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秋收记忆

赵宏制(河南)

俗话说:“麦忙不算忙,就怕豆叶黄”。中秋节前后,家乡的豆叶黄了,玉米、大豆、芝麻、花生等秋作物相继成熟了,豫南农村老家处处呈现出一派收获的喜悦景像。脱离农业体力劳动已多年的我,脑海里不由浮现出30年前秋收的忙碌场景。

在我儿时记忆里,秋作物最先成熟的是玉米。收玉米我们那也叫掰苞谷,先将玉米棒带裤从直立的杆上掰掉,用藤条编制的车围子围上一圈的架子车,拉到离家不远的村头晒场里;然后用钉子或锥子等尖锐利器,刺破玉米棒上端的苞衣,撕破掰掉,金灿灿的玉米棒摆满一地,丰收的喜悦溢满村民的脸庞!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玉米粒干透了,该脱粒了。在那个没有脱粒机的年代,给玉米脱粒全靠手工。那时家家户户都自制有用来脱粒的“苞谷推子”:一个半米长、手掌宽,一端装腿搓衣板造型的长方体木条,上面开着弧形的凹槽,槽的中下方凿个三指见方的漏眼,漏眼下端中间安装一个弯曲适度类似扁平螺丝刀的利器。下午放学后,秋风送爽,晚霞满天。父亲用“苞谷推子”像推红薯干儿那样,在玉米棒上间隔开槽后,我们兄妹几个围坐在一起,用手剥掉棒上留存的玉米粒,说笑声不时飘荡在充满玉米清香味的空中,累并快乐着。

家乡秋作物种类较多,收获方式也有所不同:大豆收割后需用石磙碾压,绿豆采摘后需用木棒捶打,红薯、花生需用抓钩翻刨。作为家乡的特产——芝麻的收打,则有一套特殊的流程。

收芝麻在我们那也称“杀芝麻”,待芝麻杆变黄时,用镰刀将芝麻从根部削掉,根部摆齐,用事先准备好的坚韧秧草,从中间捆成瓷碗般粗细的“芝麻个”,拉到晒场,三五个“芝麻个”一组,顶端攒在一起,摆成圆锥体,在太阳下暴晒。晒到芝麻梭开裂漏出芝麻粒时,在地上铺一个大单子,一手抓住“芝麻个”的根部,头朝下,一只手持短棒进行敲打,或者两手各拿一个“芝麻个”互碰,这时,白花花的芝麻粒就会“呼呼啦啦”地从芝麻梭里高高兴兴地蹦跳出来。抓出一把,双手互倒,用嘴吹掉细小叶末,放到嘴里细细咀嚼,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打一遍后,还摆成圆锥体暴晒,三两天后再打一遍。如此反复敲打个三四遍,直到再无芝麻粒蹦出为止。

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凉爽的秋风,遍地的果实,画卷般的秋季田野,深深吸引着童年时代的我们,三五成群地走进那丰收的原野。在田间地头升起一堆火,拔几颗挂满成熟豆荚的大豆撂入火中,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过后,我们就用小棍扒拉着柴灰,捡食烧得焦脆的豆粒,常常吃得满嘴是灰,伙伴们相互视之,不禁哈哈大笑。我们还烧红薯吃。除烧吃的外,我们还逮蚂蚱,用狗尾巴草串起来,拿回家后,母亲用油煎的焦黄,天然野味鲜美极了。

童年时代的秋收全是体力劳动,慢还累人,往往要忙上一个月才能场光地净。现如今,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大大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轰隆轰隆,机器一响,十亩八亩地的庄稼,半晌功夫不到就颗粒归仓了!但,我童年秋收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显得愈加静好。像一副画!如一首诗!

作者简介赵宏制,河南上蔡人,教育工作者,爱好写作,偶有文章在杂志报纸刊发。

(0)

相关推荐

  • 【中州作家】乐悠悠:秋收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50]   秋   收   河南南阳      乐悠悠 秋收与收秋,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把田间成熟的秋作物收回来.有的带秆收回,暂时跺在场里,或堆放在场附近,等到种完 ...

