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干活的孩子,学习也不会太好,只可惜许多家长醉死也不愿相信
【平湖一柱 第1112期】
今年疫情,开学 延期,很多大学生都仍还过着史上最长的寒假。
有个亲戚,有一个上大二的男孩子,每天十点多才起床,除了吃饭,看点网课,就是卧在电脑前打游戏。
三月的乡村,有许多农活要干了,比如说给庄稼浇水、施肥。看着老两口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那么辛苦,邻居关切地说:“孩子不是在家里吗,怎么不让他来帮忙?”家长回答说:“他还小,不会干啊?”
“二十多了,一米八的大个子,搁过去该娶媳妇了,还小啊?”邻居打哈哈曰。
“他哪里干过活啊!再说,他还要上网课,不能耽误他的学习啊!”家长讪笑着解释。
是的,家长说得不错,这个孩子“真不会干活”,因为从小到大“他哪里干过活啊”,上小学前,没干过,自从上了学,家长更是不再让他干活了。
随着年龄的长大,家长实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想着让孩子帮下忙,孩子却说,“要学习了!”一说学习,家长再累也高兴。双休节假里,还要花钱送孩子去补习班。但最后高考,孩子成绩却是一塌糊涂,还很要面子的孩子,上个高职觉得丢脸,就去复课,结果复读一年,成绩依旧,仍是读了高职。
现在,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了,看着父母每天出力流汗,他心里却非常坦然,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二十多年如一日,早已习惯了。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这样。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他还是个孩子啊!”是我们家长不让孩子干活甚至成为孩子犯错的免责的借口,这样的念头几乎所有的家长脑中都曾闪现过,这样的话语是多少家长挂在嘴边的口头语。
父母为孩子付出很应该,但很多孩子并不领情,有时甚至抱怨父母的无能,抱怨自己为什么出身在这样的家庭?
曾有报道,有对夫妇,倾其所有送孩子到国外读书,孩子大学毕业回国,但每份工作都干不了一个星期就辞职:不是嫌脏,就是嫌累,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加班多,最后干脆猫在家里不出门了。父母劝他说出去再试试,他说,不用试了,外面没有他适合的工作。父母问他什么工作才适合他呢?他说,开公司,当老板啊!父母说,开公司需要多少钱啊!孩子说,至少100万吧!父母说我们供你上学把钱都花尽了,还欠了不少债呢,上哪里再筹100万开公司啊?孩子说,那是你们无能,与我无关了。
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都是因为家长从小的教育不当造成的——“穷家孩子富养”是祸根。由于对孩子的爱,我们家长,总是倾其所能为孩子创造一种“丰衣足食”的假相,让他们以为自己生活在“福囤”里,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游手好闲的公子哥习惯,并由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视野一天天开阔,他们不但没有任何的劳动观念,不具备任何的劳动技能,其享乐的欲望、需求却会一天天变大,当家庭财力无法再满足他们需求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感到父母“无能”,为生在如此贫穷的家里感到可耻,而他们却是忘了,自己是乌鸦站在煤堆上——不知道自己其实比父母还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