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胃病克星”,又是“补肾高手”!这种绿叶菜,小寒一定记得吃!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里,相信很多人都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放纵模式”,大鱼大肉吃了不少。现在假期结束,自然需要给自己换换口味,同时还得调理一下假日里负担过重的肠胃。
今天豆苗子就给大家推荐一种绿叶菜,它既有“胃病克星”之称,又可以升阳、补肾、降脂,很适合天冷时候食用,特别是明天小寒吃它正合适。这种蔬菜就是——茴香菜。
茴香菜的气味非常特别,《本草》有言“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回香”。于是不少人就把它当作了一种普通的香料来使用,殊不知茴香本身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蔬菜,具有很多养生保健功效。
茴香菜特殊的芳香气味来源于其中的茴香油,这种物质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
茴香菜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比较高,为1.6克/100克,高于芹菜茎(1.2克/100克),在润肠通便的同时还能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茴香菜中的一种化合物还可帮助缓解胃肠道痉挛,预防胀气。
因此,适当吃点茴香菜可起到不错的增进食欲、加速消化功效,特别适合节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
茴香菜有个特别之处在于别的蔬菜多为凉性,而它却是少有的温性蔬菜。中医认为它入胃经,有温胃暖胃的功效,可用于调理各种胃寒型胃病。胃部寒凉及因受寒发生腹泻的人,适当吃点茴香菜,可有效缓解不适。
中医典籍中提到茴香能“补命门不足”,其中命门指的是命门穴,它位于后腰,有缓解腰痛、治疗肾脏疾病等效,是补肾壮阳的要穴。
也就是说,吃茴香菜能起到温补肾阳、消散寒气的功效,冬季特别怕冷、手脚冰凉、容易感冒的人正好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茴香菜中含有一种叫茴香醚的物质,它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都能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可预防多种感染性腹泻,促进炎症及溃疡愈合。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常吃茴香菜能帮助减少体内的破骨细胞,有助于骨骼强健,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
茴香菜很适合和肉类一起烹调,去腥提香的同时还能解油腻、调血脂,所以很多家庭都会用它来和猪肉一起制成馅包饺子吃。
除此之外,茴香菜还可以拌菜、炒菜、炖汤,搭配上一些别的食材,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养生功效。
杏仁拌茴香
降血脂、控血糖
做法:甜杏仁先用水煮十分钟,茴香菜切碎备用。将甜杏仁和茴香菜按2:1的比例放入碗中,再加少许酱油和醋,拌匀后即可食用。
杏仁中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和茴香搭配能更好地调理人体内的血脂水平,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早上喝粥时用这道杏仁拌茴香做配菜,还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鲜茴香豆炒通脊
滋养神经
做法:猪里脊肉切成条状,加入料酒、胡椒粉、淀粉腌制片刻。锅内下入葱段、姜片,煸香后下入里脊肉,待肉变色后放入焯过水的蚕豆,再加入适量盐、糖调味,最后放入切成段的茴香菜,翻炒均匀后即可出锅。
这道菜中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左旋多巴等营养物质,这些成分都可滋养神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防治帕金森病。
茴香炒烤肉
暖身体、强免疫
做法:牛肉切成条,加葱姜水、老抽、生抽、甜面酱腌制10分钟。在平底锅底部铺上洗干净的鹅卵石,倒入适量油,小火加热5分钟后下入紫洋葱片和牛肉条,翻炒片刻后烹入绿茶水,再下入茴香菜,转大火翻炒,炒熟后即可出锅。
紫洋葱、茴香菜中都含有大量的槲皮素,可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防衰老,提升人体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茴香味辛性温,适合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人食用,而对于有手脚心发热、舌红少苔、口舌干燥、潮热盗汗等症状的阴虚火旺人群,则不适合吃。
此外,易过敏的人群也应谨慎食用。
茴香菜的气味比较浓郁,可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肠胃蠕动,如果长期大量食用反而容易导致胃部不适,达不到调养肠胃的目的。
茴香属于“光敏性蔬菜”,吃了之后最好不要马上暴露在阳光下,否则会更容易被晒黑,甚至还易造成光敏性皮炎。必须要出门时,需注意加强防晒保护。
每100克茴香含有186.3毫克钠,是同质量冬瓜的100倍,属于典型的高钠蔬菜,所以在烹调时应该少放甚至不放盐,以免升高血压、损伤血管。
茴香的种子就是超市调料货架上的小茴香,也叫茴香籽,不少朋友对它比茴香菜熟悉的多。
和茴香菜一样,小茴香也有较好的理气和胃、散寒止痛功效,特别是对下焦脘腹虚寒疼痛能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胃寒和肾阳虚的人群,平时还可以用它来外敷,效果也很不错。
做法:取20克小茴香和粗盐一起炒制,炒好后用布包好,放在肚脐的神阙穴上热敷半小时,早晚各一次。不用时布包应放置于干燥、通风处,注意防潮,每星期更换一次内料。
除了种子之外,茴香菜的根也有用处。将它和葱根、香菜根、白菜头、生姜等一起合煮,有发汗解表的功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低热、发冷、头痛等症状,一般人群服用还有助于预防感冒。
做法:取茴香根3~5克、葱根3~5克、香菜根3~5克、白菜头10~15克、生姜3~5片,加100毫升水煎煮2次服用可辅助治疗感冒。若想预防感冒,可以分3次喝,每天喝50毫升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