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说】清明的味觉密码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这个我国传统意义上最重要的扫墓踏青、祭祀先人的节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清明》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一千两百年前对这个时节的长江下游地区最贴切的写照。
同样在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祭祀的规矩在方圆百里之内并不完全相同。
大部分地区每年会有三个祭祀的日子:清明、中元和冬至。其中清明和冬至是的最为常见的祭祀日,农历七月半的中元节祭祀则在老一辈人家或宗族比较传统的人家保留较好。
有些地方或宗族,除了清明、中元、冬至外,除夕和前辈的祭日同样会进行祭祖,这样一年之中就会有五个祭祀的日子,即:除夕、清明、中元、冬至、祭日。
而比较特殊的情况,如与上海崇明岛一江之隔的启东,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是一年中较为重要的上坟日。启东人大年三十的除夕要上坟,正月十五的元宵也要上坟。年三十回家,过完元宵节就要外出做事了,和老祖宗打个招呼,祈求一年平安。这个习俗在启东邻近的海门与如东沿海一带同样存在。
至于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这样的传统的江南清明活动,似乎最近几年有了新的发展,“赏樱”几乎成了2008年清明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以来上海乃至江南地区的新风潮。无论是名声在外的顾村公园,江南各大高校,抑或是南浦大桥公交站,清明前后的这两周都是人头攒动。
同济大学的樱花大道,作者今年3月28日摄于上海同济大学。
清明祭祖,食品同样是这一节气的重要元素。
青团自然是这一应景节气的宠儿,网红的上海杏花楼的青团竟然需要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买到,黄牛价更是翻了不知道多少倍,其他各家名店的青团也似乎一夜之间火爆起来,也从侧面说明大家对清明节这一法定节日的愈发重视。
某店的网红青团,咸蛋黄肉松馅料。资深街拍达人Fufu摄于今年4月2日的上海街头某店,本照片经过授权。
于是乎,扫墓祭祀、踏青赏花、品味青团成了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清明节三个关键词,也构成了特有时段内的“清明经济”。
当然,清明的食品不光只有青团,每家每户上坟祭祀或在家祭祖的菜肴也不尽相同。对上海这个多元的移民城市而言,上海本地人、浙江移民、江苏移民、其他地区移民祭祀的菜肴大相径庭,十分多元。
作者的祖上来自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的鱼米之乡海安县,曾祖父袁文光以来的袁氏家族以及故乡的袁门宗族祭祖,传统的六道菜经久不变。这六道菜肴是:红烧豆腐、腐竹木耳、清炒素肠、芹菜肉丝、葱烤鲫鱼、红烧肉,都是寻常的再不寻常的家常菜。
这六道传统祭祀菜肴中,三道浓油赤酱,三道阳春白雪,红白对半。其中素菜的三道是豆制品领衔,其中的文化内涵据说是对豆腐饭的另一种延续,海安袁文光宗族对已故先人的祭祀的传统风俗传承至今。
六道祭祀菜之一:红烧豆腐。
六道祭祀菜之二:腐竹木耳。
六道祭祀菜之三:清炒素肠。
六道祭祀菜之四:芹菜肉丝。
六道祭祀菜之五:葱烤鲫鱼。
六道祭祀菜之六:红烧肉。
在老袁家族内,每逢清明、中元、冬至,家里都会烧上这六道菜,然后摆上碗筷、盛上米饭,供上香、磕头、烧锡箔,头一道香烧尽前,不可上桌。整个祭祀的流程非常庄重,仪式感极为强烈。
作者年幼时,每年的这三个祭祀日,祖母都会从早上忙一阵在家里准备这六道菜。祖母早年去世后,祖父接过大勺,继续会在这三个节气烧这六道菜,同时姑姑等也会过来祭祀。祖父年老后,父母继承了准备这六道菜的习俗。
我想,我们这一辈以及我的下一代,都会继续把这六道祭祀菜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就如祖母当年每逢过年必做的蛋饺肉皮香菇菜心的福满堂、涨蛋糕、斩肉圆等淮扬菜系的海安家乡菜,无论时代怎么变,这些传统的祖籍故乡菜式都是一个家族的味觉密码。
祖母爱做的祖籍家乡菜之一:蛋饺肉皮福满堂,配菜还有肉圆、鱼丸、木耳、菜心等,几十年前商品经济还不发达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这道菜确实是一个功夫活。图片来源于网络。
祖母爱做的祖籍家乡菜之二:涨蛋糕,通常和香菇、火腿、菜心等一起做烩菜,这是一个真正“蛋糕”,全部由蛋构成,作者儿时经常和家族里的其他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把“蛋糕”分完。图片来源于网络。
祖母爱做的祖籍家乡菜之三:斩肉圆,其实就是淮扬名菜扬州狮子头的另一种做法,除了肉酱外,里面还裹了鸡蛋液、荸荠,我祖父弟弟家和其他宗亲家有时的做法是往里裹桃酥饼。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贤妻的厨艺在婚后也愈发进益,符合家庭口味的专属食品、符合清明时节的自制小食又有了新的拓展,如自制的切糕、自制的抹茶红豆华夫饼等等,这些并非传统意义的苏浙点心,有些是吸收了西式糕点的做法,对家族的味觉密码又增添了新的内涵。
贤妻自制的切糕,原料是面粉、鸡蛋、黑豆渣、巴旦木、核桃、葡萄干、黑加仑子。作者自摄。
贤妻自制的抹茶红豆华夫饼,同样是青红搭配的清明小食,不比网红青团逊色。作者自摄。
有时候,走的远了,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尝到了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又会惦记起了初心,思念起了故人,勾起了淡淡的乡愁。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心存感恩,继往开来。
这个清明,大家是怎么度过的呢?别的家族、别的家庭,无论来自于哪里,也都会有自己的家乡菜、看家菜,你们家的味觉密码是什么呢?欢迎大家在文后投票、留言。
谨以此文纪念家族的先辈,尤其是我的祖父和祖母,无论时间如何流淌,家族传承至今的味觉密码将会代代流传下去。
如果想与袁某一道纪念祖父祖母,可以点击链接了解二位前辈的生平。【纪念】祖父袁学春小传 【纪念】祖母杨素珍小传
感谢各位读者花时间读完袁某的这篇《清明的味觉密码》。再次【致读者】感谢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