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连载】程广云、夏年喜|青春就是真理——开场白

目 录

开场白
生存还是毁灭——意义篇
重估一切价值——价值篇
意志的胜利——励志篇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篇
劳工神圣——工作篇
自我实现——创业篇
便是人间好时节——休闲篇
子子孙孙无穷匮——亲情篇
友谊地久天长——友谊篇
我心永恒——爱情篇
诗意地栖居——居家篇
四海之内皆兄弟——交际篇
太阳照常升起——机遇篇
高山仰止——境界篇
灿烂星空——修养篇
结束语
后记

作者

程广云 夏年喜

开场白

青春是最有活力、最富张力的生命。青春是富有尊严、自由、欢乐的生命。青春是生命的极致。
年轻的朋友:
人生对于我们来说,宛如一条江河,你在上游,我在下游。你在上游,在源头处,仿佛从雪域高原里流出的一条清澈而又透明的小溪。你刚刚步入青春年华,不懂人情,不谙世故。我在下游,在入海口。我历经沧桑,变得浑浊、宽广而又开阔。在告别青春年华时,我愿意与你在一起,谈一谈青春和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历程。人们总是感慨:人生如梦,如戏,或者如同一次旅行。让我们首先讨论关于人生的这么几个著名比喻吧!或许可以从中透视人生的真谛。
关于人生的第一个比喻——人生如梦。人生如梦如幻,这个比喻的要义就是揭示人生的非实在性。人生就是时间之轴,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不间断地延续。然而,过去,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那么虚幻,去年、上一个月或者昨天,就是刚刚消逝的分分秒秒,都已变得虚无缥缈。至于未来,在我们的期待中又怎样呢?即将来临的分分秒秒,明天、下一个月或者明年又怎样呢?过去曾经存在,但已无影无踪;未来尚未存在,依然扑朔迷离。似乎唯有现在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是由我们当下的感受和体验构成的。但是,在时间之轴上,现在只是一瞬间或者一刹那。唯一的实在就像最小的粒子一样,无法捕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感叹人生如梦如幻。人们在睡眠时总会做梦,梦中形象像影子般飘忽,但是,不管美梦,还是噩梦,终有醒来的时刻。相比梦幻的世界,清醒的世界是真实的。假如我们把生当做梦的话,通常我们也会把死当做醒,想象死后世界比生活世界更真实,这是许多宗教和艺术的幻想。如果死后世界比生活世界更虚无,那么人生之梦就没有醒来的时刻了。现在,我们知道并不存在一个死后世界。因此,人生如梦的比喻是不恰当的。
第二个比喻是关于人生如戏的感叹。这个比喻揭示了人生的两个特点:一是角色的随机性,二是规则的约定性。有人说,上帝是这场戏剧的导演;有人说,这场戏剧的导演是命运。其实,在人生的戏剧里,人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每一个人由于种种因缘际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为主角,或为配角;或为英雄,或为小丑;或轰轰烈烈地演了五场戏,或匆匆忙忙地扮了一个跑龙套角色。但是不管怎样,任何游戏都有一些规则,这些规则虽然是人们约定的,但对个人而言,却不得不遵守。但是,人生如戏的比喻容易导致一种肤浅的理解,就是以为人生虚幻,我们应当以一种游戏的心态来对待它,而游戏通常又被理解为不负责任、不认真、不严肃。因此,这个比喻同样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第三个比喻认为人生仿佛一次旅行。我们知道,在旅行中,人们无非作为过客,走一走,看一看而已。但是,在人生中,如果我们都是客人,谁又是我们的主人?另外,旅行之后我们可以回家,人生之后我们又回到哪里去?如果我们把死后的世界称之为“家”,那同样是一种幻想。在人生中,我们首先是建设自己家园的主人,然后是观光这个家园的客人。因此,这个比喻也是有缺陷的。
人生是一系列日常生活事件和非常生活事件的总和。在每一事件中,每一个人既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旁观者。当我们作为当事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生活。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状态下都在过日常生活,只有极少数人在极个别状态下过的是非常生活。当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反思生活。苏格拉底教导人们:“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1]所谓人生哲学就是对人生的反思,具体地说,人生哲学就是反思人生的意义、价值和态度等等问题。
在讨论人生哲学前,我们首先应当讨论哲学本身。哲学既不是一种知识体系,也不是一种价值体系,而是对一切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反复思考,深思,后思,对思想的再思想。一切思想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真理,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寻求真理。
