陆邮件不通时为止。
“刘德柱”是谁?
《啼笑因缘》的主要情节是写刘德柱司令和沈凤喜的故事。张恨水说:沈凤喜是有模特儿,刘将军则是在许多军阀中, 抽取其共性塑造的。
《啼笑因缘》描写大军阀的构思,涉及几年前北京城发生的一场风波:
一个退出政治舞台在北京“纳福”的老官僚,有两位经常出入交际场中千骄百媚的女公主,一次如往常坐小汽车到东安市场购物,突然一辆更豪华的小汽车停在她俩的身旁,几个军人把两位小姐强據上车。光天化日之下,强據“官僚”千金,这还了得?于是小姐的随从坐车穷追不舍,结果眼巴巴看着她们被提入一所卫兵伫立、戒备森严的大军阀公馆,却无力相救。“官僚”四处托人救小姐,但众人慑于军阀的权威,哪敢相助?大军阀饱尝兽欲后,第三天才把两位小姐送回府,并写了一封感谢信,此事风传整个北京城,大军阀呼之欲出。
1931年《啼笑因缘》出单行本后,张学良曾派副官专程到北京把张恨水请到奉天,因为他怀疑书中的“刘德柱司令”是影射其父亲张作霖。到达奉天的当天晩上,张学良在为张恨水接风洗尘的宴会上,问到《啼笑因缘》的创作经过, 张恨水说,刘将军是许多军阀中,抽取其共性塑造的。张学良一笑了之。
二人本就认识,因为张恨水名著《春明外史》中,有一位姓韩的正面人物是以张学良作模特儿写的。张学良曾授张恨水一个挂名拿薪的“参事”职位,以示关怀。
“沈凤喜”的构思
沈凤喜这个女主角的构思,以两件真人真事为根据。
1929年5月底,张恨水在北京路过钟楼时,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小姑娘在天桥边击鼓说书,她身边一位面黄肌瘦的中年人坐在天桥的石阶上卖力地弹三弦。张恨水走近看了片刻,只见观众三两人,使他感到下层人民生活实在太苦。这就是《啼笑因缘》第一章描写沈凤喜和她叔叔沈三玄在天桥一个僻静处唱大鼓书的原始材料。
1925年,张恨水和张友鸾应新闻记者门觉夫之请,去听他义女高翠兰在四海升平园说大鼓书的事情。高翠兰貌美如花,且嗓门好,说书时感情丰富,听众甚踊跃。那天照旧全场爆满,高翠兰讲到高潮处,全场鸦雀无声。突然一个田旅长带着几名大兵冲上台,把高翠兰抢走,全场哗然,门觉夫更是气愤填膺,表示要为义女打官司, 控告田旅长。
谁知隔了几天,门觉夫在照像馆橱窗里,看到田旅长和高翠兰的结婚照,两人笑容可掬似情投意合。但高家本把女儿作为摇钱树,所以不甘损失,告田旅长一状,田旅长被判刑一年。高翠兰回到父母身边,继续说大鼓,但郁郁寡欢,原来在思念田旅长,这也是怪事。
《啼笑因缘》拍电影闹出双胎
1930年3月17日,《啼笑因缘》开始在《新闻报》连载,直至11月13日连载完毕。1931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抢先购得《啼笑因缘》摄制权,并派洪深专程去美国购买最先进的电影摄影器材,还高薪聘请著名电影明星胡蝶、郑小秋担任主角,可谓落足本钱,拍成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有一家财雄势大的大华电影社也要拍《啼笑因缘》,闹了个双胞胎,为了争夺影片摄制专有权,明星电影公司特聘请章士钊等7位上海第一流的律师来和大华电影社打官司。
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 惟有请上海黑社会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出面调停,大华停拍,明星公司取得专有权。经过这一闹,《啼笑因缘》的身价更高了。
《啼笑因缘》续集的故事
