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汶娘(94岁寿星)深情回忆潘田米粉
潘田米粉近百年
乘风破浪再飞腾
作者:彭建文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优美的手机铃声响起,按下接听键:“喂,老彭,转深圳嗳时啰涯带一箱米粉出来”。
原来不是姑娘来电,而是徐娘半老的深圳本地阿姨。“好喔,涯知啦,还爱莫个毛”。“别计唔使啰,1箱米粉好咯”
每次回老家,都要带三头五箱潘田米粉出来送人,或自己食用。
潘田米粉,历史悠久。据初步考证,解放前老虎岭下已经有米粉厂存在了(其它村庄或许更早也有可能,这里不作论述)。
有诗为证:
潘田米粉近百年,
粮食制作纯天然。
晶莹剔透细银丝,
乘风破浪再飞腾。
1940年代的潘田农村,贫穷落后,物资极度匮乏,办个家庭作坊式米粉厂,可比登天之难。老虎岭下第24世(按丰顺县彭氏排辈)彭春溪公,克服重重困难,于1942年成功办起了米粉厂。
下面是全手工时期生产一窝米粉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磨谷
将早季稻谷,用磨石(磨盘)碾压,使谷粒米壳分离。
第二步:筛糠
用簸箕筛出糠皮杂质,留干净糙米备用。
第三步:浸米
把大米泡进大缸,倒入井水淹过米面几寸。
第四步:洗米汁
米泡一日一夜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第五步:踏粄
用踏碓把湿米舂成粉末,装入大布袋,用杠杆石头压掉多余的水份。
配踏碓图片
第六步:搓粄
将滤干水份的粉末加入米糊,在一块2米长1米阔四周有档板围起来的拼接而成的大木板上面,来回搅和搓动,至有黏性能团成圆形,才算合格。
第七步:压粄
把搓好的生粄灌入一个特制的洞口,利用人工杠杆带动轴承挤压,出来成紧实条状物。顺序摆放在竹制网状托盘上(圆形,直径90公分),推入特制的分六层、高1米多的木制大蒸笼里,用猛火第一次制熟。
第八步:榨粉
将刚蒸熟的条形米粄,一条接一条连续压进榨粉机(底部装有一块铸有无数小孔洞的铁筛子),通过人工杠杆带动轴承滚动挤压,榨出一条条晶莹剔透洁白如银的细丝,顺圆盘在竹制网状托盘上,再次推进大蒸笼,用猛火第二次制熟。
第九步:折粉
将蒸熟的4/5米长的粉丝撅断,每段约40公分长,两头向中间折叠,顺序排列在长2米阔90公分的竹制网格状晒盘上,摆满后扛出室外放在人头高木架上,利用太阳晒干。
若是老天不照应,突然连下几天雨,那么,这一窝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米粉因没有天时,无法晒干,会生毛发霉而不能售卖,白干还要贴上柴米,损失挺大的,故,旧时形容做米粉为“水火生理”。
有诗为证:
潘田米粉不一般,
压榨双蒸过九关。
独有风味还依旧,
再得来时尽言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做米粉己不用那么辛苦繁复,而今全部新式机器,高度自动化,用烤房,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照样可以生产无误。任何时候,市场供应充足。
诗词为证:
沁园春 (米粉赞)
遥开空调,
冷风直吹,
凉满房间。
温降人清爽,
万事可聊,
天文地理,
国计民生。
先讲潘田,
细数特产,
百年米粉沾大边。
老工艺、须双蒸双熟,
错节盘根。
米粉可以煮汤,
浸透加料慢炒更香。
莫看细细条,
韧性柔软。
带出深圳,
卖到远方。
有机食品,
糙米制作,
不添不加更健康。
君知否,
论正宗产地,
赞我家乡。
备注:感谢张汶娘(94岁寿星)提供信息,感谢彭秋道对本文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