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梁: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颜建国《元朝东平学派》读后(下)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颜建国《元朝东平学派》读后(下)
文/陈国梁 东平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著名学者
【精彩看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黎明即起,笔耕不辍。自律坚守,整整三年,他把自己交给了学术与文化。“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终于献给了读者一本接近六百页41万字的厚书……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研究“郓学”“东平学派”他十几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读完《宋史》《金史》《元史》之后,他又读看了三橱子一桌子的同期文士诗文集。为撰写《元朝东平学派》,光笔记他就整理了4本多,14本样稿校改,41万字的书稿他来回耘耕了数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黎明即起,笔耕不辍。自律坚守,整整三年,他把自己交给了学术与文化。“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终于献给了读者一本接近六百页41万字的厚书。
无论际遇如何变化,生活总会给予坚守者以馈赠。是时间和汗水见证了作者的坚守与向上的影子。正如作者所说:《元朝东平学派》,会让读者明白再渺小的人都有追求的权力,都有实现伟大梦想的能力。
2020年1月17日,由北京长河文丛编委会和纳博士集团主办的“第三届长河文学奖”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应著名诗人马启代之邀,我陪同王庆海、颜建国两位先生前去领奖,王庆海先生的《年轮》获得优秀散文奖,颜建国先生的《元朝东平学派》获得优秀学术著作奖,真为他们骄傲和自豪。
4月20日下午,建国先生亲自送来他的新书《元朝东平学派》,我一读为快,顿觉眼界大开,仿佛我也寻到了一把打开“元朝东平学派”研究的金钥匙。掩卷深思,最想与大家分享的一节是《〈春秋〉家传李东轩》,记载了地地道道的东平人李昶的事迹。其父李世弼,“从外家受孙明复《春秋》,得其宗旨”(《元史·李昶传》)。
孙明复即孙复,泰山学派创始人。外家即东平刘挚家,刘挚的嫡传子孙在金代还生活在东平府。李昶幼承家学,曾著《春秋左氏遗意》。
金朝兴定二年(1218)父子同时参加廷试,李世弼中第三甲第三名,李昶以《春秋》中第二甲第二名,时人把他们父子比作汉之刘向刘歆,以为是千古科举传奇。“一纪不出门,三年不窥园”(耶律铸《寄李东轩》)。
古时“一纪”是十二年,耶律铸(耶律楚材之子,时任左丞相)在此诗中说,李昶辞官后回到东平隐居达十余年之久,在这样的困境里,李昶苦读经书,培养晚辈,有三年的时间不到园林游玩,可见其人超凡的自律能力。我想,《元朝东平学派》作者颜建国先生不也是李昶这样自律能力超强的文士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颜建国先生的新书《元朝东平学派》问世,实乃人生际遇之巧,也为千年东平文化长河之大幸。文化的魅力在于播种希望,温暖人心,催人奋进,衷心祝愿颜建国先生在文化研究的大道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陈国梁,著名学者,东平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泰安市教学能手,泰安市首届教科研学术带头人,东平县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