《啼笑因缘》正集廿二回,写到沈凤喜入疯人院,关秀姑随父出走,何丽娜和樊家树进入“相爱的初程”为止。但读者纷纷写信给张恨水,要求张恨水写续集,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来个大团圆结局。张恨水考虑再三说:“不能续,不必续,也不敢续。”因为此书太畅销,于是鸳鸯蝴蝶派文人啼红馆主、无无室主、徐哲身等未得张恨水同意,写了《续啼笑因缘》、《新啼笑因缘》、《反啼笑因缘》等,均离题万里,令张恨水啼笑皆非。
1933年,张恨水迫于无奈,写《啼笑因缘》续集十回,写关秀姑、沈凤喜等都死了,使外人续无可续。只留下樊家树、何丽娜一对情侶。
这时“九· 一八”事变发生,日本鬼子大举进攻中国,国难当头,人民对才子佳人的故事已不感兴趣,社会上的舆论转向抗日救国。于是张恨水把笔一转,在续集中写关氏父女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为国捐躯;军阀旅长沈国英毁家纾难, 死在战场;何丽娜、樊家树也办起化学军用品制造厂,为抗战服务。
在《啼笑因缘》的前二十回,那些才子佳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突然在续集中冲锋陷阵,为国捐躯,这种转变,实难令人信服。后来张恨水自己也承认勉强写这个续集是错误的,如果要宣传抗日,大可另写—部小说。
美艳少妇三顾张家
《啼笑因缘》出版后,张恨水成为无数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有一天,一个打扮高贵入时的美丽少妇来到张恨水家门,要见张恨水,张家仆人老王说张不在,她听后感到很失望,便从衣袋里掏出一封香气浓郁的信,请老王转交张恨水。
张恨水回家后,拆开信一看,原来是首情诗,流露她对张恨水的满怀痴情。张看后,骂了一句“真是疯子”,就丢到字纸篓里。
过不了几天,这位少妇再来张家,接待她的是张恨水的大妹子,告诉她张恨水出去了。她听后失望之情比上回尤甚,眼眶聚着泪水,徘徊了一阵,再掏出一封信,请张大妹子转交张恨水。张大妹子等她走后,偷偷拆开信来看,原来里面是一条洒满进口香水的绸手绢。
又过了好几个月,她乘小汽车来到张恨水家,张恨水仍然不在。她完全失望了,惟有托张家仆人老王把一支刻着“赠张恨水先生”的象牙杆子毛笔转交张恨水,并说自己将要离开北京城,再也见不到张恨水了,说罢凄然流涕。
后来调査,才知道她是国民党一个高官的姨太太。她的遭遇和沈凤喜很相似,所以读了《啼笑因缘》后,感触很深, 顾影自怜。
鲁迅母亲也是“张恨水迷”
鲁迅的老母亲也是张恨水的热心读者。在《鲁迅书信集》中,人们可以读到:在1934年的5月至10月间,鲁迅5次给他母亲写信,都提到为她买张恨水小说的事。从信的意思看,显然是鲁母来信要鲁迅买书,如“十五日来信,前日收到。张恨水的小说,已托人去买了,大约不出一礼拜之内,当可由书局直接寄上”。鲁母接到书后,一看定价很贵的,大约很不安,于是鲁迅又写信解释:“张恨水的小说,定价虽贵,但……其实是不贵的。”“张恨水的小说,在世界书店本店去买是对折或六折,但贩到别处,就要卖十足了。”在鲁迅的日记中,也记有为他母亲买张恨水小说的事。
强烈的责任感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多数是在报纸上发表的。而报纸刊登长篇连载,最忌的是中断。有些作家偏偏犯这个毛病,报上常见“续稿未到暂停”字样。
张恨水注意到这一点,总不让自己的作品在连载中脱节。
在《金粉世家》自序中,他说:“当我写到《金粉世家》最后一页的时候,家里遭了一件不幸的事件,我'最小偏怜’岁半的女孩子康儿,她害猩红热死了。我虽二十分的负责任,在这样大结束的时候,实在不能按住悲恸和书中人去收场,没有法子,只好让发表的报纸,停登一天。过了 24小时以后,究竟为责任的关系,把最后一页作完了。” 一部连载五、六年的作品,因为作者死了女儿,只中断一天,责任感多么强烈!
