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普通人如何学中医(学中医应该从哪开始)
中医学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远的原因,有一点应当提及的是,中华文化成就、总结和传承了中医学理论,反过来中医学理论又充实了中华文化。
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医家有先从士儒之学而后转学中医的,如皇甫谧、朱丹溪;有既是政府官员又懂医学的,如王冰、徐大椿,而且大都有医著传世。这种现象与中国文化同中国医学在某些典籍中相互串联不无关系,以致当时在文人中流传有“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理”之训。也许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以前一些文人往往把中医学作为业余爱好学习、玩味。
其实,中医学除了解释人体生理、病理与疾病治疗外,其内容还包括古代的天文、地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古汉语学等。我们学习它,除了自我养生祛病外,还会学到其中蕴含的众多国学知识。所以若有闲情逸趣,不妨以此研究之。
——文字选自《诊余絮语》,孙嘉霓
对中医的感性认识
中医至少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西化的中医,按照西医病名、化验单来看病,药也没有什么汤头,堆彻起来的中药没有君臣佐使的章法,不但治疗常常无效,而且可能加重病情。
二是时方中医:这些中医常常是师带徒或是家传中医,开药有汤头,有时也用经方做基础方打底。治疗效果还不错,老病人挺多。但时方中医的问题是,慢性病不能停药,停药后必复发。其次是对大病、重病特别是肿瘤,手段有限,连让病情稳定都非常困难,所以时方中医的观点是让肿瘤病人先手术,同时用中药调理。治疗感冒无法一剂药解决问题
三是经方中医:这类中医是真正的中医,他们按照六经辩证来分析患者病情,辩证准,常常患者喝第一碗药,就可以感觉到中药的神奇疗效;治疗哪怕是可怕的肿瘤,如果辩证准,病情一样一下子就被控制。治疗感冒等外感病,一般都是一剂药或两剂药搞定。这类中医已经非常稀缺,如美国倪海厦老师、北京的武国忠医师、陈明老师,南京的黄煌老师等。但我亦看到经方中医在加减处方、变方时,患者病情常会反复。
有了对中医的感性认识,便可确立学习中医的方向,学习经方中医,用六经辩证。
学中医的第一口奶
学习的动力是需要,如果没有强烈的渴求作为支撑,通常很少会热爱和精深一门知识。
在中医门诊看了两年,我开始自学经方中医,首先学习的是《伤寒论》。学习的第一本书是刘渡舟老先生编写的《伤寒十四讲》,其次是到中医药大学听陈明老师讲《伤寒论》。
我在学习伤寒论不到十天时,即用桂枝汤原方一剂治愈邻居自汗不止的小伙子;一周后我用柴胡桂枝汤两剂治愈了邻居需要动手术的胆结石患者,这对我真是太震撼了!为什么说学习中医第一口奶非常重要?这两个病例让我坚信经方原方不加减就可以治愈现代的疾病!这口奶太重要了,因为现在的经方中医,在教学生时,都在告诉学生如何加减,有了这口奶,我就不会被误导。现在的经方中医都在实践经方的合方、经方合时方、经方加减时,我却更尊重经方之原方,在自己、家人、朋友中实践经方原方治病的疗效。
虽然有经方家认为,我是运气好,能碰上符合经方原方的病例,但我坚信经方原方有更好的疗效,因为我已经实践了100多例患者的治疗,其效如神!
学中医的第一步
学中医自然要读中医书籍,而中医书籍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入门读物和有序的阅读,无疑是关系到时间和成效的。
1、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是中医理论的总框架,从这本书开始,首先使我们了解中医是如何阐述人体的生理、疾病的发生和对疾病的认识的。书中提到的中医名词、术语将充斥于所有的中医书籍中,故先读懂此书,后来便知其所指。由于中医学充斥着古代的哲学思想,很抽象,而整体观和逻辑性又很强,所以我们读它时仅凭文字直解是不透彻的,而要将它立体化地思维、推演,不仅要达到融会贯通,还要能运用自如。
2、中药类
通过历代的发掘整理,目前的中药已达1 万余种,而现今的一些中药教材基本上还是围绕《神农本草经》略作增加,载药仅在400 味左右,而且功效多系沿袭,这对于从事多科临床诊疗的专业中医来讲是不够用的。另外,因历史条件所限,书中还有对药物的功效认识有误的,或言过其实的,或有其他功效尚未发现的,所以临床应用时还必须参考现代的一些药学专著充实之。对药物的性、味、功用、炮制、用量都必须确实掌握,对其副作用亦须了解,特别是毒性药物。
3、方剂类
方剂学是阐述和研究药物组方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之一。
中医书籍中所载的方剂很多,粗略统计在明代以前就达6万多首,加之后来创新的还有很多。现在的方剂教科书多按照治法、功效分类各取一些代表方剂进行阐述,只选方400 首左右,有的已经很少用或完全不用了,而临床各科还有很多方剂没有选入。因此,初学者可请临床中医师指点取舍。
学习方剂学除了要掌握方剂的基本知识,还要熟记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书中未载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前人之方是其治疗经验的总结,有的经历两千余年仍在使用,所以需要花功夫背诵。
4、中医诊断类
中医诊断的基本手段是望、闻、问、切四诊,四诊不可偏废。在望诊中舌诊尤为重要,有“证不辨凭诸脉,脉不辨凭诸舌”之说,说明凭舌诊可在疑似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切诊以切脉让人感到玄而复杂难学,以前一些中医往往以此来炫耀技能,三指一触便滔滔不绝地讲出患者的症状。其实这并非全凭脉诊所获,而是因为有患者或家属的主诉在前,加上诊脉的同时默默施行望、闻,参合而得。古代的脉诊专著因限于历史条件或为音韵之需,多有夸大其作用或失之武断之说。我们不可单一迷信脉诊而废其他,必须四诊合参。
