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讲义第15讲:并战计(二)
《三十六计》讲义第15讲:并战计(二)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并战计之假痴不癫、上屋抽梯。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假痴不癫”和“上屋抽梯”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探讨这两个计策的实质及在战争和博弈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假痴不癫”和“上屋抽梯”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假痴不癫,是指表面上装作痴呆、愚笨,而内心却非常清醒。喻指为了麻痹对方、掩人耳目,故意装作愚蠢、呆痴,迷惑对方、缓兵待机、后发制人的计谋。
此计包含三个含义:一是大智若愚;二是深藏若虚;三是愚兵之计。在军事上,指的是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原典】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雷屯也②。
【注释】
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卦彖辞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
屯,其义是萌芽,充满生的艰难。从卦形来看,九五居中得正,雄猛刚健,是上卦的主体,为全卦最有力者;下卦六二虽然也居中当位,但卦义既为萌芽,下卦的主体当是初九。以萌芽之初九,对刚健之九五,己方处于劣势,此卦若占敌我,九五为敌,初九为我,敌强我弱,实力悬殊;若占自己军队的吉凶,九五为士卒,初九是主帅,兵强帅弱,主帅难以左右士气。
屯卦的内卦为震为动,表明自己想有所行动,然而,草木初生之际非常柔弱,不能有所用,所以卦辞说“勿动有攸往”,意即切忌轻举妄动。上卦坎为险,下卦若动,必陷于危险之中。震即是动,动则取咎,不动则束手就擒,当此两难之际,只能静不露机:肢体不动,脑子可动;明里不动,暗中可动。
屯卦的象辞说:“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意思是说: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君子要象织布能手理顺纱线一样,暗中策划经营。
屯卦的反卦为蒙卦,覆屯为蒙,屯往蒙来,预示屯之前景的来卦可以用蒙卦为参考。蒙的意思是蒙昧、幼稚,暗示只能装成愚昧无知的样子,用装疯卖傻来逃脱“屯”的处境。
假痴不癫之计运用屯卦的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译文】
宁可假装糊涂而不采取行动,不可假冒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按照屯卦的卦象所示,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要不露声色,暗中策划经营。沉着冷静,深藏不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力待发一样。
【按语】
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
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或日: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
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钱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傥不如意,恐沮师,青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一掷,百钱旨面。于是举兵欢呼,声震林野,青亦大喜;顾左右。取百丁(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丁(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酬神取钱。”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祝视,乃两面钱也。
【解析】
假装不知道的,事实上却非常清楚;假装不行动的,事实上却是因为不可能行动,或者要等待时机,将来再行动。三国时,司马懿假装衰志病笃,使曹爽丧失警惕性,从而把曹爽杀死。他接受了孔明送来侮辱他的女用衣物头巾,故意上表请命。让魏主传谕坚守不战,从而使蜀军疲惫不堪。这些都是司马懿获得成功的原因。蜀将姜维九次进兵中原,明明知道不可以这样做,却偏偏要轻举妄动,就像个傻子,所以他失败了。
兵书上说:“所以善于作战的人打了胜仗,既没有足智多谋的名声,也不会显得英勇善战。”当进攻时机未到时,镇静得如同痴人一样。如果装作癫癫狂狂的,把战备工作搞得铺张扬厉,不仅会错失战机,而且会因为行动的混乱而招到大家的猜疑。所以,装作痴人的,必然胜利;装作癫狂的,必然失败。或者说:假痴可以对敌作战,也可以用于治军。
宋代,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风俗。北宋名将狄青征伐蛮族首领侬智高时,大军刚到桂林以南,他就假装拜神祷告说:“这次用兵,胜败没有把握。”于是自己拿了一百个制钱向神许愿:“如果能大胜敌人,这些钱仍在地上钱面都要向上。”左右官员都劝他别这样做:“如果钱掷得不如意,恐怕会影响士气。”狄青不听,在千余人的注视下,他突然挥手掷钱,结果一百个制钱全部是面朝上,于是全军欢呼,声音响彻山林原野。狄青也异常兴奋,回头命令左右侍从拿来一百个钉子,依照制钱分布的疏密,用钉子把它们逐个钉牢,盖上轻纱。狄青亲手加了封条,说:“等到凯旋归来,一定酬谢神灵,收回制钱。”后来,狄青平定了邕州,率领部队回来,按原先所说的那样,把钱取回。他的幕僚们一看,原来那些制钱两面都是一样的。
【计名探源】
