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夜书房又现“孙犁光影”
孙犁有几张照片都是这个朝向。
公号写作的妙处在于和订阅者朋友能及时或即时互动,互动的内容往往又会产生新的互动。倘若如此互动下去,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否会形成类似“迷宫”的信息结构?果如是,博尔赫斯的“迷宫”理论就终于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着落。
靳逊的留言真诚、恳切,信息量大,几乎能独立成篇了。不过,他留言时一定没有想到,他那句“孙犁去世20年了,一本年谱都没有”的话,却辗转传到了北京的一位段华先生的耳边,而这位段先生编撰的《孙犁年谱》马上就要印出来了。
这时空穿越的新书消息,不知可否消除靳逊与孙犁年谱相关的小小忧虑?
而段华又是何方高人?
就在今天下午,我的深圳同事李跃告诉我说,他前几天将我写孙犁的文章转给一个朋友看了,那朋友叫段华,与孙犁的渊源颇深,现居北京。公号有读者留言,说没有孙犁年谱,段华发来了《孙犁年谱》的封面,说本月或下月即出。
他又说,1969年生人的段华,是他少年时代的文友,现为中国绿色时报副社长。他们中学时代有过书信往来,迄今都没见过面。
孙犁先生与段华。网络照片。
文友!久违多年的一个词。自“网友”诞生,以手写信件为纽带的“文友”就默默下线了。我最近常听到一个与此类似的名字,却是一家网红饮食机构。我对李跃说,你和中学时期的文友依然保持着联系,算是过去年代的“文友标本”了。可否介绍详细点?他于是发来段华的简介:
读书是晚年孙犁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孙犁给段华的18封信,多是谈读书体会的。他告诫段华:“必须多读书,特别是中国古书,不然文章就很难写好,鉴赏能力也提不高。只读翻译作品,解决不了写作问题。”但他又告诫段华:“您也不能只读古书,还应当以新潮书籍为主,藉知世界文化现状,沉潜于故纸堆中,不是您现在应做的事。”
段华2018年已经出版了一本写孙犁的书《荷花的光影:孙犁之旅》。网站上介绍这本书是“用深情之笔织就的温暖衣衫,……段华用他和孙犁先生生命中的交集时光,晕染出一片动人的光影”。
因为孙犁的书,“夜书房”和书友、文友之间也交织出了一片光影。这光影中,书情满满,书影闪闪。
【今天继续理书,又“捕获”孙犁先生旧籍两种,尤其《耕堂读书记》初版本再现夜书房,冥冥中我都觉得这是孙犁先生指点我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