真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日常真理。所谓日常真理,就是我们通过感性经验所见证的事实。譬如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在西方落下,这是人们通过感性经验所见证的事实。当然这个事实包含着一些约定的语词定义,每一个人都理解并承认“太阳”是指天空那个有热度能发光的遥远而又巨大的物体。“早上”和“晚上”是时间区位的约定,“东方”和“西方”是空间方位的约定。在这样一些约定条件下,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在西方落下,是一个不可辩驳的日常真理。第二个层面是科学真理。比日常真理更高级的是科学真理。比如,虽然我们直观太阳东升西落,但是若我们猜测太阳绕着地球旋转,则属于谬误。科学真理大多与我们的感性经验,甚至我们的宗教信仰相背离。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太阳转,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科学真理是通过理性把握的,但却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甚至通过数学的形式,最终在感性的经验中得到确证。第三个层面是生命真理。比科学真理更高级的是生命真理。科学真理虽然比日常真理更高级,但这种理性的真理和感性的真理一样,也是事实真理。只是感性的真理揭示事实的现象,而理性的真理则揭示事实的本质。然而,比事实真理更高级的是价值真理。比如科学揭示了核秘密,根据核物理科学和技术我们研发并制造了原子弹,用于核战争,但核战争却可以毁灭人类,甚至毁灭地球生态系统,因此限制和禁止核武器的开发和使用就成为一种价值真理。它是科学真理所必须服从的。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宝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命真理至高无上。
凡荣耀生命的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然而,生命具有不同状态——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表明生命的能量是有大小之分、强弱之别的。我们把具有最大强度和能量的生命状态称之为“青春”。
“青春”这一词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是指谓青年人天然应有的生命状态。每一个人都有他/她的青春年华,但是并非同等具有这一生命状态。有人未老先衰,有人返老还童,有人青春早逝,有人青春永驻,诸如此类。这一生命状态并非仅仅指生理上的,而是同时指心理以及思想意识上的。最后,每个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人类、世界都有它的青春时期。
青春是最有活力、最富张力的生命。青春是富有尊严、自由、欢乐的生命。青春是生命的极致。
哲学若要摆脱它的老气、死气,就要关注生命、关注青春。从青年人天然应有的这一生命状态中,我们可以抽象出几项基本原则,上升到哲学高度。我们将这样几项基本原则称为“青春化原则”。当然,人们不是按照原则生活,而是原则只有从生活中才能得到阐释。
第一项基本原则可称为“简单性原则”。哲学的本性是从多中求一,如始基、本原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等,亦称为“一元性原则”——“一切即一”。简单性就意谓着反对复杂性,如同“奥卡姆剃刀”反对烦琐哲学——“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作为生命本身的基本原则,简单性原则就是思维经济原则、行为经济原则。复杂是生命处于衰竭状态的标志,简单是生命处于旺盛状态的标志。但真正的简单却并非浅薄而是深刻。第二项基本原则可称为“纯洁性原则”。孔子之道“一以贯之”,亦称为“一贯性原则”——“一即一切”。纯洁性原则同样是生命本身的基本原则。无论在思维中,还是在行为中,纯洁性原则都反对两边倒。始终如一、坚贞不二是生命旺盛的标志,犹豫不决、动摇不定是生命衰竭的标志。第三项基本原则可称为“独立性原则”。这是个体性原则。个性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意谓着生命的强弱。第四项基本原则可称为“创造性原则”。这是主体性原则。生命在于创造。创造的真谛是创新、原创。生命的创造性就意谓着反对机械的重复性。重复是生命的敌人。
前两项基本原则可合称为“单纯性原则”,后两项基本原则可合称为“独创性原则”。单纯性和独创性是青年人的本然生命状态,作为青春化原则,是人类生命力的集中表现。我们以这些原则为尺度,可以测量一个人生命的力度和紧张,从而衡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这意味着:生命走出晦暗之境,敞开自身,步入澄明之境。仿佛太阳越过地平线,阳光撒满林中路,生命的蓓蕾绽出,青春的花朵开放。青春是生命的去蔽。在海德格尔意义上,真理就是无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朋友,我们说:青春就是真理。
当代中国诗人海子在他的《太阳·七部书》最后一篇“太阳·弥赛亚”(“大合唱:献给曙光女神  献给青春的诗”)中宣告了青春的降临:
青春迎面走来
成为我和大地
开天劈地
世界必然破碎
青春迎面走来
世界必然破碎
天堂欢聚一堂又骤然分开
齐声欢呼  青春  青春
青春迎面走来
成为我和世界
天地突然获得青春
这秘密传遍世界,获得世界
也将世界猛的劈开
天堂的烈火,长出了人形
这是青春  依然坐在大火中
一轮巨斧劈开
世界碎成千万
手中突然获得
曙光是谁的天才
先是幻象千万
后是真理唯一
青春就是真理
青春就是刀锋
石头围住天空
青春降临大地
如此单纯[2]

[1] [古希腊]柏拉图:《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严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76页。
[2]《海子诗全集》,西川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955~956页

编辑 | 卫莹莹

筑土为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