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叛唐(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六)

杨钊认为预卜吉凶的图谶中有“金刀”二字不吉利,就上奏要改名,玄宗赐名国忠,于是杨钊就成了杨国忠。

杨国忠原本落泊于四川,后来因为鲜于仲通的赏识而来到了京城,得了荣华富贵,于是很感激鲜于氏,就推荐他为剑南节度使。然而鲜于仲通却性情急躁,不会怀柔安抚,结果失掉了蛮夷之心。

按照过去的惯例,南诏王经常会带着妻子一起晋见驻守当地的都督。结果每次他们经过云南时,云南太守张虔陀都要奸污他的妻子,还索取财物。南诏王閤罗凤不答应,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向朝廷诬报他的罪过。閤罗凤十分愤慨,于是发兵反叛。蛮兵很快攻陷了云南郡,杀死了张虔陀,攻占了原来归附于唐朝的西南夷的三十二个州。

天宝十年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讨伐南诏蛮。不料却在泸水南被南诏国打得大败。当时,鲜于仲通把八万大军分成两路,分别从戎州和巂州出发,分别到曲州和靖州。南诏王閤罗凤派使者前去向鲜于仲通谢罪,并表示愿意归还所掠夺俘获的物资和人口,并替朝廷修筑好云南城再撤退,他说:“现在吐蕃大兵压境,如果不允许我求和,我将不得不归附吐蕃,这样云南就不再是唐朝的了。(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鲜于仲通不答应,囚禁了閤罗凤派来的使者,然后继续进兵。到了西洱河,唐军和閤罗凤的军队交战,唐兵大败,士卒死了六万余人,鲜于仲通也差一点战死。杨国忠是鲜于仲通的后台,他虽接到报告,却掩盖了败军的事实,仍然为鲜于仲通记下战功。閤罗凤把唐军士卒的尸体收敛起来,筑成一座高大的山丘,供人观看,同时向北向吐蕃称臣。蛮语称弟弟为“钟”,吐蕃就称閤罗凤为“赞普钟”,号为东帝,并授给他金印。閤罗凤在都城门口镌刻一座石碑,上面写明自己叛唐是出于无奈,并说:“我们南诏世世代代臣服于唐朝,接受唐朝的封爵,后世还是要归附唐朝的,到那时可向唐朝的使者指示此碑,知道我背叛唐朝并不是出于本心的愿望。(我世世事唐,受其封爵,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力量较弱的少数民族是愿意归附一个强大政权的,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人叛乱后,朝廷派个使者就可以平定。反过来说,这些愿意归附的小政权为什么会反叛?恐怕就是边疆大吏的问题了。

(0)

相关推荐

  • 论国民士气七章三十七节:唐帝国贪官逼反南诏,唐又一噩梦开始

    就在高仙芝率领唐帝国军队,与吐蕃王国在西域争雄之际,公元750年,唐帝国云南郡郡长张虔陀因贪婪暴戾,将南诏王国逼反.南诏王国国王阁罗凤起兵,攻陷云南郡郡城,诛杀张虔陀,占领唐帝国设立的三十二个羁縻州. ...

  • 赵鸿昌:浅议《全唐文》里的南诏史料

    老一辈史学工作者都评价<全唐文>是唐史研究的一部资料宝库.尊其对云南史或者具体说对南诏史的研究来讲,也是一部珍贵的资料宝库.已故历史学家方国瑜在<云南地方史讲义·云南史籍目录解题&g ...

  • 第十六回 老来昏庸信胡狼(16.4)

    原来大唐为牵制吐蕃,以前一直扶持南诏国,导致南诏势力得以日益坐大.大唐见状后,怕其不服管制,又企图对其加以控制.天宝七年(西元748年),南诏王皮逻阁死,阁罗凤袭云南王位.姚州都督张虔陀企图利用阁罗凤 ...

  • 金庸笔下风景秀美的武侠之都,两大帝国先后在此跌份

    说起云南的流量之王,那必须是-- 大理!这里不仅有风光旖旎的苍山洱海.深邃悠远的佛塔古刹,还有悠闲舒缓的生活节奏. 加上古老的城镇和村落,以及四季色彩斑斓的田野,会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回到了我们的童 ...

  • 大理的“万人冢”里为何埋藏着数万唐军尸骨,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大理的"万人冢"里为何埋藏着数万唐军尸骨,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原创2021-07-22 17:43·历史战争 位于云南大理市下关镇有一个万人冢,墓冢前矗立着一座大理石墓碑,其上刻着 ...

  • 姚元崇说武皇(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六)

    有一天,武则天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周兴和来俊臣审理案件,经常牵连到朝中大臣,说他们参与谋反:国家有固定的法律,朕又怎么能违背!有时候我也怀疑一些案子的真实性,并为此指派亲信大 ...

  • 突厥默啜叛周(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二)

    阎知微.田归道一同受命出使突厥,去封阿史那默嗓为突厥可汗.阎知微中途遇到突厥使者,马上即送给他红袍和银带,并且上奏朝廷说:"突厥使者一到都城,就应当大设帷帐迎接他们.(虏使至都,宜大为供张. ...

  • 宋氏卖友求荣(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六)

    先前,少府监丞.弘农县人宋之问和他的弟弟兖州司仓宋之逊都因依附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被贬往岭南.兄弟二人逃回东都后,藏在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痛恨武三思和韦后的所作所为,每当他和亲 ...

  • 马怀素审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六)

    殿中侍御史景城县人王晙上奏为魏元忠申辩,宋璟对他说:"魏公已侥幸免死,现在您又来惹天子发怒,恐怕要倒霉啊!(魏公幸已得全,今子复冒威怒,得无狼狈乎!)"王晙说:"魏公忠正 ...

  • 胁从之人,请悉原之(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五)

    神功元年六月辛卯(二十七日),契丹刚刚平定,武皇下令,命河内王武懿宗.娄师德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几路到黄河以北各地安抚百姓.河内王武懿宗所到之处使用严刑峻法,百姓凡曾经被迫跟从契丹而后又回来的,武懿宗都 ...

  • 孙万荣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四)

    神功元年六月甲午(三十日),契丹孙万荣被家奴杀死. 孙万荣打败唐将王孝杰后,在柳城西北四百里处凭借险要地势筑城,留下老弱.妇女和所缴获的武器资财,派他的妹夫乙冤羽驻守.自己则继续率领精兵侵扰幽州地界. ...

  • 酷吏来俊臣之亡(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三)

    司仆少卿来俊臣仗势贪求女色,一发现官吏百姓的妻妾有长得漂亮的,就千方百计要抢过来.有时修他指使人罗织罪名告发某人,然后假传武皇的命令夺了他们的妻妾,类似先后罗织罪名所杀的人不计其数.自宰相以下,他按姓 ...

  • 刘思礼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一)

    箕州刺史刘思礼以前曾向术士张憬藏学相面之术.张憬藏说刘思礼今后的仕途会经历箕州刺史,并最终做到太师的高位.刘思礼心想,太师是大臣中非常显贵的位子,如果不是帝王的左膀右臂是不可能担任的.于是他便和洛州录 ...

  • 姚廷筠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六)

    御史中丞姚廷筠上奏,说:"近来各有关部门不是依据朝廷律令所规定的权限办理自己的事务,而是不论大事小事都一率奏请皇帝裁决.臣听说过君主任用臣下,臣下则应依法履行公务.陛下日理万机,纷繁的政务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