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柱:悟空出世对学生作文写作的启示

【写作漫谈】

悟空出世对学生作文写作的启示

文/李玉柱

【精彩看点】《西游记》为明朝吴承恩所著,孙悟空是最主要的人物,那么,他是不是吴承恩凭空想象出来的呢?为什么非得是一只猴子,而不是人或其他鸡鸭鹅狗呢……


唐僧西天去取经,后面跟着孙悟空。

孙悟空,本领大,腾云驾雾会变化。

…………

在我国,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一提孙悟空没有不知道的,几乎每个人都是听着孙悟空的故事、念着孙悟空的儿歌长大的,孙悟空一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更是给孩子们无穷的想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明朝吴承恩所著。那么孙悟空是不是吴承恩凭空想象出来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据考证,历史上,唐僧——玄奘取经确有其事,后来被民间演绎成了神奇的传说。

西游记故事在元代已经定型,元时磁州窑的唐僧取经枕上已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沙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形象。而这些形象,也非人们凭空想象,是有现实原型的。

据4月7日光明日报报道,近日,考古学家们,在中国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东千佛洞里,发现了一幅900多年前的壁画,上面描绘了玄奘师徒的形象,要比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还早300多年,成为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玄奘取经图”。

壁画主体是端坐的观音,神态自若,周边彩云环绕。画面右下角,是玄奘和徒弟。玄奘面容丰腴,身披袈裟,双手合十面向观音,沉静虔诚;而满脸猴气的徒弟,牵着马,手搭凉棚,好奇地眺望着观音,调皮的神态跃然壁上。

虽然整幅画面,观音的形象占据了较大部分,唐僧师徒形象相对较小,但从人物衣着,以及马背上看不到装经书的包裹、装经文的木盒等细节判断,壁画描绘的是玄奘取经途中的情景。

那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什么非得是一只猴子,而不是人或其他鸡鸭鹅狗呢?

我以为,首先,如果是人,就没有了故事性、传奇性;其二,猴子属于灵长类,是人的近亲,且生性聪明,能行人事,而鸡鸭鹅狗之类都不行。

君不见,从最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再到《西游记》等所有的神话类传说,无论是什么动物,都要幻化成人形才行,幻化成人,言人语,行人事,才能为人所信,才能教化人,这是文艺、文学功能初心的要求。这些话“翻译”成通俗的说法,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

说到最后,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中小学生为什么一见作文就发怵,觉得作文难,就是缺乏生活的实践,知识面过窄造成的。

现在的孩子,整天被囿于在书屋里,埋头在试卷中,没有生活实践,作文当然只能生编硬造,想象自然也不会出彩;只学习与考试相关的东西,知识面就太窄,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不丰富不说,还不能令人信服。

《西游记》是神话,但大家都愿意读它,孙悟空明知是虚构,但人们就是喜欢它,其原因,就是这个故事有真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其想象都是人们生活中的愿望:生活中有太多的假与骗,人们就想象自己有一双火眼金睛;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人们就想象自己能有七十二般变化;世界有太多的善,但也隐藏着诸多的恶,人们就想象着,“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所以要想让孩子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出好作文,就要让孩子走出书屋,回归生活,找到生活中的悟空原形,才会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才会放飞想象,让悟空腾云驾雾,入地上天……

让学生回归生活,拥抱自然,走进社会,不仅是培养他们写作的需要,更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必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