  • 在北方,觉得种植玉米利润小,改种花生、芝麻、高粱会不会增加利润?

    关于北方平原上一年二季的种植区域,据小帮手所了解,小麦和玉米轮作的面积,相对较大,小麦收完种玉米,玉米收完种小麦,常见如此,如果感觉种玉米不挣钱,想改变轮作方式,小帮手看法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下面要 ...

  • 【中州作家】晓鸽:觅食的童年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74] 觅食的童年 河南邓州     晓 鸽 七十年代初豫西南的乡下人,填饱肚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孩提时代就是在半饥半饱中度过的.为了安慰咕噜咕噜的胃,要时常睁大 ...

  • 徐杰||【散文】那一年,我家的小麦面

        那一年,我家的小麦面                    文/徐杰   父亲弓身拉着车,脚下泥泞不堪,泥巴不时喷溅到父亲的裤腿上,雨还在不急不慢地下着,母亲边用手拉了拉塑料纸,覆盖在苞谷上, ...

  • 【094】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美味营养餐 赵宏制(河南) 现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酥脆的盼盼干蛋糕,绵软的达利园夹心糕点,筋道可口的双汇火腿肠和刚加过温暖暖的蒙牛饮用奶,就发到了家乡小学生的手中.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国 ...

  • 【076】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那年牛事 赵宏制(河南) 豫南老家打破大集体分田到户后,家家户户喂养了牛.马.骡等牲畜,犁地耕田.拉麦碾场等笨重农活,全靠它们呢!那时,它们可真是咱农户人家的宝贝! 牛,老实听话好使唤,个大健壮有力气 ...

  • 【068】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那盏煤油灯 赵宏制(河南) 随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号角的吹响,家乡中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已成为全村最美最漂亮的地方.每班教室都按照9+2的标准(9个节能电棒和2个黑板灯)安装了照明设备.早晚 ...

  • 【013】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又是一年高招填报志愿时 赵宏制(河南) 儿子是去年参加的高考.查询分数前的忐忑,填报志愿时的迷茫,等待录取时的焦虑,调剂专业后的懊悔,其中心酸,个中滋味,让我终生难忘. 高考结束,等待成绩是一段煎熬的 ...

  • 【001】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童年拉麦的记忆 赵宏制(河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端午节前后,家乡平原一望无垠的麦田一片焦黄,收获的季节到了. 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海里破浪前行,张开大嘴将成熟 ...

  • 【160】“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那远去的叫卖声 赵宏制(河南) 我的家乡在豫南平原一个叫下地韩的小村庄,村后的小洪河滋润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在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家乡的市场经济逐渐复苏,推车担挑.走街串巷.兜售商品的小商小贩日渐 ...

  • 【120】“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童年打麦的记忆 赵宏制(河南) 在老家有句俗话:芒种忙,三两场.30年前的家乡,芒种节气前后,到处会呈现出一派摊.碾.翻.起.扬等繁忙的打麦景象. 我的家乡位于豫南平原的一个小村.一眼望不到边的冬小麦 ...

  • 【012】“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春节放鞭炮的记忆 赵宏制(河南) "爆竹声中一岁除".童年的记忆里,每年大年初一的清晨我总是在一片爆竹声中惊醒的,兴奋地穿上睡觉前就已叠放在枕旁边的新衣服,匆忙地加入到拾炮的小伙伴 ...

  • 【060】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陈宏宾作品

    字(散文诗) 陈宏宾(河南) 从结绳,八卦,到仓颉的第一个想法. 便有了一种记载的符号,一点一横刻画出历史的哭和笑,让龟甲和兽骨承载时间的厚重. 当字会说话的时候,岁月有了依附的灵魂. 最初的字没有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