四诊的过程是检查的过程,也是取其病态证据的过程。把四诊所得的证据归纳起来,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患者的病因、病机、病位、性质、病势等,这就是“辨证”。中医治疗是“因证施治”,所以辨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这也是衡量医技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熟练与否则取决于对中医理论的掌握与临床经验。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前人为我们总结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诸如病因、八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这本是不同时期的医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针对不同疾病创造的辨证手段,它们各具特点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今合到一起正好互补不足。在临床诊断中,并非对每一种疾病都用各种方法进行一次评判,而是要按疾病类别有所侧重。
学习中医第二步——精研四大经典
我特别认同倪海厦老师的观点,先学中医之本源针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把经典学扎实了,再学温病、时方的中医经典,这样就不会被迷惑。
我为了更好地给自己和家人治病,是先学习伤寒论,然后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实践经方。有了实践,才会更坚信伤寒论中的条文是真理。学习的技巧是,一看伤寒论的教科书,二看伤寒论的教学光盘,网上有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的课件,如果经济宽裕,可以托国外的朋友购买美国倪海厦老师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五大课件,倪老师的课件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我认为是学习中医非常好的课件。
学习中医的第三步——学习运用经方原方
现代中医都在教人如何组方,我认为此方法学习中医不但难,而且效果差。因为古人组方的原则早已失传,我们妄臆古人组方的原则,组出的方鲜能精准。
师傅告诉我,以前的儒医,即是秀才以上的读书人,本不学医,但家人或邻居有疾,就到医书中选方,并不自己组方,治疗效果亦非常好。
仲景先师的经方有200多个,桂林古本伤寒论中经方更是有380多个,我们学习经方首先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经典方剂,自己、家人生病用经方疗疾,积累经验。我的体会是,经方原方就象精确制导的导弹,指哪打哪,疗效非常稳定。患者病情复杂时,可以让患者用2-3个经方,为避免药物的相互干扰,可以让患者不同时间服用不同的经方。
我确信中医初学者,学习如何使用经方原方,比学习如何自己组方或经方如何和时方或经方如何和经方的效率更高,疗效更好更稳定。
学习中医的主攻方向——学习专病的治疗
老子曰:智者不博,博者不智!学习中医也一样,要有基本功,四大经典学的好,也要有专长,主攻专病的临床研究。
我学中医后,一是用经方为家人治疗各种杂病,二是与老师在门诊用经方治疗乙肝及其并发症。攻专病对提高临床水平非常有价值,门诊病人虽然不多,但近半年我们即积累了100例的各型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病例,对乙肝传变的规律、治疗的难点、如何守方、如何变方、用方的四季变化都有了基本的概念。当门诊能够逆转危在旦夕的严重肝腹水患者,缓解肝癌不适症状稳定病情,我就深刻地知道六经辩证是正确的,经方有多伟大。同时乙肝患者中同样有,月经不调、流鼻血、口腔溃疡等杂病,我亦可以从治疗乙肝中学习治疗杂病的经验,所谓是一通百通。我想门诊用几年时间治疗几千例各种乙肝患者,必可解决乙肝及其并发证的大部分问题。
很多慢性病西医都没有好办法,如过敏性鼻炎、心律不齐、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肿瘤等等,这些病经方中都有相应治疗的方剂和经方家的经验,中医学子专攻一病,一病中又有无数变证,同一位病人治疗过程中又有不同的变证,能将一个病确实拿下,不但功德无量,而且影响力巨大,何愁中医不兴。
学习中医离不开良师益友
古语云:井淘三遍水自甜,师从三家武艺精。学习中医多访名师,多结交中医学友,对自己临床水平提高大有帮助。我经常将门诊疑难病例发给英国的学友讨论,学友的分析亦开拓我的眼界。一次门诊治疗慢肝的难题,慢肝疏解少阳,可迅速缓解其口苦咽干目眩恶心胁痛纳差乏力失眠等不适症状,但守方时间一长,病情或反复或出现停滞不前,甚疑惑。我请教道医老师,道医老师净手刷牙后说,光升发少阳,哪有那么多阳气供你升发,还要回到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上来。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点醒梦中人。
另外大家注意,不要迷信权威甚至自己的老师,经过临床检验的经验才是最可靠的。
自学中医其实和很多其他知识的学习都是类似的。要想有一个不走弯路的开头,就是要从名师和经典开始,你所接触到的人和知识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学习初期,甚至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眼界以及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同样的时间,如果是让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深厚的名师用清晰的思路,简洁简单的语言,真实精彩的案例来教导你,和一个各方面都很普通不出彩的人老师来教导你,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即使一样勤奋,日积月累起来,也会有天壤之别。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