假痴不癫计名是从民间俗语“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等转化而来。传说中的箕子佯狂,就是运用此计的一个典型。
假痴不癫,重点在一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
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世事。一日曹操请他喝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了几个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时一阵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经典案例】
实例一、出其不意灭东胡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
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又是杳无人烟之地,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杳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
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挡。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实例二、康熙装痴除鳌拜
康熙帝即位时才11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四个大臣中,鳌拜最为专权,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事。众人都敢怒不敢言。
康熙虽然年幼,但他从小就才华出众,他觉得鳌拜处处与自己作对,是个心腹大患,必须想办法除掉他。他把一些满洲贵族的子弟召来宫中练习武艺,作为自己的亲信侍卫。
鳌拜大权独揽,谨防有实力的大臣接近康熙,并不断派人观察康熙的一举一动,不让康熙羽翼丰满,要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这样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看见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游戏,并不觉得对自己有何威胁,反而认为康熙胸无大志,只知道玩耍,便放松了警惕。
一次鳌拜称病,好久不来朝拜皇帝,康熙便亲自来到鳌拜府中探听虚实。他径直来到鳌拜的卧室,发现鳌拜在席子底下藏有利刃,知道鳌拜心怀叵测。但他很沉得住气,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安抚说:“满洲勇士,身不离刀,乃是本色。”鳌拜听了,觉得康熙是个小糊涂虫,便完全放松了警惕,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康熙回宫后,就把那帮孩子找来,说:“大清朝已处于危急关头,你们听我的,还是听鳌拜的?”那些孩子早就不满鳌拜欺上压下的行为,个个义愤填膺地说道:“我们听从皇上的!”一天,康熙召鳌拜进宫来,说有要事相商,鳌拜不知是计,便大摇大摆地来见皇帝。康熙便命那些孩子玩摔跤游戏给鳌拜看。孩子们玩着玩着,一个个跌打翻滚地到了鳌拜身前,这个抱腿,那个揿手,一个抓住头,一个揽住腰,顿时将鳌拜掀翻在地。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力大无穷,他猛一挣扎,那些孩子便都被他绊翻在地。但这些孩子都忠于康熙,尽管敌不过鳌拜,仍死命纠缠住他不放。正在这紧急关头,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进鳌拜的胸中,孩子们一拥而上,将鳌拜擒住。康熙当即宣告:鳌拜谋反,令监禁听审。
康熙巧妙地剪除了权臣鳌拜和他的党羽,自己亲政。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平息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威震欧亚,在位60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学习札记】
静不露机云雷屯,待时蓄势匿刚劲。
装疯卖傻图远志,深藏若虚锋芒隐。
青梅煮酒诈雷惊,箕子佯狂幸保命。
韬光养晦智若愚,兵行诡道树雄心。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上屋抽梯,原意为送人上了楼之后拿掉梯子,这样就使人无法再下来。比喻诱使他人上前而断其后路,使人处于困境,即怂恿人上当受骗的意思。
上屋抽梯之计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断其后路;二是断其援应;三是破釜沉舟。在抽梯时,既要及时快捷,又要讲究技巧。在军事上,泛指引诱敌人前来取利,并待其深入,要用迂回包围等方法断其后路,以迫使其就范的计谋。
【原典】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当也②。
【注释】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②遇毒,位不当也:语出《易经.噬嗑》卦。噬嗑卦为异卦相叠(震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震为雷,是既打雷,又闪电,威严得很。离为阴卦,震为阳卦,是阴阳相济,刚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并用,严明结合,故卦名为“噬嗑”。
噬嗑卦六三爻的象辞:“遇毒,位不当也。”本是说,抢腊肉中了毒,因为六三阴爻于阳位,是位不当。引申为不称职,或干了越轨的事。当“吃腊肉遇毒”之际,应迅速将口中之肉吐出,否则阴爻变阳,噬嗑变离,那时必将悔之莫及。
上屋抽梯之计噬嗑卦六三爻象辞为主占,重点参考离卦。离,又可引申为“附着”的含义。因为离为日,日附着天;离为火,火附着于木。太阳与火,附丽于天空与木柴,本来是光明美丽的征象,但由噬嗑变来的附着,其形象为张大了嘴,满口毒肉,想吐又吐不出。
