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与样板戏唱反调,梅兰芳邮票被大量销毁,反而成了珍贵的收藏品

  六十年代,能够成为全中国娱乐文化中心的,当属“革命样板戏”。与大众所熟知的八大样板戏不同的是,文革时期样板戏的数量实际多达二十多个,只是能够被大家所熟知且被当做经典的,只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八个。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参加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时,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这就是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了表现京剧在革命中的作用,1964年6月,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先后进行了观看。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文艺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提出“京剧究竟为谁服务?是表现新时代的主人——工农兵,还是表现旧时代的主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此时,样板戏已逐渐替代传统剧目,被江青、康生等人大力推广。到了1967年5月,在纪念《讲话》发表25周年时,样板戏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能看、能听、能唱的文艺作品。

  如果说此时还有什么其它娱乐项目,那么显然这些项目不利于样板戏的推广,这就包括刚刚起步的中国集邮。

  因为邮票画面的多样性,所以这个时期除了集邮遭到抵制外,一些已经发行过的邮票也成为被批判的对象,被戴上了“大毒草”的高帽子。尤其是画面上代表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统京剧邮票,如1962年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

  这套邮票的发行,是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逝世一周年,其图案全部采用梅兰芳先生在京剧中的角色扮相,包括“梁红玉”“穆桂英”“崔莺莺”“虞姬”“天女”“赵艳容”“韩玉娘”“杨贵妃”。这些角色虽然大多是正面形象,但因其古人身份还是遭到了灭顶之灾。

  于是包括已经售卖的邮票在内,大量民间及官方的《梅兰芳》邮票遭到销毁,使得这套本身发行量就不大的邮票在国内几乎消失殆尽。

  在邮票发行之初,为满足集邮者需要,邮政还专门印制了1万套无齿孔邮票,但由于售价是面值的两倍,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普通集邮者几乎无人集齐。于是在经过大量销毁后,无齿版梅兰芳邮票直接成为了新中国著名珍邮之一,也是为数不多发行后未被撤销还能成为珍邮的邮票。

  虽然国内的《梅兰芳》邮票被大量销毁,但通过出口公司流向国外的邮票却幸运的保存了下来,其中保留最多要属日本。

  建国后,为促进中日民间交流,在两国政府的协调下,梅兰芳曾五次赴日演出。因京剧酷似日本的古典戏剧“能”,使得梅兰芳很快得到日本观众的认同,并在日本收获了极高的声望。

(梅兰芳在日本大阪欢迎会上讲话)

  由于不少日本观众对梅兰芳的喜爱,这套邮票也成为那个时代,通过出口公司流向日本最多的一套。甚至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邮趣会馆还有不少《梅兰芳》邮票出售,品种更是覆盖了有齿、无齿、型张和首日封等多个种类。

  如今国内出现的《梅兰芳》邮票,大多是国外回流版,由于其本身发行量极少,又经历过销毁,所以无齿版和小型张的价格也是屡创新高,甚至远在异国日本,《梅兰芳》小型张还创造过200万日元(约12万元人民币)的拍卖纪录,可见这套邮票的受欢迎程度。

2010年,《梅兰芳舞台艺术》无齿邮票十方联被拍出91.84万元

2011年,《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被拍出19.55万元

2015年,《梅兰芳舞台艺术》官方成套首日封被拍出27.6万元

(0)

相关推荐