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可惜大多数人不知道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老人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是略带夸张的感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并非没有道理。

其实,现在老人说的话,大多是古人总结而来的,而在明代冯梦龙的著作《智囊全集》中,就囊括了颇多的类似案例。

老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同样听着很夸张,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它依然成为了许多人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虽然常听,但是很少人听说过这句话的下半句,在《智囊全集》中,冯梦龙就直接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云蕴含的人生智慧,丝毫不逊色于前半句!只可惜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这前半句:举头三尺有神明!

自古以来就有信奉神灵的习俗,一旦在人生路上遇到了困难,人们第一选择通常就是去求助神灵,因而我们会发现,寺庙香烟鼎盛,就是在用上香的方式祈福。

而这种对于神灵的信仰,进而浓缩成“举头三尺有神明”。也是在告诫后世之人,我们做人做事都应该负责人,对得起自己,因为抬头会有神灵在监督你。

而在《智囊全集》中,冯梦龙点出来了,这句话的下半句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这下半句其实还有一个典故。

古代有一个叫做叶存仁的官员,他为官仁爱,爱护百姓,为官十几年,做了不少好事让百姓受益。就在他因为即将退休之际,下属送给他了一叶扁舟。

这就充分的表现出了,下属对于他的美好祝福,但是叶存仁却拒绝了,随后便做了一首诗送于下属,其中有一句便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就是因为这句话其中蕴含的深层智慧,后世之人就将此合并成了一句,收录在《智囊全集》中。

意在告诉我们,我们为人处世,都应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光明磊落,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当年曾国藩在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感慨万分,更是将此书时常放在枕边,每晚都要阅读几遍提醒自己。

千古大帝康熙、乾隆将它称为“国之利器”,在治国安邦中充分利用其中智慧,倍加珍爱,只准内部传阅;

一代名臣纪晓岚将它倒背如流,遂练就铁齿铜牙,妙语连珠……

王健林就将其列入书单,推荐给万达高层,从古人智慧中学习职场用人诀窍,加强个人修养。

《智囊全集》记载了从先秦到明代的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包括全部正史和笔记、野史,不仅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谋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机智,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冯梦龙在写这本《智囊全集》时,就说:“天下无余智”,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

有人说,如果只读一本书,能让你变得通达明智,非《智囊全集》莫属。

但凡后世人,汲取中华智慧,习得为人处世都绕不过他。

它是一本实实在在看后可以培养智慧的书籍。

智囊中的故事虽然多,却不是长篇大论,内容精悍,多则几百字,短的按文言文字数算还不到100字,短短几分钟,便可轻松阅读数则古人智慧典例。

这本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取自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均有史实依据,绝非胡编乱造,取材丰富,也因此又被称为“小资治通鉴”。

有人说这套书,学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趋吉避害。

读书获智,重在能读懂、读通,所以读哪个版本也很重要。要是全都是文言文,我们不太能看懂。

因此,我我特地挑选的这个版本《智囊全集》,完整地收纳了冯梦龙的点评,还特别由中华文化大讲堂做了注释、讲解,所以对比其他版本注释要更详尽也更容易读懂。

它将原版故事完完整整收录进去,并且每当给你讲完一个故事时,冯梦龙还会对这个故事进行评论,

总叙、分叙,各篇之后的评语,文中的夹批,全部都最直接、最集中地表达了冯梦龙的政治态度、人生价值和爱憎之情,是研究冯梦龙思想的第一手材料。

这样不仅帮你们由浅入深的讲解了故事背后的道理,并且还做到了原文与解读相辅相成,通篇读下来更容易将智慧吃透、理通,熔炼于心,并运用于现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