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遗稿》卷之一 调经总论

凡妇女经事,谓之月水,又谓之潮水。曰月者一月一至也,曰潮者取其信也。上蓄为乳汁,下行为月水。夫阴必从阳,故禀火色而红。血为气配,气寒则寒,气热则热,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行则行。平和之气,三旬一见,应月盈焉,其行有常,故名曰月经。贵调其气以行其血,血盛气聚是谓之从,从则孕而无损,若将理失宜,变证百出,为病不浅。有枯闭不通者,有淋漓不止者,有不及期与过期者,有先通而后止者,有错经而妄行者,有紫黑块而行痛者,有全白色而似鱼脑者,有黄绿色而似牛髓者,有肥人痰多血海弥满而经闭者,有瘦人精气不聚子宫无血者,有因久患潮热消血者,有因久发盗汗耗血者,有因脾弱不生血者,有因七情气结而经闭者,有泻痢失血者,有年久经不绝者,有一生经不至者,有来时发谵语如见鬼状者,有临行遍身痛而浮肿者,或赤白淋浊,或崩中带下,或七疝八瘕,或聚或散,乍有乍无,其余病证未能悉举。其将来而痛者血之滞也,块而下者气之凉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乱也,色紫者气热也,黑者热甚也,参前者气热而速也,迟后者气滞而涩也,一月两至者血热、故多也,两月一至者血冷、故少也,血得热则行,得冷则凝也,热用冷药,冷用热药,不可一途而取明矣。

(0)

相关推荐

  • 十六.论杂气如何取用(1/3)

    (第1/3页)    十六.论杂气如何取用 原文:四墓者,杂气也,何以谓之杂气?以其所藏者多,用神不一,故谓之杂气也.如辰本藏戊,而又为水库,为乙余气,三者俱有,于何取用?然而甚易也,透干会取其清者用 ...

  • 阳明

    阳明,经脉名称之一.指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然"阳明何谓也?"" ...

  • 尚先早课|察其形气,治其经络

    上句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 ...

  • 血月在古代是不吉利的象征。预示这灾难的。...

    血月在古代是不吉利的象征.预示这灾难的.有"血月见.妖孽现"的说法.历史杂记曾有记载,血月现,国之将衰,气尽,如堕狱!伴随的是祸乱,比如:荒,战,冤,邪等.不过这个真实性无从考证, ...

  • 《邯郸遗稿》卷之一 经候

    经候 <素问>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灵枢>曰∶"冲脉起于胞中,出于气街,前行于 ...

  • 《邯郸遗稿》卷之二 血崩

    血崩 凡血崩之疾当分阴阳而治,气血人身之阴阳也.阳主升,阴主降,阳根阴,阴根阳,一升一降,循经而行,无崩漏也.若阳有余则升者胜,血出上窍:阳不足则降者胜,血出下窍.总之血随阳气而升降,阳气者风也,风能 ...

  • 《邯郸遗稿》卷之二 带下

    带下 白带,如带不断者是也.其所以然之故,带者奇经八脉之一也,腰脐间回身一周,如束带然.八脉俱属肾,人身带脉统摄一身无形之水.下焦肾气虚损,带脉漏下,白为气虚,赤为有火,治法俱补肾为主.白者多,赤者少 ...

  • 《邯郸遗稿》卷之二 淋浊

    淋浊 妇人年七七,数尽而经不断,此乃气血有余也,不可止之.若既绝而复来者,或伤损,或淤血,皆以两胁.少腹急痛为辨,宜四乌汤,用赤芍:其势不可止,宜八物汤加芩.连,然不可遽投,恐伤脾胃. 老年淋漓不断, ...

  • 《邯郸遗稿》卷之三 妊娠

    妊娠 <素问>∶"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

  • 《邯郸遗稿》卷之三 临蓐

    临蓐 妊娠至临月,当安神定虑,时常步履,不可多睡.饱食.过饮.酒醴.杂药.欲产时,不可多人喧闹怆惶.若见浆水,腰间痛甚,是胎已离经,方可用药催生.坐草.不可早服催生药.早坐草. 临蓐切忌饮酒.酒性多热 ...

  • 《邯郸遗稿》卷之四 产后

    产后 凡新产妇人,气血大损,诸事必须保重,切不可恃健劳碌,致内伤外感,六淫七情诸症,为患莫测.故产后症,先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或欲去邪,必兼补剂为当,不宜专用峻厉,再损血气也. 或问产 ...

  • 『中医古籍』邯郸遗稿

    作者:赵献可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叙 叙 卷之一 调经总论 经候 卷之二 血崩 带下 淋浊 卷之三 妊娠 临蓐 卷之四 产后

  • 《邯郸遗稿》

    中医书籍 <邯郸遗稿> http://www.cfbchina.org/lilunshuji/handanyigao/index.html 作者:赵献可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