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陈何芳:硕士生成长需要怎样的“管理保障”

关键词:硕士生;成长;管理保障

摘 要:硕士生的成长需要院校层面优化管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等方面给予制度和资源保障。其一是师资管理,强调招收、培养、留住和用好优良师资;其二是导师管理,要求增强“导师负责制”的培训、交流和督导;其三是课程管理,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并提高课程数量和质量;其四是教学管理,呼吁课堂内外增强开放、跨学科和互动性;其五是学生管理,需要加强调研与改进以落实和增强“学生中心”;其六是活动管理,呼吁加强校际交流与社会实践以促进知行结合。

硕士生的成长需要院校层面优化管理以加强保障。学院需要深入学习国家和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将外部期待或宏观战略具体转化为管理实践。其中的师资管理、导师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活动管理,都能惠及硕士生的有效成长。

一、师资管理:招收、培养、留住和用好优良师资

优良的师资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根基,需要制度的保障。高校及其学院应重视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师资,在人才的吸引和聘用方面进行制度性创新。同时要健全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和晋升机制,不断提升高校教师待遇,减少金字塔尖“明星教授”的非正常流失,以此保证优质教师的相对稳定性。

二、导师管理:增强“导师负责制”培训、交流和督导

导师负责制凸显了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研究生成长深受导师的影响,导师质量需要制度性保障。比如高校应完善研究生导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制度,让导师具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知识与能力。导师应明确自身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各环节的工作细则,全面熟悉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政策、要求和流程。同时学校和学院还需要举办导师之间的育人经验交流会,召开学生评议导师指导状况的座谈会,等等,为导师的能力成长提供意见、建议和指导。

三、课程管理:优化课程设置并提高课程数量和质量

课程设置决定学生成长的规格,需要制度性优化。高校尤其是学院应科学设置硕士生所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保证硕士生课程要么“少而精致”,要么“多而不杂”,为学生选课提供具有足够质量和数量的课程选项。当然,课程授课质量更应加以保障,让硕士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学到他们在课下“通过自学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

四、教学管理:课堂内外增强开放、跨学科和互动性

院系是大学的基层组织,是大学落实教育目标、实践育人理念的前沿阵地。也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最有创举的场所,院系的积极探索和首创精神是大学改革的活力所在。硕士生的课堂教学要增强自主性、开放性和跨学科性,注重对学生学术思维和信息获取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内外还需要加强人际互动。学校要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渠道交往,提供研讨室、素质拓展设备免费租借等硬件条件支持,并定期开展多主题的学生活动或师生交流活动。

五、学生管理:调研与改进以落实和增强“学生中心”

当前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大都以“管理便捷”为核心,较少关注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突出管理中的“消费者意识”,为“学生顾客”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尊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自主性。硕士生的自主学习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往往具有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遗憾的是,当前研究生的成长自主性常常受到管理性干扰。比如调查中发现,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学术奖励制度过于功利、过于强调实践活动参与,并且学生管理制度缺乏相对稳定性,对于学生成长产生了功利化和紊乱性的“指挥棒”作用。此外,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生成、调整和终止都还比较随意,降低了制度成效。未来的学生管理需要突出学生视角,尊重学生发展在兴趣和能力上的多元性,增强学生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切性。

六、活动管理:校际交流与社会实践以促进知行结合

顺应当前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硕士生培养需要树立“大学习”观念。高校管理对“大学习”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院校的实力,也反映了院校对于硕士生成长的实际支持力。除了抓好课堂上的正式学习,高校还要重视研究生的同辈交往,重视师生关系及其教育意义,甚至要重视校园围墙之外的个体人际交往,因为这些活动和行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学习意义与教育功能。为了促进硕士生的全面发展,高校需要加强活动管理,充分开发正规和非正规性教育资源,加强校园内外的联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一方面是打破校园界限。学校要积极拓展校际交流的空间和频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际交流机会,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成长经历。另一方面是促进知行结合。高校应利用好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提高硕士生“做中学”的科学探究意识,在实践中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促进研究生学业、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院校层面优化管理能够发挥“管理育人”作用。师资管理、导师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活动管理,为硕士生成长提供了制度和资源的保障。

(0)

相关推荐

  • 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的学生评教:诊断与改进

    作者:柳亮 来源: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 ...

  •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研究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探究研究生培养的规律,构思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从教.学.管三方面着手,实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以管促教,以教促学,以评价反馈 ...

  • 大学生!高校又有重大改革

    鼓励学生跨学期.跨专业.跨班级选课,跨学校修读学分:严格学业标准,严把出口关--11月17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出台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从11月开始,我省在13所 ...

  • 414陈何芳/邱敏:硕士生成长的社会支持如何改进

    关键词:硕士生成长:社会支持:改进 摘 要:为了促进硕士生成长,社会应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在声誉.资源和出路等方面的公平.首先是"声誉公平",社会应建立多样化人才评价标准,以减少声誉差 ...

  • 431陈何芳/邱敏:硕士生成长的社会支持有何不足

    关键词:硕士生成长:社会支持:不足 摘 要:当前的硕士生成长面临社会支持的不足,导致声誉悬殊.资源悬殊和出路悬殊.首先,"社会的专业褒贬"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不同专业的推崇或贬损程度, ...

  • 379陈何芳: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的“冷遇”

    关键词: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冷遇(效果:教师:学生 摘 要: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通常会遭遇三个方面的"冷遇".首先是效果适得其反,现实中的制度异化因奖惩滥用而导致行为扭曲:其次是教 ...

  • 382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缘何会有“学科自卑感”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学科自卑感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在求学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种源于自身体验的"学科自卑感".首先是招生过于随意和宽泛,缺乏规范感:其次是学习内容过于西化和理 ...

  • 383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的“难以自持感”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难以自持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面临"学科清浅且实践性不强"的双重逆境,容易产生"难以自持感",无法彰显成长的自律自主性.首先是时间的难以自 ...

  • 384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学习投入研究的针对性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学习投入:研究的针对性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投入,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首先需要突出"学习投入"的特殊性,它既是广泛存在的"问题& ...

  • 385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研究的诉求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研究:诉求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的研究,希望达到改进现实的目的.首先是对于教学的的诉求,呼吁课堂学习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其次是对于办学的诉求,呼吁关注重点从院校 ...

  • 386陈何芳: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求职困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硕士生:求职困境 摘 要: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培养规模较大,现实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就业难"问题.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从业方向较为宽泛,个人能力突出者有多种职业选择空 ...

  • 387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中的消极感受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学习感受:消极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感受存在一些消极状态.首先是"趋异",学前教育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差异悬殊:其次是"递减",入学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