为抗战出力
“九· 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热潮。强烈的爱国心使张恨水创作的内容大变。他在诗、文中宣传抗日,而且从1931年开始写抗日小说。
他在自己的短篛小说集《弯弓集》序中说:“吾不文,然吾因以作小说为业,深知小说之不以国难而停,更于其间,略进吾一点鼓励民气之意,则亦可稍稍自慰矣。”
《弯弓集》中有他的一首《健儿词》,且录下供读者欣赏:
含笑辞家上马呼,
者番不算好头颅;
一腔热血沙场洒,
要洗关东万里图。
张恨水晚年际遇
1949年大陆解放后,张恨水身体一直不大好。当年夏天, 他忽然患脑溢血,瘫痪在床,丧失了工作能力。以后病情好转,获聘为文化部顾问,应邀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和全国作家协会,并恢复写作。
1955年,他出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这一时期,除了修订现版《秋红》、《啼笑因缘》、《魍魉世界》、《五子登科》等旧作外,张恨水还改写历史故事《梁山伯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磨镜记》、《孔雀东南飞》、《陈三五娘》等,同时为海外报刊撰写小说、杂文、游记等。
1959年,张恨水病情加重,完全丧失写作能力;1967 年初,因脑溢血逝世,享年73 岁。
张恨水创作生涯50年,约写了三千万字,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
不是鸳鸯蝴蝶派
1931年7月,鲁迅发表《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文中提到“鸳鸯蝴蝶派”,于是人们就指那些专写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作家为鸳鸯蝴蝶派。那个流派脱离实际,是文学史上的一股逆流。张恨水也被某些人纳入那个流派。他不服这样的“裁决”,曾经提出抗议:“五四运动以后,本来对一切非新文艺形式的文字,完全予以否定了的。而章回小说,不论它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内容如何,当时都是指为鸳鸯蝴蝶派。有些朋友甘心作鸳鸯蝴蝶派?而我对于这个,也没有加以回答。我想,事实最为雄辩,让事实来答复这些吧!”
对张恨水的评价,一直是不公正的,甚至是歪曲的。他的作品,不但不是黄色小说,也不是什么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他自成一家。凭他的百来部小说,如果要列为流派,就叫“张恨水派”也未尝不可。
“张恨水学术研讨会”
前些时候,在张恨水老家安徽省潜山县召开“张恨水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八十多人, 提交论文30篇。
张恨水的子女:在美国的明明,香港的容蓉,北京的张伍也参加了硏究会。
张恨水的长女明明是画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大陆来香港定居,居港期间,写有《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一书出版,后于1979年赴美。她说:“家父逝世21年后,我们回故乡参加第一次家父的学术讨论会,心情当然激动。会议上,大家肯定家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关于他的硏究,不仅仅停留在辩诬和平反阶段,而且进入历史的客观的、较为系统的研讨阶段,这是我们一开始没有预料到的。”所谓辩诬和评反,就是指扣在张恨水头上长达半个世纪的“鸳鸯蝴蝶派”的帽子,在他逝世21年后终于除下。
参加这次研究会的学者认为,张恨水“写了中国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人间喜剧”,“他创造了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但他走出了国界,今天世界上很多人在硏究他”。对于这样一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却很少提到他,这是不公正的。
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在潜山县城北边太平塔下县博物馆中新辟了“张恨水纪念馆”,由张恨水生前好友张友渔题写馆名。许多报刊、遗物、图片记录了馆主辛勤多姿的一生。
啼笑因缘 封面
作者简介:李远荣,祖籍福建省南安市。1973年到香港定居至今。在港期间默默耕耘,热心写作,发表作品800万言,专著20本。散文诗《承诺》荣获1998年中国散文诗征文比赛优秀奖;人物传记《李光前传》名列1998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十大畅销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文联常务副主席、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监事长、香港作家联会秘书长、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名誉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