噬嗑卦的卦辞“亨,利用狱”,意即亨通。六三爻辞又是“小吝,无咎”。表明敌人极有可能上小当、学大乖。“离”有遭祸、附着的含义,“离”还有离别、分离之意,是从“附着”引申出来的。亦即若即若离。既要让贪欲者觉得猎物在望,又不要让他太容易得手,这样就会使他欲火中烧,穷追猛赶,离开大本营越来越远。等到诱敌深入,使其前无应后无援,敌人便陷入了死地。活像离卦的卦形:两根硬骨头卡住了咽喉要道。
上屋抽梯之计使用时要善于变通。如对性贪之敌,示利诱之;情骄之敌,示弱诱之;将愚而不知机变者,设伏而诱之等等。
【译文】
给敌人某些方便,或者用某种利益做为诱饵,如金钱、军事中的调动破绽等等,进而诱导敌人进入我方早已设好的圈套,然后封锁切断他的后路,最终把他陷于绝境之地。这就像引贪吃而抢夺有毒的事物一样,索取本不应得到的利益而带来的苦果。
【按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解析】
所谓唆使,就是用小利去引诱。如果只有小利引诱,而不大开方便之门,那敌人或许会犹豫不动。因此,凡用上屋抽梯之计的,必须先安置好梯子;如果已经有了梯子,就要设法让敌人注意到。比如南北朝时,前秦苻坚称帝,将军慕容垂、姚苌等人怂恿苻坚南下入侵晋国,以便自己乘机独立。苻坚上了他们的当,全师南下,大败于淝水。
使用上屋抽梯之计的关键有两点:一方面是诱其上房,另一点是抽梯断桥。此计按使用方式、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再进行细分,进而可分为:引君入瓮、过河拆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无论是那个分支,最关键在于引诱,而引诱的关键则是饵,下什么样的饵钓什么样的鱼,所以钓鱼之前用充分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鱼,有什么喜好,才能对症下药。安放梯子,有很大学问,对性贪之敌,则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则以示我方之弱以惑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则设下埋仗以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情况,巧妙地安放梯子,致敌中计。
【计名探源】
“上屋抽梯”从历史故事中概括而出。其原意是强迫对方作秘密谈话。后汉末,刘表的长子刘琦,不容于后母,常请诸葛亮指示自安的办法,诸葛亮不答应。一天,二人同上高楼,刘琦暗中叫人把梯子抽掉,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便以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姬谋害太子申生、重耳的事例指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恍然大悟,便请求父亲把他派往江夏,避开后母的毒害。此处用作计名,是指诱敌深入后,切断其归路,使其覆灭。
《孙子兵法》中最早出现“去梯”之说。《孙子·九地篇》:“帅兴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队伍置于有进无退之地,破釜沉舟,迫使士兵同敌人决一死战。
【经典案例】
实例一、韩信井陉破赵军
秦朝灭亡之后,各路诸侯纷纷逐鹿中原。战到最后,就只剩项羽和刘邦的势力最为强大,其他诸侯纷纷寻找靠山。其中有个赵王歇就投靠了项羽。刘邦为了削弱项王的力量,令韩信、张耳率两万精兵去攻打赵王歇。
当赵王歇得到此消息后,亲率大军驻守井陉,准备迎敌韩信。韩信可谓是足智多谋,在分析了军力对比和地方将领赵王歇的性格后,定下妙计。一为引蛇出洞,一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为关门捉贼,合在一起为反客为主。
一切布置妥当,第二天一早,韩信便在营中擂其战鼓,亲率大军向井陉杀来;对面的赵军主帅陈余更是早有准备,立刻下令迎击。韩信按事先的部署,令部队且战且退,并故意遗留下了大量的武器。陈余见韩信大败,急令全军追击。
当韩信带着败退下来的队伍撤到河边,与早已等待在这儿的张耳合兵一处。韩信对全体将士进行了最后动员:“将士们,我们的前边是滔滔河水,后面又有十几万大军的追击,我们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
士兵们看到已经无路可走,个个精神抖擞、奋勇争先,嗷嗷直叫地要与赵军拼个鱼死网破。果不其然,韩信大军锐不可当,杀得赵军丢盔弃甲,一派狼藉。赵军主帅陈余忙下令收兵,可当他们退到自己营账前,却发现大营已经易主。惊魂未定的赵军,遭打前后夹击,一败涂地,陈余阵亡,赵王歇被擒,二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实例二、赵匡胤赐酒释兵权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的办法,设家宴请众功臣到位。
正当大家酒醉饭足之时,赵匡胤忽然站起来,阴沉着脸对大家说:“自从我当上皇帝后,我日夜难以安宁。还是你们好,自由自在的。”,众将说:“如今太平天下,谁还敢威胁您的皇位呢。”。赵匡胤说:“你们肯定是忠诚于我的,但不能保证,你们的部下要拥立你等为王,是由不得你们了。”。众人一听,他话里有话,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忙问:“那我们如何是好呢?”,赵匡胤接着说:“你们若能平静地安享荣华富贵,不问国事、免除国事的纷争,是最好不过了。各位要能卸甲归田,我会赐许多的财宝给你们,让大家颐享天年。否则的话,大家的个人安危,我就不能保障了。”
众将领听罢这一席软中带硬的话语,觉得这无疑是一顿“鸿门宴”,尽管十分不甘心,但为了保命,只能纷纷告老还乡去了。自此,赵匡胤不费一枪一弹,不冤杀一人,他的皇位如愿稳定下来。
【学习札记】
火雷噬嗑示威严,刚柔相济假以便。
诱敌深入扼咽喉,截断归途断其援。
刘琦问计高楼悬,宋祖释权酒酣间。
恩威并用迫就范,破釜沉舟霸王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